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圖

一條條背街小巷變身時尚消費打卡地——

沙坪壩“后巷經濟”風生水起

2023年10月08日07:18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磁器口古鎮十二巷后浪片區。記者 解小溪 何賽格 攝/視覺重慶

磁器口古鎮十二巷后浪片區。記者 解小溪 何賽格 攝/視覺重慶

溪邊的舞台上,歌手深情地唱著民謠﹔舞台前的小廣場,數百名游客一邊欣賞音樂,一邊就著燒烤、小吃,喝茶品酒﹔廣場后面,茶室、咖啡館、酒吧等店鋪座無虛席﹔來來往往的游客,不時被特色建筑、時尚氛圍吸引,頻頻拿出手機拍照。

中秋國慶長假期間,磁器口古鎮十二巷后浪片區,每天都會上演這樣熱鬧的場景。

很難想象,幾個月前,這裡卻是另一番景象——隻有荒坡、空壩子、老房子和清冷的街巷,沒有商業,沒有游客。如今,這裡“舊貌”換“新顏”,成為網紅打卡點。

這樣的改變,是如何發生的?

一個商業老區的另辟蹊徑

沙坪壩區擁有30多萬名在校大學生,全區常住人口平均年齡僅35歲,是我市“最年輕”的城區。

過去,由於消費業態和消費新場景的打造跟不上年輕人需求,大學生在沙坪壩區讀書,在其他區消費的現象,十分突出。

如何提升消費能級?沙坪壩區把目光瞄准了城市后巷。

其具體做法是:結合城市更新,挖掘新空間、塑造新場景、培育新業態、注入新元素、展示新形象。關鍵是:突出個性、做出“調性”。

今年3月,第一批7個街巷正式動工。

作為其中之一的磁器口古鎮十二巷,因面積太大,劃分為后浪、滋味、境界、潮起4個片區,每個片區有不同的主題定位。

今年5月開街的后浪片區,包含了郎家巷—臨溪巷—溫家巷3個老巷子。這裡主要針對潮玩消費新場景,打造“后浪——青年時尚聚集地”。該片區目前已簽約86個商戶。

其中,既有白天是咖啡店、晚上是酒吧的網紅店“花塢”﹔又有賣火鍋、麻辣包子的“包饌夜包子”﹔還有集裝箱業態的“碰茶”。這裡也聚集了大量年輕人喜愛的文創快閃店、劇本殺店、陶瓷匠人坊等商業店鋪。

據磁器口古鎮管委會黨委常務副書記、磁器口街道黨工委書記吳超介紹,除了已經開街的后浪片區,滋味片區所有業態招商已完成,部分業態中秋、國慶期間已開門迎客。該片區主要集合了各種美食,定位為市井生活體驗地。潮起片區和境界片區的定位,分別是“元氣社交融合地”和“文化場景沉浸地”,預計年底前和春節可逐步呈現。

風生水起的,不只是磁器口古鎮十二巷。

9月27日,記者來到沙坪壩街道建筑巷。這裡建於上世紀90年代,過去,路面破舊、設施落后、店鋪陳舊。

“建筑巷毗鄰重慶大學B區中門,所以這條街的定位是青春時尚。”沙坪壩街道黨工委書記孫平稱。

記者看到,經過改造提升,如今的建筑巷,街面變寬了,路標、店鋪門頭變得時尚、漂亮了。業態上,新增了年輕人喜愛的咖啡店、酒館、泰餐、甜品等,處處透露著文藝范兒、青春感、時尚氣。

位於三峽廣場一側的南開步行街,因緊鄰南開中學、重慶一中,此次改造提升的定位是:書香生活。

目前,南開步行街一期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效果初顯——道路和店鋪門頭煥然一新,街邊綠植、小景隨處可見。新增的咖啡館、茶室,清新的花店、蛋糕店,讓街道顯得更溫馨。其中,在一家名為“共享茶室——眾談空間”的店鋪,顧客不僅能品茶聊天,還能練習書法、國畫、古琴。

一幫基層干部的良苦用心

城市后巷,老居民、老店鋪在此生活、經營多年,要改造並非易事,如果政府強行推進,不但達不到目的,還有可能激發矛盾。

怎麼辦?

“建筑巷31家商鋪,剛開始大多數不同意。”孫平告訴記者,因為這次改造,除了基礎設施由政府出錢,店鋪美化、門頭店招,需要商戶自己出錢。

“一個店招就要幾千元,不願意也是人之常情。”孫平說,但改造后可以提升這條街的人氣,到時候客流量大了,大家多的錢都能掙回來。關鍵是如何才能做通大家的工作?

