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

巫溪:建強特色產業鏈 加快推進鄉村振興

2024年03月20日16:28 |
小字號

位於文峰鎮的重慶何航鞋業有限公司直播間。陳凌雲攝

位於文峰鎮的重慶何航鞋業有限公司直播間。陳凌雲攝

陽春三月,重慶市巫溪縣文峰鎮長興村的重慶何航鞋業有限公司“就業幫扶車間”內,機器轟鳴,人頭攢動,到處一片繁忙景象。

鎮街上,僅僅圍繞何航鞋業一起在“轉”的配套企業,大大小小就有10多家,走在路上,時不時就能聽到縫紉機的噠噠聲,各種琳琅滿目的鞋店,還有四處可見的電商,讓這個距離縣城有近40公裡車程的鄉鎮,有著一種別樣的商業氣息。

文峰鎮黨委書記李政洪道,近年來,全鎮圍繞“鏈主”做文章,通過延鏈、補鏈和強鏈,先后發展起老布鞋、牛肉干、林木加工、電子元件和商旅服務5大產業集群,大家“抱團”發展,逐漸形成了一個個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鎮域經濟發展勢頭喜人。

來自文峰鎮最新的一個“鏈主”強鎮發展規劃調研報告顯示,上述五大鏈條,2023年給全鎮帶來近6億元的總產值,帶動1500多人致富。

引領鎮域產業發展 “鏈主”扛起大旗

何航鞋業僅僅是這個鎮的一個“鏈主”代表。企業成立於2020年,是一家專業生產、銷售具有濃厚“巫文化”特色的手工布鞋、棉鞋、拖鞋企業,經過多年發展,走上了一條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發展“快車道”。

“企業常年招收有90多名留守婦女,年銷售額在2000萬元左右。”在企業相關負責人的帶領下走進何航鞋業,一樓的打包車間,工人們忙著對產品打包裝箱,最近每天的出貨量在10萬元左右﹔二樓的生產車間,已經機器全開,數十名工人腳踩縫紉機趕制著手工布鞋﹔三樓的電商直播間裡,幾位女主播正在網上滔滔不絕地賣力吆喝著公司的全新產品,一旁的數據顯示屏上,不斷滾動著令人振奮的銷售數據。

“我們現在已經基本形成了田間—車間—直播間的農業、鞋業兩大完整產業鏈。”談及整個鏈條,何航鞋業負責人拿起工人正在縫制的一個絲瓜絡舉例說,“廠裡的布鞋全是手工制作,這個生態原料,其中一部分就來自農戶田間自產,全鎮目前的絲瓜種植已達400多畝。”

“種植過程中,政府部門負責道路硬化和規范指引等,企業則為農戶免費提供苗子和技術,再按照市場價格兜底回收,農戶每畝地產值至少在3000元,企業每收購一個絲瓜絡再給村集體經濟0.15元分紅,真正實現了三贏。”該負責人道。

這些鎮上“抱團”的配套加工企業,彼此分工明確,實現了優勢互補。“我們主要負責生產鞋底,賣給荷航鞋業后,採用‘以物換物’的形式,再從荷航鞋業購買同等價格的成品鞋拿去銷售。荷航鞋業則對收購來的鞋底進行再加工,直接出成品老布鞋負責批發或零售。”鎮上的重慶鄒好運制鞋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大家合作的方式不盡相同,我們的這種模式,最大的好處就是降低了彼此生產成本,減少了各自資金壓力。”

產業發展了,很多網紅主播嗅到了商機,讓鎮上的電商變得異常活躍。“我們線上銷售佔到了七成比例,剩下的三成產品主要靠線下批發。”何航鞋業員工李鳳說,“有的主播,僅靠賣布鞋一個月能拿到上萬元的收入。”

巫溪縣坤林農林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陳凌雲攝

巫溪縣坤林農林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陳凌雲攝

政府“營養清單” 助企“強身健體”

