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教育>>教育資訊

數智時代美育何為?名師專家共話基礎美育新方向

2023年12月15日17:40 |
小字號

在當代與傳統、科技與人文、城市與鄉村的多重維度之中,新時代美育如何打破各種歷史、技術的壁壘?12月14日,由四川美術學院、四川音樂學院、重慶高新區公共服務局聯合主辦的第三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美育論壇基礎美育論壇在重慶市第一實驗中學校舉行。

本屆論壇以“數智與融合”為主題,來自中國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四川音樂學院、廣州美術學院等學校代表,以及川渝兩地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圍繞新時代基礎美育事業發展交流先進經驗、展示創新成果。

論壇現場。重慶市第一實驗中學校供圖

論壇現場。重慶市第一實驗中學校供圖

源於郫縣豆瓣制作的舞蹈會是怎樣的表現形式?這一獨具天府特色的文化元素如何創新搬上舞台?

四川音樂學院美育學院碩導白渝在《非遺中的文化之美——談原創兒童舞蹈〈川菜魂•豆瓣樂〉的美育創作》主題報告中,講述了在《川菜魂·豆瓣樂》舞蹈中,如何以符合孩童特性的舞蹈動作,展現出蠶豆、辣椒經過“翻”“晒”“露”等工序,最終制成郫縣豆瓣的過程,傳達了非遺文化的形象之美、音樂之美、情趣之美。她表示,無論是課程還是創作,一定要首抓主體特征、特性,這樣才能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專業相結合,做出適應各個年齡段的美育課程和美育創作。

白渝作主題報告。重慶市第一實驗中學校供圖

白渝作主題報告。重慶市第一實驗中學校供圖

重慶高新區教育事務中心教育教學研究機構學前、小學教育教學研究工作負責人陳代秋作了題為《構建“三化五全”體系 重塑區域美育生態——重慶高新區“新智慧美育”的系統構建與融合實踐》的報告。她表示,面對區域美育存在校際發展不均衡,師資結構不合理,大中小幼“各自為政”等問題,重慶高新區積極用好轄區內高校雲集的優勢資源,依托智慧教育平台的技術支撐,逐步構建起以“全學段、全學科、全場域、全過程、全媒體”為特征,以“人的智慧化、技術的智能化、生態的協同化”為主旨的“五全三化”美育體系。

“藝術素質測評、藝術學科學業質量監測不像其他學科那樣可以用試卷考試來解決,具有程序多、耗時長、評判難等特點。”重慶渝北區教育委員會體衛藝科副科長李更久在《新時代背景下中小學藝術素質測評暨藝術學科學業質量監測的探索與實踐》主題報告中談到,並從美育評價的價值探究、渝北區域美育發展現狀、渝北區美育評價體系構建、渝北區美育評價體系的應用與實踐、渝北區美育評價體系建設的發展規劃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分享。

銅梁區教育委員會體衛藝科科長何勇作了題為《信息化賦能區域美育發展——銅梁區藝術人才數據雲平台構建與區域藝術人才發展戰略》的報告,闡述了銅梁區的美育發展現狀、藝術人才發展戰略規劃、藝術人才大數據雲平台和雲平台賦能人才發展的路徑探究。他表示,這個雲平台可以實現一鍵上傳、一鍵下載、一鍵共享、一鍵查看等多個便捷功能,學生進入這個平台后,可通過大數據算法精准定位用戶畫像,為人才的教育培養以及生涯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什麼是美育?”重慶市第一實驗中學校校長林鬆在《“新智慧美育”背景下學校美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實踐研究》主題報告中提出,美育依托於藝術學科,但又不止步於此,美育應是多元的,貫穿於學生成長的全過程,貫穿於學校日常的全場景。他介紹,在“新智慧美育”理念指導之下,重慶第一實驗中學校堅持優質共建、特色共生、家校共育、發展共進的原則,豐富美育資源,強化學校美育育人功能,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同時,依托學生個性,以陶冶情操、培養優秀品質為初衷,構建多元化、深層次、高質量的美育體系。

林鬆作主題報告。重慶市第一實驗中學校供圖

林鬆作主題報告。重慶市第一實驗中學校供圖

成都市北新實驗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龔雪梅以《讓想得到的美,成為看得見的風景》為題作主題報告,詳細闡述了成都市北新實驗小學遵循“兒童第一”教育主張,建構適宜兒童全面發展的美育體系,即以空間美學為基礎,讓美成為校園風景﹔以課程、課堂為路徑,讓美成為學習風景﹔以館校和自然課程為陣地,讓美成為生活風景。

“歷經30余年探索,學校‘以美育人’路徑先后進行了9輪美育課題研究,從藝術教育、課堂美育、美育文化、課程美育、美育創新等切入,逐步構建起尚美教育體系。”成都市成華小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唐莉在《在尚美課程中培育尚美的生命——小學特色美術校本課程創新與實踐探索》主題報告中,介紹了該校如何從教學改革走向學科育人,走向對中華優秀文化藝術的創造性發展、創新性傳承的探索之路。

圓桌論壇。重慶市第一實驗中學校供圖

圓桌論壇。重慶市第一實驗中學校供圖

論壇期間,還舉辦了圓桌論壇,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甑巍、中國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院長李勇、四川音樂學院美育學院院長柳良、四川美術學院藝術教育學院院長郭昕、廣州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學院院長助理黃露等嘉賓,就當前美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老大難”問題探尋解決方案、提供經驗借鑒。(晏紅霞)

(責編:黃凌、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