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學科診療+AI技術 重大附屬腫瘤醫院成功為七旬老人祛除甲狀腺腫瘤

人民網重慶12月7日電 “原本我已經打算放棄了,是你們給了我活下去的希望。”病人黃爺爺拉著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甲狀腺腫瘤科主任蔡明的手激動地說。近日,該院採用多學科診療疊加AI技術,為一位罹患甲狀腺腫瘤長達14年的病人,祛除了病痛“包袱”。成為重慶醫學界利用Al識別病灶、設計手術方案,並取得成功的全新探索。
據了解,黃爺爺於14年前罹患甲狀腺癌,多次治療未果,右頸部逐漸長出一個拳頭大的腫塊,導致皮膚潰爛出血、吞咽困難、聲音嘶啞等症狀出現,嚴重時甚至平躺無法呼吸。為此,蔡明組織全院多學科會診,並聯合Al智能團隊,通過AI識別病灶設計手術方案,這是該院踐行數字化外科的又一新探索。
醫生進行長達7小時的手術。
“這些年我在多家醫院求醫,不斷經歷希望、失望,最后是絕望,感覺身體已經被掏空。原本我已經打算放棄了。”黃爺爺說
今年十一月,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甲狀腺腫瘤科主任蔡明詳細查看了黃爺爺的情況,發現病人病情危急且復雜,加上年齡大、營養差、基礎疾病多等不利因素,治療難度極大。隨后,蔡明組織神經腫瘤科、重症醫學科、超聲醫學科和影像科等多科室開展大會診,認真地推演手術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制定手術方案過程中,為了手術更加精細化,蔡明還聯合Al智能團隊,通過AI自動識別病灶,提供術區3D重建等多維信息,然后根據這些信息設計手術方案。
根治性頸淋巴結根治術+胸大肌帶蒂皮瓣修復術+氣管切開術,由蔡明、周曉紅、張成瑤三位醫生主刀,黃爺爺的手術耗時整整7小時,術中完整切除了右頸部的腫塊,以及受腫瘤侵犯的頸內靜脈,並使用帶蒂皮瓣進行修復。術后,在醫護人員精心治療和護理下,僅過了9天,黃爺爺就順利出院,后續需進行靶向治療,並定期隨訪。
蔡明介紹,局部晚期甲狀腺癌出現侵犯周圍組織器官導致梗阻、出血和呼吸困難等並發症,是患者主要死亡原因。對於這部分患者,科室通過多學科聯合診療討論,個體化制定根治術聯合修復術,並適時輔助AI技術,可以為患者徹底解除病痛,從而延長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質量。
蔡明提醒,甲狀腺癌在16年間發病率提升了20倍,雖然被稱為“懶癌”,但也有“凶險” 的一面,其早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患者也可能無任何不適。因此,早發現、早治療尤為重要。市民們可以定期自檢,具體方法是:脖子后仰抬高,對著鏡子觀察甲狀腺是否腫大,兩側是否對稱。其次,做吞咽動作的同時,從下往上摸一摸脖子,看能不能摸到凸出的包塊。如果摸到包塊,建議及時到醫院檢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西南地區首座百萬千瓦級大型抽水蓄能電站投產
- 重慶蟠龍抽水蓄能電站上水庫。國網重慶電力公司供圖 人民網重慶12月7日電 (記者劉政寧)12月7日,我國西南地區首座百萬千瓦級大型抽水蓄能電站——國網新源重慶蟠龍抽水蓄能電站1號機組投產發電,將進一步緩解重慶和西南電網調峰壓力,促進新能源消納。…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