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修復別盲目 真正需要的是這些

產后腹直肌分離、腰背疼痛、臟器下垂等問題,讓越來越多的寶媽開始重視產后修復,然而市面上有太多的產后康復項目太多,寶媽們該如何選擇呢?今天就跟著重慶五洲婦兒醫院婦科門診副主任醫師黃艷君表示,產后修復別盲目,正確選擇修復項目很關鍵。
這些產后修復項目要“避雷”
滿月發汗=排毒?不靠譜
在產褥期,產婦出汗較多,這是人體產后身體恢復自身調節的正常生理現象。這時候如果還要過度“外力發汗”,會導致代謝紊亂、皮膚表面過度濕潤導致細菌過度繁殖引起剖宮產刀疤感染,環境溫度突然升高引起體溫調節功能紊亂,導致熱射病甚至引發死亡等。
排殘乳=排癌?不靠譜
有些寶媽覺得殘奶會影響身體健康,把“排殘奶”等同於排毒或者排癌。事實上,沒有醫學証據証明排殘奶和乳腺疾病有關,“殘奶”通常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吸收。
如何選擇產后康復項目?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選擇產后康復項目呢?黃艷君表示,產后42天復查是一定要做的,這是綜合評估身體的恢復情況。
如果檢查結果一切都好,那麼后續產后康復該如何安排呢?首先,在做任何產后康復項目之前,都需要做評估,通過評估結果來判斷是否需要做相應的處理。其中,盆底肌評估、腹直肌評估和骨盆評估是有必要的,如果評估結果有問題,那麼我們就需要做相應的處理。
腹直肌分離修復:解決“產后大肚子”難題
正常情況下,腹部情況會逐步恢復,腹直肌會再向中線靠攏,但如果產后6—8周,腹直肌間距仍超過2指,即可診斷為“腹直肌分離”。腹直肌分離嚴重,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問題如影響外觀、腰背部疼痛、臟器脫垂,甚至是臍疝等。
對於腹直肌分離嚴重的寶媽們來說,如何加強核心、恢復平坦小腹、增強自信也需要科學的方法。
修復方法:綜合應用電刺激療法、運動康復、手法恢復等現代康復治療手段,激活核心,恢復腹直肌。
骨盆穩定性訓練:解決“行走困難”難題
孕期和孕前的一些不良姿勢,會引起骨盆的一系列變化,會出現恥骨疼痛、尾骨疼痛、骶髂關節疼痛等不適症狀,甚至出現兩下肢不等長等情況。
這些問題都意味著,骨盆周圍的肌肉出現了問題。這時候,針對性的骨盆穩定性訓練和骨盆調整就非常重要。
修復方法:至產后修復門診,開展肌肉拉伸、肌肉能量技術、穩定性訓練等功能康復治療。
盆底肌修復:解決盆底鬆弛難題
懷孕期間,胎兒、羊水等重量全壓在盆底肌上,不僅會損傷盆底神經、肌肉筋膜,順產還會加重盆底肌的損傷。
產后會出現盆腔器官脫垂等一系列問題,讓寶媽苦不堪言。因此,在產后康復中,盆底健康一定要關注。
修復方法:通過電刺激和生物反饋治療提高盆底肌力量。(重慶五洲婦兒醫院)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