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創新、善用善為 渝中區“思政育人”取得階段性成果

持續深化“行走的思政課”品牌,持續提升其鑄魂育人實效。9月27日,由渝中區宣傳部、渝中區教育委員會主辦的“行走的思政課”之“強化忠誠教育 打造紅岩先鋒”主題展演活動在重慶市人民小學校舉行。
活動上,渝中區各教育集團校、特殊教育學校、職教中心、校外培訓機構等展區通過圖文、視頻、交互體驗等具有感染力的互動形式,共同描繪出生動鮮活的大思政課“渝中實踐”畫卷。
成果展示現場。唐文蕤攝
當天活動的承辦單位——重慶市人民小學校作為一所有著光榮歷史的學校,自人民小學教育集團成立以來,在以紅色精神奠基的龍頭校引領聚合下,各成員校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放在首要位置,聯動開展“紅岩班”“紅岩·研學課堂”“紅岩·小小講解員”等形式多樣的“紅岩大思政”系列活動,以課程化實施,加強思政實踐,夯實活動體系根基。
“‘一校一品,全面覆蓋’‘面、線、點’多維並進”。求精中學校教師鄧吉龍在現場介紹到,求精中學教育集團在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中,秉承“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理念,以課程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雙輪驅動”,構建教師多重角色,推動課程“一引三融合”。
攻略手冊、解說詞組、改造升級小提案均由學生親身參與其中,在巴蜀小學“小館+”,人人都是“小先生”﹔“堅守一份初心,錘煉一支隊伍,賡續一條血脈”,在“行走的思政課”特色開展過程中,二十九中學教育集團逐漸形成“三個一”工作思路﹔中華路小學教育集團聚焦一個主題,堅持五個活動原則,通過三條實施策略,採取六種課程方法、關注一個學習成果,讓思政教育“走”起來、“活”起來﹔渝中特教以社會實踐活動作為思政課實施的重要途徑,結合學生特點,把學校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充分融合﹔渝中校外培訓機構結對開展培育“紅岩·金課”專項行動……
一系列創新性舉措、標志性成果,充分展現出渝中教育系統在抓牢紅色資源的基礎上,守正創新、善用善為,不斷革新思政課教育形式、強化師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益嘗試與豐碩成果。此外,展示現場還展出了師生在“行走的思政課”中滋養創造的書畫、篆刻、手工、攝影等一批充滿生命力、藝術性的美育作品。渝中區教育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籌備期間,共征集到相關優秀的作品400余件,經過反復篩選,最終選出70余件作品參展。
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李勁渝講話。唐文蕤攝
“此次展演活動是我市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創新行動,是我市構建‘大思政課’體系的生動實踐”。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李勁渝出席活動並講話,他結合大思政課具體行動和實踐,提出四點要求,要把牢正確方向,突出政治性﹔要堅持開門辦思政課,突出開放性﹔要用好課堂主陣地,突出融合性﹔要注重銜接貫通,突出科學性。李勁渝表示,希望渝中區總結經驗和實踐成果,不斷打造新案例,創造新經驗,激發新動能,發揮思政課建設示范高地的引領作用。
據了解,近年來,結合區域豐富的歷史紅色資源,渝中區堅持敞開大門“育思政”,精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歷史文物等50余處,形成全域思政研學地圖﹔堅持沉浸體驗“悟思政”,打造形成了貫穿中小學生成長階段的差異化“紅色文化”思政課程24個﹔堅持群策群力“揚思政”,催生出14個市級中小學思政育品牌和10余個全國德育工作典型德育案例,讓思政教育進一步本土化、接地氣。
重慶市渝中區委副書記黃孝明講話。唐文蕤攝
渝中區下一步如何持續擦亮“行走的思政課”金字品牌?會上,渝中區區委副書記黃孝明表示,此次展演既是對渝中思政課建設和教育的階段性成果展示,也是渝中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新起點、新階段。下一步,渝中區將在三個“度”上再下功夫:進一步加大“行走的思政課”建設深度,緊扣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將學校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努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進一步加大“行走的思政課”建設力度,區委、區政府統籌謀劃,宣傳、教育等部門主體推進,相關部門各司其職,中小學校具體落實,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形成齊心協力抓思政的良好局面﹔進一步加大“行走的思政課”廣度,推進企業、機關、社區、網絡等領域的思想政治工作創新,堅持“一年一個主題、一域一個亮點”,將“行走的思政課”打造成一個常態化長效化的思政品牌。
主題展演節目《致敬紅領巾》。唐文蕤攝
當天活動,還舉行了渝中區第二季“行走的思政課”主題展演,內容涵蓋情景表演、舞蹈、朗誦、音詩畫表演等多種形式,分別講述了“我心向黨 從小聽黨話”“星耀渝中 深情感黨恩”“逐夢遠航 永遠跟黨走”3個篇章的故事。師生同台以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充分展現渝中教育系統廣大師生在重慶“母城”紅色熱土上且行、且學、且思、且悟,奮力書寫育人新篇章的嶄新成果。(林果、唐文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