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圖

武隆“神秘部落”盛開“藝術之花”

2023年11月29日07:40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11月21日,陽光下的武隆區浩口鄉,幾位女性正在進行蠟染工作。記者 尹詩語 攝/視覺重慶

11月21日,陽光下的武隆區浩口鄉,幾位女性正在進行蠟染工作。記者 尹詩語 攝/視覺重慶

蠟染是中國古老的傳統印染方法之一,被譽為“東方古老的藝術之花”。在武隆,浩口苗族仡佬族鄉的蠟染最為出名,又因當地是重慶唯一的仡佬族鄉鎮而披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11月21日,重慶日報記者來到這個山鄉,在一間匯集了當地主要手藝人的蠟染工坊內卻沒看到多少蠟染作品,這是什麼原因呢?

“國慶節期間產品賣得太火了,還沒來得及補貨呢。”浩口仡佬族蠟染市級非遺傳承人楊雷笑著說,因為蠟染,鄉裡多了不少游客。

喚醒

找尋斷線的“時代記憶”

在武隆區浩口苗族仡佬族鄉的田家寨,十幾戶仡佬族人家依山而居,其族群、歷史、文化都充滿著濃厚的神秘色彩,至今還保留著“吃新節”“喂樹(祭樹)節”等仡佬族獨有的節日,以及蠟染、楊梅酒、老鷹茶等傳統制作技藝。

蠟染古稱“蠟纈”,是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與絞纈(扎染)、夾纈(鏤空印花)並稱為古代三大印花技藝。

傳說中,浩口仡佬族村民的祖先,原居住在貴州黔北高原一帶,明末清初時逐漸在此定居。

勤勞的仡佬族婦女也將傳統的蠟染技術帶入此地,成為地方特色文化。然而,隨著老一輩村民的逐漸逝去,蠟染也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尷尬。

2009年,浩口鄉改設浩口苗族仡佬族鄉,浩口苗族仡佬族鄉中心小學校也按照要求,要開設特色文化課程,這一任務落在了楊雷肩上。

“何不從蠟染入手?”楊雷說干就干。

當時,蠟染技藝在當地已經失傳,楊雷查閱了好些書籍后,卻總是在染色環節不得要領。紙上得來終覺淺,她隻好沿著仡佬族人遷徙的足跡,到貴州安順、桐寨等地學習。

“其中在桐寨學習了一個月,讓我受益匪淺,怎麼養缸、怎麼發酵等知識都是在那裡學到的。”楊雷告訴記者,蠟染最關鍵的原材料是蠟,“通過板藍根、蓼藍草等植物搗碎取汁,再經自然氧化,就成了深沉雅致的靛藍色,給人以朴實厚重之感。”

傳承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

浩口鄉場上,許多建筑都有了歲月的痕跡,蠟染非遺傳習所是為數不多的新建筑。

進入傳習所,一樓是對仡佬族蠟染非遺的簡介和蠟染作品展示區,其中楊雷的作品佔據了“C位”。沿著木制的扶梯上到二樓,便是制作蠟染的工坊。

當日,七八位“染娘”正在制作紗巾、床單、手提包等產品,34歲的浩口村浩口組村民黎莉園是其中之一,隻見她手捏一把精致小巧的蠟刀,聚精會神地在一塊白布上勾勒。隨著蠟刀不停轉動,一位身著民族服飾的仡佬族姑娘便躍然布上。

黎莉園是廣西賀州人,2011年嫁到浩口后便一直留守在家,空閑時間很多。一天,她接到了去鄉裡培訓蠟染技藝的通知。

為她們授課的正是楊雷。當時,鄉政府為了將仡佬族蠟染非遺技藝傳承的基礎打得更牢,就動員楊雷在學校開設工作室、興趣課堂和成人班,一方面培養孩子們的興趣和技能,另一方面也發掘孵化更多的傳承人。

