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萬家光明的“電纜醫生”

1月25日,國網重慶市南供電公司生產管控中心電纜運檢班班長黃帆與同事一道在南岸區南濱路,運用電纜路徑查找儀,正在對10千伏光長一回電纜進行診斷,該技術大幅縮短故障查找時間,目前成功率已經達到80%以上。
22年來,黃帆用心守護地下電纜的安全運行,累計完成50000多起搶修任務,受益居民超過100萬人次。1月31日、2月1日,他先后當選2023年四季度“中國好人”、2023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
黃帆在南濱路10千伏光長一回電纜井開展檢測。龔超攝
全心專注治理電纜隱患
“帆哥對我們南岸區地下的電纜門兒清。要是出了電纜故障,找他准沒錯!”在重慶南岸,每當出現電纜故障,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被稱為“電纜醫生”的黃帆,他憑借精湛的電纜“聽診”技術,成為該公司管轄范圍內771條3108公裡電纜的“守護神”。
一頭濃密的短寸,眉目間透著一股堅毅,黃帆身材魁梧卻也心細如發,一雙黝黑的大手撥弄起精密的儀器顯得游刃有余。
從事電纜運維工作崗位以來,黃帆堅持苦練基本功,學習掌握電纜接頭制作、電纜識別、電纜故障定位等新技能。每年,他都要沿著電纜溝把所有電纜巡檢上好幾遍,將轄區電纜的環境和走向了然於胸,更練就了一手可以給電纜“聽診、體檢”的絕活兒。
黃帆在10千伏國安線,利用電纜路徑查找儀定位電纜中間頭。龔超攝
“我們可以在聽筒裡聽見類似鞭炮的聲音。”黃帆解釋,如果電纜發生故障,通過電纜故障檢車上的振蕩波設備和介損試驗設備對整條電纜進行加壓,再利用聽筒裝置可以精准定位電纜故障點,誤差可以小於10米。
“我們參考振蕩波設備原理,制作了一個接頭尋找裝置。”黃帆說,以前類似情況靠人工去找,要花費1個星期。在該設備的“聽診”加持下,隻需關注信號接收頻率就能在2天之內精准找到故障隱患接頭,既省時又省力。
工作中,黃帆始終有著一股子“沖勁兒”,遇事必先站在最前面。自2006年1月從事電力工作以來,共參與過80次急難險重任務和160次重特大保電任務,縮短停電時長10余萬小時。
全力完善優化供電環境
“對已投運或即將投運的電纜開展振蕩波和介損試驗,用檢測數據發現電纜局部放電點位置……”1月26日,黃帆帶領團隊成員開展全員介損試驗培訓。
提出介損試驗培訓,源於黃帆有一個“眾人拾柴火焰高”全員齊心協力改善供電環境的心願,“介損試驗能夠判斷電纜的運行狀況,通過培訓要讓每個員工知道試驗流程,全面掌握分析電纜數據的技能,這個技能就是保障電纜安全運行的‘敲門磚’,我們掌握了它,才有能力護佑老百姓的可靠用電。”
黃帆正在對電纜進行檢修和監測。龔超攝
就這樣,黃帆帶領團隊堅持技術革新,並自主研發5項新型專利,為居民快速供電提供技術保障。
2021年3月9日14時,黃帆在炒油場110千伏變電站開展10千伏油山一回電纜振蕩波試驗。
1160米、1250米、1450米三個點的電纜局部放電值達到18000皮庫,遠遠超過國標正常值。通過多年積累的經驗分析,他判斷10千伏油山一回電纜接頭存在缺陷,當即制訂技術處理方案,重新制作電纜中間接頭,處理完接頭隱患后,他再次開展加壓檢測,電纜全部指標達標。
此后,經過6個多月攻堅,黃帆帶領班員完成了241條次電纜的振蕩波試驗,處理了41根電纜隱患,全面提升了電網供電的可靠性。
“電纜振蕩波試驗給電纜質量把控構筑了堅固的防火牆,提前發現了電纜絕緣缺陷,同時也給敷設電纜上了一道‘緊箍咒’。”黃帆說,“守護萬家燈火,實現‘停電零感’,這是我的責任,更是我的使命和擔當。”(王燕、龔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新春走基層︱廣場“集市”年味濃
- “瞧,這是我剛買的龍興鎮龍筋豆干,一共8斤。”聽說有各個鄉鎮的特色農產品展銷,2月2日,家住重慶市渝北區仙桃街道和慶路社區的胡國偉早早地就來到了“趕集”現場,“春節要到了,正好給家裡備點年貨。…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