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世界心臟日:"拼命三郎"們要警惕!這種病逐漸呈年輕化趨勢

人民網重慶9月29日電 9月29日是世界心臟日。來自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消息,隨著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以及工作強度的不斷加大,以心肌梗死為代表的心臟疾病年輕化趨勢愈發明顯。對此,西南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張志輝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年輕人應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盡可能避免意外事件發生。
23歲的陳先生是個工作勁頭十足的“拼命三郎”,為了多創些業績,他每天起早貪黑,忘我工作。“早上七點多就到公司上班,中餐和晚餐基本都以外賣解決,下班到家一般都要晚上十點了,再收拾收拾,通常都要十二點多入睡了。”陳先生說。
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可就在上個月,陳先生的身體突然出現了異常,出現持續性胸痛、胸悶、出冷汗等症狀,休息后不見好轉,遂立即來到西南醫院心血管內科就診。接診陳先生后,我們立即啟動胸痛中心綠色通道,完善心電圖等相關檢查后明確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緊急前往導管室行急診手術,術中証實患者心臟的血管發生急性閉塞,經過1個小時的手術,陳先生的閉塞血管被成功打通,胸痛、胸悶等心肌梗死的症狀得到明顯緩解,已與近期出院。
在西南醫院心血管內科,類似陳先生這樣的年紀輕輕就患上心肌梗死的患者還有很多。那麼,為何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等看似老年人專屬的心臟疾病會找上這些年輕人呢?
“急性心肌梗死與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有一定關系,如長期的高脂肪、高糖、高鹽飲食,經常熬夜,長期大量吸煙、飲酒等。現在的不少年輕人長期從事腦力勞動,精神壓力比較大,日常飲食又不忌口,造成‘三高’,自然容易患上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張志輝教授說,和老年人相比,年輕人發生心肌梗死起病急驟,症狀凶險,多數沒有先兆不適,易出現致死性心律失常,早期猝死率高。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相當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病情危重,搶救的黃金時間為120分鐘,應盡早開通梗死血管。”張志輝教授說,胸痛、胸悶是心肌梗死最常見症狀,一旦發病應立刻停止所有活動,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在救援到來前,患者應就地平躺休息。如病人心臟突然停止跳動,家人不可將其抱起晃動呼叫,應立即採用胸外按壓等急救措施,直至醫生到來。
在日常生活中,廣大市民應如何預防心臟疾病呢?張志輝教授表示,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生活習慣,清淡飲食,避免進食過飽,限制脂肪及鹽的攝入,增加膳食纖維及維生素,多吃蔬菜、水果及富含鉀的食物﹔其次,要適當鍛煉,散步、慢跑、太極拳等運動有助於增強心功能,預防冠心病﹔第三,要戒煙,吸煙百害無一利,不僅增加了親人和朋友吸二手煙,還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和血栓形成,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陳琦、黃琪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紅眼動車”上的“打更人”
- 人民網重慶9月29日電 為應對客流高峰、滿足旅客出行需求,今年中秋國慶假期,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客運段加開了多對往返於廣州等熱門旅游城市的夜間動車組列車。這些夜間動車組列車,主要在0點至4點高速鐵路夜間維修天窗期開行,也被稱為“紅眼動車”。…
- 重慶明年將新增2座儲氣庫 川渝冬季供氣更有保障
- 9月28日,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重慶氣礦(以下簡稱“重慶氣礦”)銅鑼峽、黃草峽儲氣庫累計注氣量達11.07億方,這是重慶氣礦建庫團隊首次採取邊建邊注氣的建庫模式,盡快實現“兩峽”儲氣庫達容達產,為加快建成“西南儲氣中心”貢獻重要力量。 記者了解到,目前重慶地區已形成“一寺兩峽一場”4座儲氣庫建設格局,即已建成儲氣庫1座(相國寺儲氣庫),在建儲氣庫2座(銅鑼峽、黃草峽儲氣庫),前期評價庫1座(萬順場儲氣庫)。…
- 重慶市完成17家市級技術創新中心布局
- 人民網重慶9月28日電 (記者胡虹)近日,記者從重慶市科技局獲悉,自今年5月當地啟動新一批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工作,出台《重慶市技術創新中心建設運行管理辦法(試行)》以來,完成了“重慶市金融數字智能技術創新中心”等17家重慶市技術創新中心認定工作。 新認定的17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立足現有基礎,放大特色優勢,瞄准未來前沿領域,涉及人工智能、大數據、創新藥物、精准醫療、生態保護與修復、綠色制造、智慧農業7個戰略技術領域,共有36家科技型企業,27家高校、科研機構參與組建,匯聚專職研發人員超3200人,建設研發場地近20萬平方米,承擔980余項省部級及以上項目資助,資助經費達11.24億元。…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