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基礎教育專委會學術年會舉行

1月12日,重慶市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基礎教育專委會2023年學術年會在渝北區舉行。重慶市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基礎教育專委會駐會顧問鄭金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實驗區指導專家委員會委員李全等,江北、南岸等區教委相關負責人,以及北京、上海、青島、成都等地的知名專家學者共計百余人參加會議。
會議以“聚焦國際理解教育·推進中外人文交流”為主題,聚焦國際理解教育的發展趨勢,分享中外人文交流的實踐經驗,為會員單位搭建起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未來共創的教育平台,助力重慶區域性國際理解教育的研究與實踐推廣。
會議現場。重慶市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基礎教育專委會供圖
重慶市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胡斌在致辭中提出三點希望:希望各位專家學者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為重慶基礎教育改革和國際交流與合作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希望各位教育工作者認真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實踐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希望大家加強溝通與合作,將人文交流育人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相融合,共同推動基礎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博物館已經從單純的收藏、展示和研究文物,成為厚植家國情懷的重要場所,促進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公眾教育與服務部副主任鄧君表示,期待接下來與重慶市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展開深入合作,發揮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以及與重慶大中小學廣泛開展館校合作的平台優勢,積極參與到重慶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各項工作中去。
上海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秘書長陳瓊在《多層次、全方位推進國際理解教育的上海經驗》的專題報告中,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分享了上海國際理解教育在近幾年的發展情況。她認為,做好國際理解教育需要兼具政策、資金、人才、平台等要素。
成都作為全國首個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實驗區,肩負著探索基礎教育對外開放新模式的戰略使命。李全以《深化中小學人文交流·促進學校高品質發展》為題展開分享,介紹了成都如何從理念凝聚、課題引領、課程實施、隊伍粘性、項目渠道、文化營造等方面推動中外人文交流的頂層設計。
此外,中希文明互鑒中心中方秘書長王勇,青島第九中學、第三十七中學校長孫睿,北京新學道教育集團外方校長克裡斯·納什,成都鹽道街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蘭藝,重慶楓葉國際學校外方課程校長哈利·阮等嘉賓,圍繞國際理解教育的區域探索、學校實踐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
聘書頒發。重慶市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基礎教育專委會供圖
值得關注的是,為高質量助推中外人文交流基地學校建設落地,重慶市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基礎教育專委會聘請了重慶市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秘書長樂勇、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龍洋等7人作為專委會“中外人文交流”第二批專家,並現場頒發了聘書。同時,為重慶江北知易外國語學校、重慶市巴南區魚洞第二小學校、重慶市大足海棠小學、重慶市大足中學、重慶市武隆中學、重慶市北新巴蜀中學校等33所2023年加入協會的會員單位進行了授牌。(晏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