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健康>>醫視界

重慶大學附屬江津醫院開設“肺結節”多學科門診

2023年11月27日16:19 |
小字號

近年來,“肺結節”成為了健康體檢的一個“熱詞”,因為它的表現具有多樣性,且存在個體化差異,判斷良、惡性具有一定難度,因此,不同專業的醫生給出的診治策略往往存在一定差異。

有了肺結節如何規范就醫?如何讓患者不出區就享受到“一站式”診療?重慶大學附屬江津醫院的做法是,開設“肺結節多學科門診”,依托多學科優勢,由胸心外科與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牽頭組織,腫瘤科,放射科、病理科等多個科室共同參與,根據肺結節影像學表現和患者具體情況進行綜合評估,為肺結節患者制定最佳的、個體化、連續性治療方案。

多學科專家坐診 緩解患者焦慮

“我上網查了一下,很多人都說肺結節是肺癌前期,磨玻璃結節惡變的比例更大,動刀的話影響肺功能,復發率還很高。我實在不知道怎麼辦了,總不能干等著動刀吧?”今年3月,37歲的江津市民劉女士在體檢中查出左下肺葉磨玻璃結節5mm,拿到檢查報告單,劉女士第一時間在網上進行搜索了解肺結節的相關知識,可越看越焦慮。

多學科專家會診。重慶大學附屬江津醫院供圖

多學科專家會診。重慶大學附屬江津醫院供圖

“肺結節不等於肺癌或早期肺癌,不必過度焦慮。首次做胸部CT發現的肺部小結節90%以上都為良性,且良性的肺小結節是不需要臨床干預更不需要外科手術處理的。很多肺結節是歲月留下的瘢痕,就像臉上長了一顆痣,是肺部陳舊性改變或者良性結節。”4月,劉女士來到重慶大學江津附屬醫院“肺結節多學科門診”就診。重慶大學江津附屬醫院胸心外科主任劉興元、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牟江、腫瘤科副主任醫師唐衛軍、放射科主任周軍與病理科主任裴志剛現場共同討論會診。

面對患者焦慮的情緒,各位專家首先進行了勸慰,仔細聽取患者講述的病史后,認真閱讀了患者胸部CT,結合患者年齡、吸煙史、職業暴露史、一級親屬腫瘤家族史以及患者臨床表現等,綜合深入討論后,給出患者詳細的治療及隨訪建議。劉女士立刻消除恐懼,對醫院肺結節多學科聯合診療模式贊不絕口。

“半年后經復查,這名患者的肺結節已經被身體吸收,消散了。”劉興元表示,發現肺結節不要慌張,通過“肺結節多學科”門診,可以接受來自不同科室多位專家主任的診療,免去患者在多個科室之間來回奔波、反復排隊候診而耗費的大量精力和財力,就醫更便捷、更高效。同時,經多學科專家會診后,若需要進一步檢驗、檢查可一並開具,若需住院進一步診療,則可根據病情直接預約相關專科床位等。從今年2月份開診至今,該門診已構建起“篩查—診斷—治療—隨訪”的肺結節全流程一體化診療服務。

實現“早診早治”患者家門口看好病

對於肺癌,最重要的是早發現、早診治,這是“肺結節多學科門診”開設的目的,也是其意義所在。

今年10月,家住九龍坡區西彭的居民汪先生像往常一樣,定期來到重慶大學附屬江津醫院復查肺結節,檢查提示,他左上肺結節發生變化,對此,醫院“肺結節多學科”專家就結合患者病史及就診資料進行會診、討論,並結合當前醫學發展前沿,為汪先生制定了個體化治療方案——胸腔鏡下解剖性肺亞段切除術及淋巴結採樣術。術后,患者恢復良好,康復出院。

“術中病理檢測,他是微浸潤性腺癌,及時有效地治療也讓患者實現了早診、早治、早好。”劉興元介紹,“肺結節多學科”門診由醫院胸心外科和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牽頭,在治療方面,主要由胸心外科執行。為了讓患者在家門口看上病、看好病,科室先后派遣醫生到陸軍軍醫大學特色醫學中心、上海交大附屬胸科醫院、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地進修、學習,掌握了胸外科最前沿的醫學診療技術。

建立多學科工作機制 提供最佳診療方案

2023年2月10日,中國肺癌防治聯盟正式授牌重慶大學附屬江津醫院成立肺結節診療分中心。醫院依托多學科優勢,聯合胸心外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放射科、腫瘤科、病理科等各科專家,根據肺結節影像學表現,結合高危因素和臨床症狀,進行綜合評估,為肺結節患者制定最佳的、個體化、連續性、全程化的治療方案,以實現早期發現、准確診斷、及時處理和合理治療的目的,減少不必要的檢查和避免過度治療造成的醫療資源的浪費。

研討會現場。重慶大學附屬江津醫院供圖

研討會現場。重慶大學附屬江津醫院供圖

多學科聯合診療不僅是工作模式的創新,更是多學科聯合診療工作機制的建立和持續提升肺結節診療質量的聯動。

6月13日,重慶大學附屬江津醫院肺結節多學科門診管理研討會在外科樓14樓胸心外科學習室舉行,來自醫院多個學科的12名專家齊聚一堂,就醫院肺結節多學科門診管理工作開展討論。

“考慮到年紀大、不耐受的患者,我們近期開展的新技術是微波消融術,就相關情況我跟大家介紹一下。”會上,醫院多學科就肺結節患者診療過程中檢驗、檢查、住院等流程優化方案進行了交流和確定。並就新技術開展、手術方案,與麻醉科、重症監護室等進行了深入的溝通。

事實上,定期開展多學科研討會只是“肺結節多學科門診”持續提升服務質量與水平的一個縮影。劉興元表示,多學科聯合的目的是為患者提供最佳的診療方案,給患者提供科學的健康指導,讓就醫更加規范化、標准化、精准化。下一步,“肺結節多學科”門診將持續深化服務內涵,加大肺癌防治科普教育力度,同時,積極發揮多學科優勢和影響力,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讓患者不用出區也能享受到更優質的醫療服務。(蔣永勁)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