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億年前重慶是啥樣 “礦”世奇“材”裡找答案
2023年09月17日09:22 | 來源:重慶日報網

9月16日,在江北區觀音橋步行街舉行的“礦”世奇“材”地質科普活動上,一塊天然的“羊角石膏”吸引了市民的目光。
40多種原生態礦物標本、數十種觀賞石、VR體驗“穿越地心”、科普展板……9月16日,在江北區觀音橋步行街舉辦的2023年全國科普日“礦”世奇“材”地質科普活動,吸引大批市民前來了解重慶的地質奧秘。
“這塊石板上為啥有這麼多花花綠綠的圖案?”10歲的小學生童詩芸跟媽媽來逛街,卻被科普活動現場的一塊礦石標本吸引了目光。
“這塊‘石板’可不是一般的石頭,它叫海寶玉大理石,形成於大約4億年前,在城口縣被發現。”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南江地質隊工程師李德龍向她介紹,這種礦石的類型是志留紀韓家店組海百合生物碎屑灰岩。
小詩芸看到的“圖案”其實是志留紀時期的海百合等生物化石。當時,城口還是一片汪洋大海。經過滄海桑田的自然變遷,如今的城口大山連綿,海洋生物們變為化石,成了礦石的一部分。
活動現場還有鐵礦、煤礦、方解石、重晶石等多種礦石標本,並配有專業放大鏡。市民不僅可以觸摸礦石,還能用放大鏡一窺礦石表面的細節。
“很有意思,原來我們重慶的礦產這麼豐富!”67歲的退休工人張碧林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礦石,邊看邊贊不絕口。
現場展出的礦石標本,絕大多數來自重慶。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已發現礦產70余種,已查明資源量的礦產有44種,主要優勢礦為頁岩氣、天然氣、地熱、錳、鋁土礦、鍶、碳酸鋇、重晶石等。其中,錳、鋁土礦已被納入國家新一輪戰略找礦突破行動的礦種。
據悉,本次科普活動由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主辦,江北區科協、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科協協辦。(記者 申曉佳)
(責編:黃凌、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