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教育>>教育資訊

重慶大學開展“遺起尋跡 時間之美”非遺面對面活動

2023年12月07日12:01 |
小字號

12月6日,由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重慶大學)、重慶大學黨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遺起尋跡 時間之美”非遺面對面活動開幕式在學校A區主教學樓一樓大廳拉開帷幕。

活動以“全沉浸式非遺好物交互”為核心,打造場景故事沉浸區、互動體驗沉浸區、心靈感受沉浸區三大區域,以“彩”“織”“繡”“文”“器”“雕”“食”“體”為主要內容,多角度、全方位展示30余項非遺代表性項目,並邀請到20余位非遺技藝傳承人現場還原非遺工藝制作過程。師生可與傳承人共同完成非遺作品,沉浸式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李勇表演川劇變臉。鄒樂攝

李勇表演川劇變臉。鄒樂攝

“同學們的熱情讓我感動。”今年32歲的李勇學習川劇變臉已有8年。他說:“讓學生以第一視角看變臉,可以讓他們對變臉有更直觀的感受。這也是弘揚國粹的一個好方式。”

學生與漆器傳承人面對面交流。鄒樂攝

學生與漆器傳承人面對面交流。鄒樂攝

現場,58歲的非遺項目“渝州李氏花毽”代表性傳承人李興蘭將羽毛毽的制作材料一一鋪開,供學生們自由組合制作。為增強普及的趣味性,她還提出踢毽子挑戰,踢到一定數量者可獲得獎勵。學生們玩得不亦樂乎。

非遺糖畫師指導學生制作糖畫。鄒樂攝

非遺糖畫師指導學生制作糖畫。鄒樂攝

“80后”非遺糖畫師李梅已從事糖畫制作22年,從17歲起獨立擺攤。活動現場,她熱情地邀請學生們上手體驗,手把手地教學生如何手拿銅勺,用糖汁勾勒線條。“手不要僵硬、不要停頓,輕輕晃動……”在李梅的耐心指導下,學生們拿著自制的“機器貓”“小豬佩奇”等載興而歸。

學生正在學習非遺“沙磁亂針繡”。鄒樂攝

學生正在學習非遺“沙磁亂針繡”。鄒樂攝

“之前我隻在電視上看過面塑,這是第一次上手體驗,比想象中的難。”跟著老師學習揉搓面塑的重慶大學研究生蔣婉說,自己不僅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更體會手藝人的不易。

“年畫、糖人、剪紙……近距離接觸非遺是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也需要年輕一輩沉下心感受,僅僅是幾十秒的體驗,足以讓我產生興趣。接下來,我還將繼續關注、體驗、感受咱們的非遺項目。”重慶大學大二學生孫麗說。

重慶大學師生現場了解榮昌夏布制作技藝。鄒樂攝

重慶大學師生現場了解榮昌夏布制作技藝。鄒樂攝

“一直以來,重慶大學持續引進非遺文化進校園。”重慶大學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楊新涯表示,引導廣大師生零距離接觸非遺,在親身體驗和實踐中增進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目的就是讓“非遺之花”在校園落地生根發芽,綻放新的光彩。(周小平)

(責編:黃凌、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