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社區”撬動“大思政” 重慶文理學院深化“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

“校園裡的電動自行車越來越多,建議增設充電樁”“端午節外地同學回不了家,建議組織集體包粽子”“希望我們音樂學院每周末的文藝晚會能聯動其他學院一起開展”“我們體育學院願意和全校師生分享科學運動與康復的相關知識”……10月25日,重慶文理學院以“院壩會”的形式開展師生面對面交流,大家圍繞如何建好管好學生社區建言獻策,進一步推動“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落地見效。
活動現場。重慶文理學院供圖
開展學生社區治理“五大行動”
學生社區是在校大學生的“第一社會”“第二家庭”“第三課堂”,為落實教育部關於“一站式”學生社區治理綜合模式建設的安排部署,重慶文理學院積極構建學生社區育人新體系,提高學校教育管理服務水平。
據重慶文理學院黨委常委、副校長李天福介紹,該校學生社區治理工作的主要途徑是開展黨建引領、基礎強化、提級介入、特情響應、標兵創建“五大行動”以及20項計劃、30條舉措,目標在於將學生社區建設成黨的建設高地、思政工作重地、人才培養園地、自我服務基地、安全維穩陣地,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五育”全面發展。
學生積極發言。重慶文理學院供圖
以黨建引領行動為例,囊括“思政教育進社區”思想引領計劃、“黨團組織進社區”組織引領計劃和“先鋒模范進社區”示范引領計劃。各項計劃之下均列出具體舉措清單,比如每周開展愛國主題教育、感恩主題教育、勞動主題教育、法治主題教育、安全主題教育活動﹔利用畢業季、勞動月等開展實踐教育,常態化開展“感恩母校,扮靚母校”畢業學生校園大清掃活動。建立學生社區特設黨支部,以及推行學生黨員黨身份、社區志願服務等制度。
構建六級網格化管理體系
在重慶文理學院“一站式”學生社區,不僅能看到在校學生的身影,院系中層干部、骨干教師、輔導員、教職工等育人力量也充分下沉社區,形成精准對接學生需求的育人合力。
據了解,重慶文理學院構建由“組長+片長+苑長+樓長+層長+室長”組成的六級網格化管理體系,學校黨委書記和校長任組長,全校1376名教職工輪流夜間入住學生社區值班,開展巡視一圈社區、走訪一批寢室、開展一場談心、排查一次隱患、處置一個問題、提出一點建議、填寫一份記錄“七個一”值班工作﹔每一位教職工對接聯系15-20名學生,實現對接聯系學生的全覆蓋,通過建立微信群,加強對學生學習狀況、思想狀況、健康狀況、職業規劃等指導幫助,真正做到全天候線上線下互動交流,“零距離”貼近學生,關懷學生。
重慶文理學院黨委書記蔡家林(中)回答學生提問。重慶文理學院供圖
在充分調研學生需求的基礎上,學校對學生社區1400平米活動中心和供熱系統進行了改造升級,為每個學生寢室配置了洗衣機,完成了AB校區之間地下通道的亮化綠化美化,並開通了學生社區間的交通車等。
重慶文理學院黨委書記蔡家林認為,此次學生社區“院壩會”,其實也是一堂生動的思政課,希望每個同學都要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規劃、自我調適和自我磨礪,放下手機,動起來,忙起來。他表示,學校把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學生社區建設,在融合與發展中探索富有學校特色、貼近學生實際、契合成長成才規律的“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
學生社區“院壩會”結束后,學校團委還在書香觀雲社區組織開展了主題團日活動,包括合唱《天耀中華》、講故事、啦啦操、書法現場交流、攝影技巧學習等。(代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