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教育>>大學

應用型高校如何應對數字化變革?70余名專家建言獻策

2023年11月20日16:10 |
小字號

近日,“面向數字文明新時代的應用型高校變革研討會”在重慶對外經貿學院舉行。該活動由重慶對外經貿學院、重慶電訊職業學院、重慶現代數字經濟研究院、重慶對外經貿學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聯合主辦。

來自華中科技大學、海南大學、重慶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清華大學現代教育技術期刊社等47所高校及期刊、研究院所的70余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在數字時代背景下,應用型高校在育人模式、教學方法、管理機制、評價方式等方面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徑。

活動現場。重慶對外經貿學院供圖

活動現場。重慶對外經貿學院供圖

“近年來,學校大力發展以大數據智能化為特色的‘新工科’,著力打造以跨境商貿與跨文化傳播為特色的‘新文科’,培養高技能數字人才和高素質涉外人才。”開幕式上,重慶對外經貿學院校長、重慶現代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李明海介紹,通過圍繞智慧校園建設和夯實教育數字化基座,學校積極探索培育面向數字經濟的特色學科和專業群、打造具有顯性數智特征的現代產業學院、強化數字商業環境下的就業指導和創業實踐、提升大學生的數字素養和網絡生態下的社會責任感等五個方面變革的新思路、新舉措,以培育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

在專家報告環節,工信部中國軟協工業互聯網促進服務中心副主任王佔波、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前主編董澤芳、湖南工程學院原黨委書記陳岳堂、中華職教社二級巡視員劉志芳等6位專家,分別以“數字文明視野下的產教融合新機遇”“淺析數字文明時代應用型高校的變革思路”“新工科: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實踐”“現代職業教育的變革與轉型”為題,進行了交流分享。

在王佔波看來,應用型高校不是培養“數字工人”,而是培養“數字工匠”。董澤芳認為,當前應用型高校要處理好三個關系:高等教育與數字時代發展的關系,學校規模、資源、效益的關系,學科專業建設和學校發展定位的關系。

陳岳堂分析,目前對數字技能人才的培養存在“趣”字激發不濃、“產”字對接不深、“合”字聚力不強等問題。地方應用型高校可結合數字經濟社會及行業發展需求,優化專業結構﹔對接地方裝備制造、新能源等新興數字產業鏈,以“專業+”跨界思維,構建數字專業鏈﹔同時,培養具有數字工匠精神、以工許國情懷的數字技術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分論壇上,重慶對外經貿學院教授趙逖、海南師范大學教授聶永成、清華大學《現代教育技術》期刊社教授鐘曉流等專家分別作了“應用型二級學院內涵發展:治理優化與變革”“知識生產模式轉型與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變革”“學術論文選題與寫作”的主題報告。

贈書儀式。重慶對外經貿學院供圖

贈書儀式。重慶對外經貿學院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期間還舉行了《高等教育現代化研究叢書》(董澤芳主編)新書發布會以及贈書儀式、《教育強國系列叢書》選題策劃與討論會。其中,《教育強國系列叢書》計劃由重慶對外經貿學院重點牽頭組織編撰,涵蓋了面向數字化文明時代的應用型高校變革研究、中國大學生新質創業力研究、大國數字工匠與戰略人才培育導論等多個學術著作研究方向與內容,旨在為應用型高校變革提供強有力的理論與實踐指導支撐。(晏紅霞)

(責編:黃凌、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