沙坪壩街道首先是組織建筑巷的商家,去一網紅街區參觀、學習。看到一家家時髦、新潮的店鋪,建筑巷不少商家唏噓不已。

隨后,沙坪壩街道將街道的辦公用房騰出約70平方米,引入了一家名為“Build 1(建筑巷一號)”的餐廳。同時,又利用一家關門的火鍋館店鋪,引入寒敘小酒館。這兩家店鋪的老板均為“90后”,瞄准大學生等青年消費群體,店鋪裝修風格時尚簡約,特色鮮明。

這兩家主力店的引入,讓原有的商戶們大為震撼。尤其是“Build 1”餐廳,每天營收超過7000元。

“這條街要火了!”在建筑巷賣了20多年石鍋雞米飯的劉雨冬,立即盤下了旁邊兩個店鋪,並花費1萬多元,按照街道的設計標准,改善了門頭店招。隨后,其他店鋪紛紛跟進。

南開步行街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步行街的入口左右,分別是庫迪咖啡、貝爾麥莎蛋糕兩家店鋪。以前,庫迪咖啡門口的小廣場,主要用來停車,汽車、摩托車停得橫七豎八,十分難看。此次改造,渝碚路街道恢復了廣場的休閑功能,希望咖啡店和蛋糕店能進行外擺,並以綠植作為點綴。

“剛開始,兩家都不願意。”渝碚路街道辦事處主任朱文奇告訴記者,庫迪咖啡之所以不願意,是因為其店面不大,過去以外賣為主,擔心外擺會收取租金,增加經營成本。

當獲悉不需要租金后,庫迪咖啡打消了顧慮。如今,庫迪咖啡的外擺面積約100平方米,遮陽傘、休閑座椅、綠植讓這裡成為一方愜意的天地,每天咖啡要多賣100多杯。

貝爾麥莎蛋糕店老板看在眼裡,爽快地拿出錢改換了門頭,精心打造了外擺區。隨后,南開步行街的20余家店鋪陸續跟進,把自己店鋪改造得漂亮又有品位。

磁器口古鎮十二巷,卻是另一套做法。

磁器口古鎮管委會通過引入專業的文化傳媒公司,先設計、后招商,然后由商家出面與原住民協商房屋出租等事宜。小巷的環境變好了,居民的租金收益增加了,困難迎刃而解。

此外,區級層面也成立了由區文化旅游委牽頭,商務、城管等多個部門協同配合的工作專班。由政府負責道路、燈飾、停車場、綠化帶等公共區域、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改造,並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一街一策”推進招商引資、業態調整優化及店鋪門頭改造等工作。

一場多方受益的美好約會

“后巷經濟”賦能消費升級,效果立竿見影。

今年“五一”,磁器口“后浪”片區開街,帶動磁器口古鎮客流持續攀升,創歷史新高,達到749589人次,同比增長423.16%,位居全市景區第一。

中秋國慶假期,磁器口古鎮客流量再創新高,達到90.9萬人次。其中“后浪”片區,接待的游客數量達到了20萬人次。

“后浪”片區的“花塢”“陳隅茶鋪”“碰茶”等吸引了眾多年輕游客和市民,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日均營業額達4萬元。

中秋國慶假期,在建筑巷經營“老街燒烤”店的老板何維佳也忙得不亦樂乎。

“我在這裡開店20多年了,現在每天的營收,比過去多了1/3。”何維佳告訴記者,這都是建筑巷改造后的變化,“改門頭花了幾千元,當時心裡還有點沒底,我是最后一批啟動的。現在看來,這個錢花得很值!”

南開步行街“花語橋”花店的老板陳熔,也有同樣的感受。“現在過上過下的人,都說我這個花店漂亮,說我們步行街漂亮。”陳熔告訴記者,以前店裡每天的營業額隻有三四百元,現在攀升至六七百元,好的時候甚至超過1000元。

環境好了,老街的居民們也有滿滿的獲得感。

沙坪壩區一心村21號2單元居民宋敏,在建筑巷住了20多年。她說,過去,建筑巷綠化少,商鋪雜亂無章,車子可以開進來,小孩和老人沒有玩耍、休閑的地方。現在,建筑巷到處是花花草草,環境變美了,感覺很愜意、很舒心,每天都想下樓走一走、看一看。

就連附近的大學生,也感到很開心。

“以前,建筑巷‘臟亂差’,缺少有特色的餐飲店,我想喝咖啡、吃有特色的美食,隻有去較遠的地方。現在,建筑巷不但干淨整潔,有‘時尚范’‘品質感’‘煙火氣’,還有特色餐飲店。我走出校門就能喝咖啡、吃美食,感覺非常棒!”重慶大學市政工程專業在讀研究生梁海告訴記者,現在好多大學生,都喜歡到這來打卡、拍照。

“我們建立了項目庫,改造還將持續進行、不斷完善。”沙坪壩區文化旅游委黨委書記王晶稱,沙坪壩的目的就是要打造一批能夠滿足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游覽、休閑等社會生活需求的、具有調性的“城市后巷”特色休閑消費區域。

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將是一場多方受益的美好約會。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