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條

前三季度重慶沿江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成效顯著

承接東部產業轉移項目292個,協議總投資3259.7億元

2023年11月13日08:15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11月11日,記者從市發展改革委獲悉,今年前三季度,重慶沿江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下稱“示范區”)承接東部產業轉移項目292個,協議總投資3259.7億元,重慶承接產業轉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示范區是我市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主陣地,是國家批復設立的第3個產業轉移示范區,包括長江沿岸7個區(大足、永川、榮昌、九龍坡、璧山、巴南、涪陵)。”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有關數據顯示,2022年示范區承接東部產業轉移項目333個,其中,先進材料、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裝備制造等重點領域的項目近二分之一。

當前,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作為重慶構建全市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抓手,示范區下了哪些功夫?

搭建創新平台

“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並不是等著‘天上掉餡餅’,產業來了,要想接得穩、留得住、發展得好,並不容易。”該負責人表示,當前,示范區正著力推進創新平台建設,加快打造科創企業和新型研發機構集聚地、產業創新策源地,練好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內功”。

比如,涪陵率先推動全域科技創新,規劃建設科創小鎮,引進中科大量子信息等高端科創研究院15個,2022年有研發活動的規上企業佔比達78%,完成研發投入19億元、佔規上工業增加值4.9%。

榮昌以國家畜牧科技城為統攬,加快建設國家級生豬大數據中心、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打造“火炬雲創”“重牧硅谷”等工業創新平台。

融合5G應用技術等先進元素推動數智賦能,大足積極推動五金企業上雲上平台,建成投用全國首個五金制品行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實現“雲智採、雲智造、雲智銷”。

找准承接“賽道”

“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亂點‘鴛鴦譜’,示范區內各區縣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找准產業承接的最優‘賽道’,充分用好沿海地區產業發展資金、技術、經營和市場優勢。”該負責人指出,為此,示范區要差異布局、錯位發展,充分發揮“鏈主”企業帶動作用,引領產業鏈條式、集群式發展。

比如,巴南通過智飛生物、上海博唯生物等生物制藥龍頭企業,帶動蕾明視康眼用制品生產基地項目等從江蘇轉移入駐。

九龍坡以西南鋁業、慶鈴汽車等企業為龍頭,帶動新材料、汽摩、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等產業鏈條式發展。

璧山依托比亞迪等企業,積極打造動力電池、消費電池和儲能電池等產業集群,並以其為中間產品布局新能源全產業鏈。

優化營商環境

“招商靠服務,發展靠環境。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對重慶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在這個過程中,重慶要不斷開拓創新,更新思維方法,迭代工作機制,為東部地區產業轉移落地提供良好的投資沃土。”該負責人說。

比如積極落實國家戰略,找准政策紅利就是關鍵一招。憑借這招,榮昌深化川渝制造業協同,榮昌·隆昌合作示范園區等成為首批雙城經濟圈產業合作示范園區,成為產業承接的優選項之一﹔九龍坡全面深化山東·重慶東西部對口協作機制,打造魯渝協作“升級版”,與山東臨沂市等簽訂合作協議,引進一批山東優質企業到九龍坡發展。

此外,持續推動招商工作機制迭代創新也是做好產業承接的重中之重。比如,重慶探索招商項目“首談”“對口”機制,招商主管部門對首報首談項目所在區縣予以首談保護,按照全市產業布局,優先將產業信息提供給對口區縣。

巴南也創新開展跨區域、多層級戰略合作,主動對接東部發達地區,建立五大生物醫藥基地合作機制,重慶國際生物城與上海張江藥谷、武漢光谷生物城、江蘇泰州生物城、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共同打造“長江經濟帶生物產業聯盟”,開展醫研企一體化合作。

同時,做好要素保証也是吸引東部產業轉移的有效舉措。比如巴南創新金融服務,探索投資新模式,發揮信貸資金“四兩撥千斤”撬動作用,成立規模近30億元的產業基金平台,重點支持新藥研發及成果轉化產業轉移項目。(記者 唐琴)

(責編:黃凌、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