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教育>>教育資訊

“一帶一路”大學科技合作聯盟成立 共促科研合作常態化

2023年11月07日18:46 |
小字號

11月7日下午,由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重慶大學承辦的“一帶一路”大學科技合作聯盟(簡稱“iUNRC”)成立大會在重慶大學A校區舉行。來自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埃塞俄比亞安博大學、白俄羅斯國立大學等國內外高校的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

活動現場。鄒樂攝

聯盟以高質量研究與教育為目標,秉持“共商、共建與共享”的原則,旨在促進全球大學間分享信息、知識與資源,加強科研合作的互聯互通,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持續增動力、添活力。

聯盟由重慶大學發起成立,首批成員單位包括重慶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埃塞俄比亞安博大學、白俄羅斯國立大學、蒙古科技大學、文萊大學、黑山下戈理察大學、摩洛哥穆罕默德一世大學、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馬來西亞理科大學等12所“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高校。

活動現場。鄒樂攝

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10年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國際科技合作交流方面開展了廣泛合作,也取得了豐碩成果。重慶大學深入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目前已與40個國家和地區的300余所高校、研究機構建立了穩定良好的合作關系,現擁有國家級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教育部國際聯合實驗室等各類國際科技合作平台近20個,為“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合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舉行‘一帶一路’大學科技合作聯盟成立儀式,既是信息時代科研范式變革校長圓桌會議的重要成果,也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具體舉措。”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校長王樹新在致辭中介紹,重慶大學一直高度重視國際合作與交流,始終堅持開放辦學,深入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持續推進與世界一流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實質性科技合作。未來,重慶大學將借助聯盟這個平台,加快構建“一帶一路”常態化科技交流機制,匯聚更廣泛的全球大學科技資源,服務“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與合作需求,共同開啟陸海聯動發展新航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取得新進展。

王樹新致辭。鄒樂攝

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副司長李楠向聯盟的成立表示衷心祝賀,對各高校之間的深度合作、共謀發展表示由衷期待。他表示,此次在“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框架下成立的大學科技合作聯盟,不僅是10年來高校科技創新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成果的重要體現,更是對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重要共識與倡議的付諸行動和生動實踐。希望各高校能以此次聯盟成立為契機,堅持“共商、共建與共享”原則,挖掘人工智能加速重大科學問題研究和知識發現的變革性潛力,推進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教育科研合作,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高質量發展。

李楠致辭。鄒樂攝

“科研水平決定了支撐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今天,我們旨在通過此次會議,增進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友好往來,有效對接和利用全球科技創新資源,不斷創新科技合作模式,著力推進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技術成果轉移,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重慶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委主任劉宴兵表示,希望集聚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校、科研機構,集聚更多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優秀青年科技人才,並誠摯邀請嘉賓實地參觀考察,為重慶的教育、科技建設發展建言獻策。

劉宴兵致辭。鄒樂攝

會上,重慶大學副校長李劍介紹了聯盟的籌備工作情況,宣讀了聯盟章程。王樹新作為聯盟秘書處代表,宣讀了《重慶宣言》。聯盟成員單位代表紛紛上台,按下“啟動球”,宣告聯盟正式成立。李楠、劉宴兵共同為聯盟揭牌。

揭牌儀式現場。鄒樂攝

聯盟成員單位代表共同按下“啟動球”。鄒樂攝

馬來西亞理科大學副校長哈比巴·A·瓦哈布代表聯盟成員單位發言。“iUNRC不僅僅是一個網絡,更是協作智慧和共同願景的具象化體現。各成員單位的合作是連接不同文化和學科的紐帶,是一座屹立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基礎上的橋梁。”哈比巴·A·瓦哈布表示,iUNCR強調了建設可持續發展和技術進步齊頭並進的重要性,將重點關注大數據促進可持續發展、氣候行動和教育數字化轉型等關鍵領域,將共同致力於解決緊迫的全球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揭牌儀式后,聯盟還舉行了第一屆理事會。(晏紅霞)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