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難題 破壁壘 顯成效
川渝稅務加速推進稅費征管一體化 服務川渝毗鄰地區發展

川渝稅務自2020年4月17日召開首次聯席會議,已攜手共進三年。兩地稅務部門錨定“一體化”這個共同目標,每年推出新舉措,在政策執行、稅費服務、稅費征管、稅務監管、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探索。
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非常重要的切口,川渝兩地稅務部門聚智聚力破解政策性難題和機制性壁壘,加速推進稅費征管服務一體化建設,服務區域發展大局,並推出了更具創新性、針對性的改革舉措服務廣大納稅人繳費人。
11月16日—17日,“稅看雙城經濟圈”媒體走基層活動來到川渝高竹新區、重慶市潼南區、四川省隆昌市,實地感受川渝稅務深化稅費征管服務一體化,促進川渝毗鄰地區協同高質量發展的稅務路徑。
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郭睿攝
進一家門、辦兩家事 稅費事項“川渝通辦”成常態
今年,一張普通而特別的增值稅發票存根,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這是全國首個跨省域稅費征管服務中心——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開出的首張發票存根。
一體化協同發展,組織一體化是基礎之要。新區正式成立后,川渝兩地稅務部門於2021年10月正式挂牌成立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是全國首個實體化運行的跨省域稅費征管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集成“一塊牌子、一個大廳、一個團隊”,川渝雙方共同派駐6名稅務干部聯合辦公,讓兩地納稅人繳費人“進一家門,辦兩家事”。該中心也是入駐川渝高竹新區的第一家川渝合作政務服務機構,稅費征管一體化也由此成為川渝高竹新區最先突破的改革之一。
“組織融合是打地基。地基打好了,我們就有更堅固的支撐點去思考創新、謀劃創新、落實創新。”據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副主任周翔介紹,近幾年川渝兩地稅務部門在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一體化建設中實現了很多改革首創。如線上建成川渝高竹新區電子稅務局,率先在全國實現跨省稅務數據共聯共享﹔設立首條跨省(市)級納稅服務咨詢專線電話。線下設立全國首個跨省域社保費服務專窗和“川渝通辦”窗口﹔聯合兩地司法部門成立稅費爭議調解室,推動跨區域、跨部門稅費爭議事項“一站式”解決等。
“我的戶籍是重慶渝北區茨竹鎮,過去辦理醫保接續業務,要到重慶市渝北區辦稅服務廳辦理,往返路程麻煩,現在在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專窗不到五分鐘就可搞定。”市民張健介紹道。
走進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除了常見的咨詢輔導區、辦稅窗口和網上辦稅區,還有自助辦稅區。新區內的納稅人,無論戶籍是重慶還是四川,一刷身份証就可在機器上快速辦理稅費申報、完稅証明開具和打印發票等業務,從而“進一家門,辦兩家事”。
截至目前,川渝高竹新區稅費征管服務中心累計向納稅人繳費人提供線上線下辦稅服務超20萬筆,納稅人繳費人資料報送減少26%,辦稅時間縮短約60%,有效增強了納稅人繳費人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潼南區辦稅服務廳“川渝通辦”專窗。郭睿攝
在潼南區辦稅服務廳“川渝通辦”專窗,重慶佰思特表面處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楊德高正在辦理自己遂寧公司的涉稅業務。
楊德高告訴大家,自己在潼南主要經營金屬制品表面處理與加工,在遂寧也投資了兩家公司。“現在基本不用兩邊跑了。進重慶、四川任何一個電子稅務局就能辦兩邊事。復雜一點的跨區業務,到任一邊的辦稅服務廳也能辦好,省了不少時間和路費。”楊德高說。
遂寧市稅務局征收管理科科長何其強表示,目前,遂潼稅務部門在辦稅服務廳開設了9個“川渝通辦”線下服務專窗,按照“一門式一網式”服務模式,實行一套標准、一窗受理,確保跨區辦稅規范統一,無感銜接,有效減少了企業和群眾“兩頭跑”問題。同時,兩地納稅人繳費人還可線上辦理63項跨區域稅費事項,辦稅繳費更加便捷。
稅務工作人員走訪川渝高竹新區入駐企業。郭睿攝
成本就低政策從優 減少“溫差”落實惠企惠民
如何立足高竹新區產業資源和發展格局,以稅收視角推動川渝兩地在產業發展上“牽手”更為緊密,促進新區一體化協調發展?
