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教育>>教育資訊

穿漢服、包青團、放風箏 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開展清明文化交流

2024年03月27日18:30 |
小字號

穿漢服、包青團、放風箏……3月27日,在清明來臨之際,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以傳統民俗節慶為載體,舉辦“踏‘清’行,‘箏’春色”清明文化交流活動,組織中外師生共同“沉浸式”體驗中國清明習俗,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

留學生體驗做風箏。袁杰攝

留學生體驗做風箏。袁杰攝

此次活動由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中國故事雙語宣講團承辦,通過講清明、制青團、放風箏等一系列文化體驗活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參與。“‘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清明’因此得名。”身著漢服的中外學生們在宣講團成員黃雅婕的娓娓道來中,身臨其境地感受中國古詩詞中的春色,了解清明的起源和習俗。

中外學生一起做青團。袁杰攝

中外學生一起做青團。袁杰攝

“聽說春天裡第一次吃青團叫做‘嘗春’,平安喜樂都會如約而至。”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的胡凱蝶同學興奮地告訴大家,在場的留學生們更是迫不及待想要親手制作青團。他們向身旁的中國學生認真請教每一個步驟,干勁十足,一陣搓、壓、揉、團后,品嘗自己做的食物,也體會到了節日食物背后的文化意義。

忙趁東風放紙鳶。袁杰攝

忙趁東風放紙鳶。袁杰攝

宣講團成員田亞靈一邊陪伴留學生制作風箏,一邊介紹道:“風箏又名紙鳶,它的故鄉在中國,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留學生珊珊激動地說:“這枚風箏送給春天,贈予友誼,我要把它帶回我的家鄉。”“漢服非常精致,能穿著它放風箏我真的太高興了!”留學生娜娜興奮地告訴記者,“穿上漢服,我覺得自己更‘中國范’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不僅是一次漢服體驗,更是一次中華傳統文化的沉浸與學習。”

傳統節日是“活著”的文化,青年要擔起文化傳承之責,更要負起文化傳播之任。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徐天虹表示:“本次活動是學院針對中外師生策劃開展的‘感知中國’系列文化體驗活動的子活動之一,系列活動旨在為中外師生體驗中華文化魅力搭建常態化浸潤式實踐平台。下一步,學院將堅持常態化開展特色文化活動,積極主動發揮外語學科在融通中外文化、增進中外文明交流中的獨特優勢,架起文明互鑒橋梁,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袁杰)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