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圖

雲陽龍脊嶺公園建設尊重自然,成為縣城“生態綠肺”——

禿嶺荒坡變身4A級景區

2023年09月15日08:40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遠眺龍脊嶺公園。(雲陽縣委宣傳部供圖)

遠眺龍脊嶺公園。(雲陽縣委宣傳部供圖)

南北綿延超6500米、高低落差近300米、佔地面積逾3.67平方公裡……在縣城中心,有如此規模的一段山脊,作何種用途是好?是修建高檔住宅發展房地產業,還是增添設施打造收費旅游景點?

雲陽縣的做法是:將其打造成位於縣城中心的綠色廊道,成為呵護整個縣城的“生態綠肺”。在此背景下,雲陽縣龍脊嶺公園應運而生,並成為縣城中心的4A級旅游景區。

從城市“癩疤”變為“生態綠肺”

9月9日上午,重慶日報記者從雲陽縣政府出發,沿著蜿蜒的公路而上,行車不到10分鐘,就來到了龍脊嶺公園的最高點——磐石城。初秋的晨風已帶涼意,公路兩旁,隨處可見晨練的市民。

站在海拔420米的龍脊嶺山頂極目遠眺,半個雲陽縣城盡收眼底,與遠處的雙井寨公園首尾呼應,綿延超6500米的龍脊嶺山脈氣勢恢宏、一覽無余。

“2002年以前,這裡還是一片禿嶺荒坡,灌木、雜草叢生,垃圾遍野,雨水污水自然排放,生態環境極差。”說起以前的龍脊嶺,雲陽縣公園管理所所長丁波連連搖頭。

這麼大一塊“癩疤”橫亙在縣城中央,不可不除。但如何“除”?雲陽將生態效益擺在了首要位置,投資7.5億元,經過10年打造,在荒坡上建起了龍脊嶺公園並向公眾開放,將城市“癩疤”變成了“生態綠肺”。甫一問世,公園就以“九個一”文化景觀、5個休閑廣場和3座步行天橋等設施驚艷了市民,許多外地游客也慕名而來。由龍脊嶺公園作為主要組成部分的三峽梯城,也在2014年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在設計之初,我們就立足於將龍脊嶺公園打造成縣城的綠色廊道和‘生態綠肺’,讓其發揮使空氣質量更加優良,生態系統更加完善,人居環境更加舒適等生態效益。”曾任龍脊嶺生態建設項目部總工程師的陳榮說,他們制定了以“一脈(龍脊嶺生態綠脈)、一帶(長江—澎溪河濱水景觀帶)、雙核(磐石城古軍寨遺址觀光區和雙井寨游覽觀光區)”為骨架,以綠色廊道為特色,以自然野趣和歷史人文景觀為觀賞內容的規劃設計方案,充分體現山地特色生態和歷史文化內涵。

尊重自然的選擇和利用自然的范例

走進位於龍脊嶺公園磐石城內的三峽文物園,記者看到,明代南熏門、清代石牌坊、龍脊石題刻等11處從淹沒區搶救搬遷而來的文物,吸引了眾多游客。

來自忠縣的游客江霞正帶著小孩游覽其間,她說:“龍脊嶺公園不僅生態環境好,還很有文化底蘊,有助於我們增長知識。”

距此不遠的三峽梯城牌坊處,雲陽市民譚文碧帶著小孫子從山腳拾級而上,“從屋頭順著這坡石梯到山頂隻要10來分鐘,隻要不落雨,我都要帶孫子來這裡耍。”

建成11年來,龍脊嶺公園斬獲了國家4A級旅游景區、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重慶市重點公園等榮譽,成為尊重自然的選擇和利用自然的范例。

“修建過程中,為了避免對原始山體和植被造成破壞,我們不修施工便道,不進行大開大挖,採取了騾子馱運、人工搬運、就地取材等措施。”陳榮說,由於幾乎沒有使用大型機械,龍脊嶺公園建設期間每天有三四百名工人忙碌在一線。

在盡量保持原貌的同時,公園在建設過程中還千方百計增加綠意,以喬、灌、花、草有機結合保持其生態多樣性。在龍脊嶺公園,栽植了200余種34000余株各類喬木、12種16000余株竹類,以及各類花卉60余種和地被灌木80余種。

“修建這樣一座公園,不能讓它淪為一個‘花瓶’,更要充分利用彰顯其生態價值。”丁波介紹,在充分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前提下,龍脊嶺公園打造了雲頂牌坊、高祖閣等九大文化景觀,5個休閑廣場穿插在全長超6500米的公園內,並用3座人行天橋將這些景觀和節點相連。

由於公園本身就在縣城中央,還有數十條大小便道與城市相連,實現了“3分鐘到節點,5分鐘到游園”。龍脊嶺公園開放至今,每天的市民和游客接待量均維持在上萬人次,節假日單日接待量超10萬人次。

將用3年打造三峽庫區國家級遺址公園

“現在無論是一日游,還是三、四日游,游客隻要來雲陽,龍脊嶺公園都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雲陽縣文物保護管理所規劃建設科科長朱寶說,龍脊嶺公園已經成為集文化體驗、休閑游憩、登高遠眺、健身娛樂於一體的生態型綜合性開放式城市森林公園。

為進一步挖掘龍脊嶺公園的歷史文化底蘊,讓山地特色生態之城更具韻味,雲陽還啟動了三峽后續規劃項目雲陽磐石城保護與利用項目,將用3年時間打造一座三峽庫區國家級遺址公園。這一古跡遺址不僅是宋蒙戰爭遺址群之一,更是反映中國不同歷史文化時期社會變遷的實物例証。

“磐石城保護與利用項目是重慶三峽后續文化遺產保護七個重大項目之一,也是重要的文化遺產保護和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朱寶介紹,整個項目分為文物本體保護、保護基礎設施、旅游配套設施三個部分,建成后將極大補充和優化磐石城遺址本體的保存條件,改善遺址本體面臨的各種危害,使文物得到有效保護。與此同時,項目還有效串聯了磐石城遺址、三峽文物園及龍脊嶺公園,有助於提升打造雲陽新名片,深入發掘磐石城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中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記者 劉翰書)

(責編:黃凌、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