目前,鄉鎮上的“鏈主”企業多數是家族式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瓶頸不少,很多企業在產業升級中亟待“輸血”和“補鈣”。

佔地面積15畝、擁有年產10000立方米集成材生產線的重慶市巫溪縣坤林農林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是當地一家從事木材加工的“領頭羊”企業。“公司的實木集成材系列產品是家具的理想材料,產品綠色、環保,暢銷重慶、四川、陝西、湖北、廣東等地,深受用戶青睞。”公司總經理陳志勇道。

但這家企業的產品商標卻是“坤森”,和企業名稱“坤林”有著一字之差。仔細詢問得知,因為企業開始商標意識不強,最后被別的公司提前搶注了,自己隻能改名。

無獨有偶,當地生產牛肉的“鏈主”企業“張巍”和“原野豐”,同樣存在這個問題。“我們之前的品牌叫‘張老幺’,在地方很有名氣,最后因為‘侵權’問題,迫不得已才更換成現在這個品牌,對銷售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正在忙碌的“張巍”牛肉干負責人說。

談及這些現狀,文峰鎮鎮長劉勛貴翻開自己的手機微信,裡面有不少最近主動“問計”各個“鏈主”的聊天記錄。“這是我們政府擬於最近出台的一個‘護航清單’,服務內容已經有七八條,目前還在廣泛征求意見中。”劉勛貴表示,設計的服務清單裡,正好有一條法律服務內容,政府會利用鄉鎮的法律顧問和司法所為“鏈主”企業免費服務,提供專業的法律咨詢,通過“保駕護航”,盡量讓企業少走彎路,避免“掉坑”。

優化營商環境,需要有的放矢。“這些‘護航清單’內容重點集中在助力企業融資、推動物流整合等關鍵方面。一句話,企業強身健體中缺啥營養元素,我們就幫著補啥。”劉勛貴說。

暢通“內循環” 推動“抱團取暖”

走訪中,“張巍”牛肉干負責人道出了另外一個困惑,由於本地黃牛散養戶居多,養殖時間長、成本高,導致目前企業生產原料大部分來自進口。

牛肉干加工,對菜油和辣椒的需求量也很大。作為當地另外一個牛肉干“鏈主”代表,巫溪縣原野土特產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自軍給大家算了一筆賬。“我們一年要消耗近8萬多斤菜籽油,費用在70多萬元。”他說,如果本地菜農能消化,按照每畝地菜籽可以壓榨菜油120斤菜油計算,至少需要近700多畝的菜籽種植面積,這對農戶增收有很大助推作用,但是巫溪目前油菜種植面積並不多,通過“補鏈”“延鏈”,暢通“內循環”十分必要。

政府如何當好企業這方面的“服務員”?

“為了當好企業‘參謀’,鎮政府針對‘鏈主’企業,已經有一個詳細的調研報告。”劉勛貴道,文峰鎮在發展“鏈主”經濟上,已經有了扎實的基礎,會盡可能出台優惠政策引進一批配套產業在本土落戶,讓產業發展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圍繞五大‘鏈主’,我們會陸續研討和成立相關的行業協會和產業聯盟,避免產業發展同質化,在今后出現不必要的惡性競爭等,讓每個群體真正能夠‘抱團取暖’。”

有了政府引導,鎮上的“鏈主”企業也在積極尋找出路。坤林公司的產品十分暢銷,為了增產提質,企業正計劃擴建一條實木集成板智能自動生產線。“我們在生產的同時正大力發展原料基地建設。”陳志勇說,公司正多管齊下,採用整體受讓、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以及結合退耕還林工程,採用補植、補造發展原料基地,通過公司出種苗和栽植費,農戶田間管理,最后按照保護收購價的方式,開展速生楊樹種植,公司現在已有原料基地逾1.5萬畝,帶動了35人增收致富。(陳凌雲)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