在那裡,黎莉園同不少留守婦女一起,系統學習了蠟染從畫稿到點蠟,從染色到去蠟的全過程,其中8位已在蠟染工坊裡就業。

而學校的蠟染非遺課程也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在學校二樓的蠟染陳列室裡,靛藍為底,白色為紋的棉布、麻布、絲綢,或挂在牆壁,或晾在衣杆。而另一側櫃子空格裡,抱枕、畫框、手提包、桌布等蠟染文創產品整齊擺放,清新質朴。

“這些都是孩子們的創作。”楊雷說,學校的教材由她和老師們一手編制,分為高中低三個階段,就是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吸收文化、傳承技藝。

出圈

蠟染走進世博會

隨著武隆對浩口仡佬族蠟染的宣傳推廣,蠟染的名氣越來越大,頻繁在各大展覽上亮相。

2019年,參加在成都舉行的非遺國際博覽會,小試牛刀﹔

2020年,參加在濟南舉行的“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廣受關注﹔

2021年12月7日,在2020年迪拜世博會中國館“重慶活動日”上亮相﹔

……

隨著浩口仡佬族蠟染的聲名鵲起,越來越多人將目光投及這個偏遠山鄉。

57歲的浩口村田家寨村民田茂軍對此感受頗深。田茂軍是一名老兵,退伍后就到了重慶主城做架子工,一干就是20多年。

3年多以前,他結束闖蕩,攜妻子返回家鄉。也正是在這一年,鄉政府將田家寨的十幾棟民居進行了改造,在屋檐處圍裝了一圈飛檐翹角裝飾,在窗戶上貼上了大小不一的窗花,還改造了庭院。

剛開始,田茂軍並不理解這樣做的意義。但很快游客便紛至沓來,他也從中受益。

盡管外出多年,但田茂軍仍保留有制作楊梅酒、老鷹茶的傳統技藝。今年,25元/斤的楊梅酒,他賣了三四百斤,老鷹茶也賣了好幾十斤,將游客的流量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收入。

楊雷也為此而高興,“不只是因為賺了錢,而是感覺蠟染得到了市場認可,甚至成為了一個紐帶,一個窗口。”她說。(顏安)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重慶深入推進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八項行動”
  人民網重慶11月28日電 (記者劉政寧)11月28日,重慶市司法局召開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新聞發布會,對實施法治化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八項行動”推進情況進行通報。 重慶市司法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謝建軍介紹,重慶市司法局圍繞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和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實施了營商環境制度優化行動、行政備案清理規范行動、涉企執法專項監督檢查行動、行政復議“五優”行動、涉企糾紛多元化解行動、萬所助企服務行動、公証惠企春風行動、營商環境法治宣傳行動“八項行動”,從行政立法、行政執法、法律服務等多個方面出實招,把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貫徹到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普法等各個環節,最大程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維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更大程度方便群眾和企業辦事創業。…
院士專家齊聚山城 為川渝勘察設計行業"出謀劃策"
  論壇現場。人民網記者 胡虹攝 人民網重慶11月26日電 (記者胡虹)近日,第三屆川渝住博會專業論壇之一——“轉型時代勘察設計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論壇”,在重慶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學術報告廳舉行。…
重慶再出27條措施,支持民間投資發展
  人民網重慶11月24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近日,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印發《重慶市進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民間投資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從細化明確支持民間投資參與的行業領域、支持民間投資盤活存量資產、加強民間投資融資支持、加強民間投資政務服務4方面提出27項工作措施。 支持民間投資參與11類領域 針對民間資本普遍反映的,對投資領域拿不准、不清楚投哪些項目等問題,《政策措施》提出: 一是細化明確支持民間投資參與的行業領域,包括交通、城市建設、水利、能源、制造業、新型基礎設施、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社會民生、文化旅游、生態環保等9方面、11類領域,幫助和引導民間資本更好進行投資決策。…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