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重慶)科學城持續推進國家級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示范園區建設

為知識產權插上“金融”翅膀,通過“量化”知識產權,實現從“知產”到“資產”的變現……作為一頭連接創新,一頭連接市場的紐帶和橋梁,知識產權不僅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更是創新發展的剛需。
近年來,西部(重慶)科學城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知識產權賦能主導產業發展和優化區域營商環境,推動完善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服務體系建設,持續推進國家級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示范園區建設。
搭建創新主體與市場對接的橋梁
10月26、27日,由重慶市知識產權局、重慶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指導,重慶知識產權運營中心(下稱“運營中心”)主辦,廣東高航知識產權運營有限公司、重慶科學城高新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專利許可轉讓與開放許可培訓班”在科學城成功舉辦。
此次培訓旨在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及川渝兩地示范性企事業單位優秀經驗,增強重慶市知識產權相關從業人員對專利開放許可制度的認識,促進專利許可交易便利化,提高專利技術成果轉化率與實施率,服務重慶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現場,培訓班邀請了重慶市知識產權局及知識產權從業專家,就知識產權相關政策及專利許可轉讓與開放許可進行講解分享,重慶市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嘉賓及100余家企業代表參加了本次培訓。
培訓現場。重慶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供圖
培訓活動中,運營中心與中國工商銀行高科技支行、中國銀行重慶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服務協議,組建了重慶高新區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綠色服務聯盟。將在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方面加深交流合作,共同創新更方便快捷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模式,為重慶市各創新主體提供專業、便捷的知識產權服務。
“此次培訓活動,搭建了創新主體與市場對接的橋梁,加深了重慶各創新主體對專利開放許可制度的了解,喚醒高校、科研機構專利轉化意識,有效推動高校、科研機構‘沉睡專利’轉向市場,實現其經濟價值、商用價值、社會價值。”運營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本次培訓,希望各企業能夠積極開展專利開放許可工作,為重慶市實施專利開放許可工作合理高效提供可行路徑,實現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的共贏局面,助力重慶市科技成果產業化,推動重慶市知識產權事業更好發展。
知識產權質押助企業關鍵一躍
“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困擾民營企業發展的痛點。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是企業將自有知識產權(包括專利、商標等)向銀行質押從而獲得流動資金的一種金融創新服務模式,是有效緩解創新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有效手段。
重慶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展示長廊。重慶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供圖
在推進國家級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示范園區建設過程中,重慶高新區市場監管局充分發揮質量基礎設施支撐優勢,依托重慶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積極引導和支持企業運用知識產權質押解決融資難題,這無論是對於企業轉型升級還是提質增效,都能起到實際的“輸血”功能,實現“知產”變“資產”,讓企業實現關鍵一躍。
如果說創造是知識產權的源頭,那麼運用則是目的。
作為無形資產的知識產權,隻有“動”起來才能將智力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實現“知產”變“資產”,“專利”變紅利。
前不久,重慶高新區某企業實現了一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突破了科學城單一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歷史最高金額。其負責人表示,“這次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順利進行,多虧重慶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的幫助,緩解了公司的資金壓力,幫助公司真正把知識產權實現了價值變現。”
作為重慶市唯一國家級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示范園區、全國首批國家級專利導航服務基地,擁有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1家,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15家,重慶市知識產權優勢企業53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54.67件,中國馳名商標5件,馬德裡商標3件,地理標志1件,榮獲中國專利獎累計6項。
高價值知識產權的創造是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知識產權的市場化運營是高質量發展的潤滑劑,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則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按照規劃,到2025年,科學城將初步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預期達12件以上,建成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超過100家,引育科技型企業超2000家。
“知產”轉化見實效,企業發展活力強。“科學城將全力推動企業、高校、服務機構、金融資本等多要素全部動起來,專利資源也隨之活起來,為科學城高質量發展、重慶市質量強市建設注入不竭動力。”科學城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科學城2023年“三個一批”重大改革項目表中,推進國家級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示范園區建設便是其中之一。
科學城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2023年是全面實施重慶高新區國家級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示范園區工作的第一年,接下來,科學城將不斷提升知識產權治理效能,打造區域知識產權工作高地,切實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科學城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為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張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