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好坐江山”紅軍石刻標語探秘
專家:內容具有唯一性和跨越時空的歷史意義

專家們研究紅軍石刻標語。(受訪者供圖)
城口縣巴山鎮元壩村火山坡,“隱藏”著一條紅軍標語:“人民好坐江山”。當年紅軍戰士在石頭上寫下的這條標語,既有高度,更有跨越時空的歷史意義和現實針對性。近日,黨史專家、當地政府工作人員、文保志願者等來到火山坡,探秘這一紅軍石刻標語背后的故事。
用紅色油漆填寫過的紅軍石刻標語。(本報資料圖片)
上世紀70年代發現石刻標語
“真的難以想象,早在90年前,一位紅軍戰士竟有如此壯志,這幅標語太有價值了。”本次探訪活動的發起人——中國城市史研究會副會長、重慶史研究會會長周勇感慨地說。
入冬的城口縣巴山鎮元壩村坪壩大梁山脈,群山連綿數十公裡,層林盡染、疊翠流金。眾人在灌木叢中揮汗如雨地攀爬了兩個多小時,行至海拔約950米的半山腰。
“這就是標語。”同行的當地村民冉寅遠指著一處石壁說。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青褐色的石頭上有刀刻的痕跡,能隱約看到“人民好坐江山”6個字。
這6個字,自上而下豎著書寫,筆劃及間架結構均不勻稱,甚至談不上章法,四周還用一個不太方正的方框將字圍在中間。由於時間久遠,風吹雨打,石壁風化,斑駁的字體已較為模糊。
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這條標語是怎麼被發現的?
60歲的冉寅遠回憶:1977年的一天,他與村裡的伙伴冉維平、魏壽兵、魏樹平上山砍柴,在這裡歇氣時,不經意間看見了石壁上的凹痕。他們一筆一劃、一個字一個字地摸索,最終拼出了“人民好坐江山”6個字。
“當時覺得好玩,冉維平、魏壽兵還用鐮刀去鑿這幾個字。”冉寅遠見狀,及時予以制止,他直覺“這幾字有來頭”。
下山后,冉寅遠將這一發現匯報給了當時的元壩大隊書記冉明興。冉明興教過書,對城口的紅色歷史有所了解,隨即將此事匯報給了縣裡。
1990年11月,城口縣人民政府將該遺址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保護。
紅軍戰士用刺刀“隨心”刻下
“這應該不是紅軍的政工干部刻的,太潦草了,更像是一位紅軍戰士用刺刀刻的隨心之作。”周勇氣都沒喘勻,便迫不及待地貼近石壁仔細研究起來。
經測量,這條標語的文字距地面1米左右,陰刻縱行書寫,高約0.87米、寬約0.38米,字距1.5厘米。
“它應該是1934年紅三十三軍二九六團的一名戰士在這裡用刺刀刻的。”城口縣老區建設促進會副會長、《城口縣蘇維埃創建史》主編張和軒表示。
20世紀30年代初期,中國大地上有一塊浸染著無數優秀兒女鮮血的紅色版圖——川陝革命根據地,城口是這一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在重慶的革命老區中,獨享“三個第一”和“一個唯一”,即:是重慶第一個打出地方紅軍旗幟的縣、第一個由地方紅軍解放縣城的縣、第一個迎來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的縣,唯一一個成建制建立了縣、區、鄉、村四級蘇維埃政權的革命老區。
早在1929年,黨組織就在城口、萬源組建了城萬紅軍,創建了川東游擊根據地。1933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揮師城口,開辟了城口蘇區。紅四軍、九軍、三十軍、三十一軍、三十三軍相繼在城口戰斗過。
紅軍在城口的戰斗,實現了東調敵軍於預定戰場殲滅的戰略部署,策應了主力紅軍粉碎敵人“六路圍攻”,確保了生死攸關的“萬源保衛戰”大獲全勝。1935年春,紅軍撤離城口參加長征,當年僅有5.7萬人口的城口縣,就有3000多人參加紅軍和游擊隊,近700人參加長征。
“為了擴大宣傳,紅軍當年曾組織當地石匠組成刻字隊,把宣傳標語刻在岩石上。整個川陝蘇區有紅軍石刻標語4000多條,是全國乃至世界罕見的文化景觀。”張和軒說,紅三十三軍二九六團當時就駐扎在這一帶,且駐留時間比其他紅軍部隊久,為1934年6月到10月,“這應該是他們中的一名戰士留下的。”
元壩村的多位老人也回憶說,以前,坪壩大梁山一帶類似“打倒劉湘”“紅軍萬歲”等標語還有不少,有的刻在崖壁上、有的刻在石頭上、還有的寫在房屋牆壁上,后因時間久遠,慢慢消失。
“具有跨越時空的歷史意義”
“摸著這些石刻,我雖然無法考証原創者姓甚名誰,但透過這些斑駁拙朴的刻印,耳邊仿佛能聽見當年軍號的嘹亮、槍炮聲的激烈,看到紅旗的飄飛,更能夠用手、用心觸摸到當年紅軍戰士對黨、對人民的熾熱初心。”周勇動情地說。
他稱,我們黨成立后,在自己的理念和話語體系中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但在早期主要使用的概念為“工”“農”“無產階級”等﹔1935年12月,毛澤東同志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中第一次提出,要把“工農共和國”口號改為“人民共和國”口號。這是黨對中國國情、革命規律的新認識、新闡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進展。
“這條標語不僅刻的時間早,而且在目前發現的全國紅軍標語文物中,其內容也具有唯一性。”周勇說,紅軍在城口戰斗了7年,與全國其他蘇區一起,共同鑄就了“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的蘇區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中的重要一脈。從歷史文脈來說,蘇區精神是井岡山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長征精神的直接源泉。
“‘人民好坐江山’就是蘇區精神的代表性物証之一,蘇區精神與紅岩精神一起,在重慶‘雙星’輝耀。”周勇表示,“人民好坐江山”具有全黨高度、民族視野和最為鮮明的重慶辨識度,更有跨越時空的歷史意義和現實針對性。(記者 韓毅 通訊員 方敬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