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政務>>要聞

重慶豐都30個鄉鎮(街道)實現老年幸福食堂全覆蓋

2024年01月14日10:53 |
小字號

一頓熱飯是民生小事,卻是很多家庭的大事。豐都縣全力推進老年幸福食堂建設,以“小食堂”助力“大民生”。1月12日,重慶市豐都縣民政局消息,截至目前,該縣30個鄉鎮(街道)全覆蓋建成並運營各類特色老年幸福食堂350個、輻射老年群體9萬余人,在全市率先實現了老年幸福食堂全覆蓋。

豐都縣三合街道平都東路社區老年幸福食堂。王孟舉攝

豐都縣三合街道平都東路社區老年幸福食堂。王孟舉攝

每月200元,在食堂換著花樣吃

臨近中午,老人們陸陸續續來到豐都縣三合街道平都東路社區老年幸福食堂,在歡笑聲中,他們一邊享受著可口的飯菜,一邊與村裡的老伙伴們拉拉家常。“我兒子外出工作經常不在家,我年紀也大了,出門買菜比較麻煩,來食堂吃既方便又實惠,還好耍。”家住附近的鄒爺爺說,他每月交200元的餐費,在食堂可以吃25頓,每頓兩葷三素一湯,換著花樣吃。

“三合街道轄區老人27826人,其中高齡、空巢、獨居、失能老人共1592人,他們存在居家健康飲食、身心關懷等共性和個性需求。”三合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街道在平都中路、平都東路、洋河社區、幸福社區率先試點,以三合街道投入資金提檔升級黨群服務中心為契機,建成老年愛心(幸福)食堂,探索形成社區“五社聯動”機制下的自管自營、縣餐飲協會入駐運營兩種模式,在當地為1226人次的老人提供用餐。同時針對轄區失能、高齡、獨居等困難行動不便的老年群體,創新推出志願服務時間儲蓄銀行,通過聯合社工、招募志願者、在職黨員雙報到、無職黨員主動服務等方式,按照社區老年愛心食堂服務、為行動不便老年人送餐等志願服務時間計算積分,存入志願服務人員的時間銀行,並為志願者家庭老人提供同等志願服務時長,建立社區愛心食堂志願服務長效機制。累計為轄區102位老人開展敲門送餐、心理陪伴、拾夢圓夢等暖心服務,強化老人社會支持系統,提升晚年生活幸福感。

“愛心食堂+”服務,老人吃完飯還可休閑娛樂。王孟舉攝

“愛心食堂+”服務,老人吃完飯還可休閑娛樂。王孟舉攝

農村留守老人就近就有熱飯吃

老年幸福食堂不僅城裡有,農村也有覆蓋。

在豐都縣保和鎮,為解決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創業后,留守子女無人看管、在家老人缺乏關愛“兩大后顧之憂”。近年來,該鎮以黨建統領為抓手,構建“13+1”的老年幸福食堂運營模式,揭榜示范打造老年幸福食堂,實現從政府包攬到“獨立運行”、從單一就餐到“多元發展”。

“我們建成老年幸福食堂14個。其中村級老年幸福食堂13個,主要解決留守老人就近有一口熱飯、滿足其基本的吃飯問題﹔鎮級老年幸福食堂1個,主要滿足農村老人趕集日改善伙食,提高生活品質。”保和鎮相關負責人介紹,依托毗鄰的新豐書院,社會組織聯合黨支部還推出“愛心食堂+”服務,組織老年互助會老人與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會兒童互動開展唱歌、棋牌、閱讀、健身等文體活動﹔同時設立心靈驛站,為老人、兒童提供心理關懷和健康咨詢,既解決了老人就餐、兒童看管問題。

多措並舉辦好“小食堂”,托起助老“大民生”

“我們整合新農人食堂、愛心食堂、新豐書院等資源,建設一批可為老年人提供‘一餐熱乎飯’的食堂。”豐都縣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毛先權介紹,在龍河鎮皮家場村,豐都利用皮家場完小學校翻修改建成了老年幸福食堂﹔在虎威鎮同心村,將廢棄的村小改建為老年食堂,在食堂裡增設鄉情陳列館,為食堂增添“鄉情味”﹔在武平鎮壩周村,將新農人食堂改建成老年幸福食堂,每天有30余名老人在新農人開辦的產業園裡干活,中午就近在新農人食堂就餐,實現老年人有事做、有錢掙、有飯吃。

針對老年群體居住偏遠和分散現象,豐都以近距離的鄰裡為基點,通過互幫互助的形式,建設院落食堂。此外,豐都鼓勵餐飲企業、物業服務企業、社會組織、慈善力量等參與老年食堂建設運營。

食堂建起來了,如何運營好並發揮最大作用?毛先權介紹,豐都通過“自籌+捐贈”,解決資金問題﹔通過“干部+志願者”,解決人力問題﹔通過“助餐+換餐”,解決吃飯問題﹔通過“直管+監管”,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同時,以老年食堂為載體,宣講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惠民政策。圍繞老年人的興趣愛好或專業特長,引導組建壩壩舞、書畫、棋藝、手工等興趣小組,豐富老人日常生活、拓寬交友渠道,讓老年人不僅有飯可吃,還有話可說,有事可做,實現老有所樂。打造具有“煙火味、人情味、文化味”的熟人社會“幸福圈”。(周小平)

(責編:黃凌、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