川渝稅務給出了答案,即推進政策同規同標,執行“政策從優、程序從簡、負擔從輕”標准,從而吸引企業投資“筑巢”,培育市場主體做大做優做強。
“成本就低、政策從優。”談及公司從重慶江津整體遷移到高竹新區,四川渝興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殷光華道出了這個關鍵因素。也就是說,企業在稅費政策上可以“從優”適用兩地標准,在土地及水電氣等要素成本上可以適用兩地較低的標准。以城市維護建設稅為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法》,市區的稅率為7%,縣城、城鎮的稅率為5%。此前重慶市渝北區的稅率為7%,而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的稅率為5%。為促進政策協同,兩地稅務部門推動地方政府在高竹新區范圍內的渝北區域,將7%的城建稅稅率降低至5%。
“受益於新區各項稅費政策的疊加優勢,公司今年累計獲得稅收優惠近200萬元,著實為企業發展增勢賦能。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產值超2000萬元,同比增長約24.5%!”據殷光華介紹,今年企業還利用節省下的稅惠“紅利”在新區購買了35畝的二期廠房地皮,“我們將加速推進以川渝高竹新區為基地,以西南地區為中心,在產品覆蓋全國各省市的基礎上,全面拓展境外市場。”
跨省稅費政策執行同標正在這塊改革“試驗田”,在更大范圍走向現實,越來越多企業選擇扎根這片發展熱土。數據顯示,目前川渝高竹新區已累計入駐企業196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6家。
重慶潼南、四川遂寧兩地山水相連、人文相親、歷史同脈,共有超25萬戶經營主體。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節能環保等優勢產業聚集,具備整合提升、集群成鏈的發展基礎。政策執行基本統一是協同發展的重要條件。
潼南汽車客運總站開設了多條往返遂寧潼南兩地的城際公交線路。夏金梅攝
重慶潼南、四川遂寧稅務部門結合實際,針對兩地在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鼓勵類產業認定標准上的差異,全面評估行業屬性、后續管理、影響面等因素后,統一了汽車4S店、綠色生態小區享受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的執行口徑,幫助5戶次企業享受稅費優惠238萬元,促進兩地稅收營商環境再優化。
該政策執行標准統一后,遂寧華星錦業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是遂潼兩地受益最大的企業。“政策執行標准統一后,我們企業被列入鼓勵類產業范圍。從不能享受到能享受優惠,這當然好!”媒體走基層活動中,其負責人曾敏用數據說明,近三年,公司享受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優惠200余萬元,更集中精力做好產品推廣和售后服務。今年1—10月,公司銷售車輛546輛。
與此同時,2022年,川渝兩地政府出台文件、調整政策,降低川渝兩地8個車船稅稅目年基准稅額,佔車船稅全部車輛稅目的57%,實現兩地車船稅政策完全一致。在潼南、遂寧,兩地稅務部門聯合建立符合享受車船稅相關優惠政策的納稅人清冊,共進企業講政策、輔導操作,幫助納稅人及時享受優惠。
近期,重慶長途汽車運輸(集團)有限公司潼南分公司新增了2條省級公交線路和1條定制班線,16台承運車每天往返於遂潼之間。該公司財務負責人王雪嬌介紹,公司目前有500多台車輛,其中398台車輛符合車船稅減免征政策條件,每年能減免7萬余元稅款,這相當於20台車一年的保養費用。
接下來,川渝兩地稅務部門也將集中力量,繼續聚焦川渝稅費征管服務一體化,在兩地政策執行、稅費服務、稅收監管等方面持續深化合作,努力在更多點位上,培育具有稅務特色的示范性項目和標志性品牌,探索非毗鄰地區稅費征管服務一體化的新路徑,為兩地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提供“稅務經驗”,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夏金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