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方精密毛細血管器官芯片 助力新藥開發及精准醫療應用
4月2日,記者從兩江協同創新區獲悉,近日,位於明月湖畔的重慶摩方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摩方精密)研發設計的一款毛細血管器官芯片作為新型生物培養皿,助力復旦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實現了腫瘤組織及腎臟組織的大尺度培養。
以復旦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的腫瘤組織體外培養為例,傳統生物反應器培養出的類器官極限為直徑200-400微米,而利用摩方精密開發的生物培養皿,培養出的仿生實體瘤可達厘米級,突破了此前由於營養供給不足造成的類器官成熟度及尺寸的上限。這對更加准確地了解藥效以及針對患者定制治療方案有著重大意義,同時也意味著毛細血管器官芯片對新藥開發以及精准醫療有著巨大價值。
搭載BMF毛細血管器官芯片的培養系統,可模擬人體血液的營養和代謝物質輸送功能。摩方精密供圖
據了解,毛細血管器官芯片是利用微納3D打印技術與器官芯片融合的創新研發成果,可實現更高細胞培養密度、連續數周的長期培養時間、更接近人體器官功能性的各種類器官的體外培養。其利用毛細血管器官芯片灌輸培養系統,進行營養物質及代謝廢物等物質交換,可幫助科研人員在兩周內培育出細胞模型,並完成藥物測試分析,從而有效提升藥物篩選及新藥開發進程。
毛細血管芯片。摩方精密供圖
2023年,魔方精密將毛細血管器官芯片推向市場,由於可以利用微納3D打印技術把器官“種”在芯片上,該芯片先后被復旦大學、南京鼓樓醫院、日本大阪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等國內外數十家一流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重點實驗室採購,用於前沿科學研究和醫療應用,反饋良好。
“新藥研發成功率低,研發成本居高不下。其中臨床前試驗模型無法對藥物在人體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准確判斷,是一大痛點。”摩方精密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研發出的毛細血管器官芯片將能有效應對這一挑戰,不僅能夠實現更高細胞培養密度,還可進行連續數周的長期培養,使得體外3D培養的類器官更接近人體器官的功能性,從而能更確切地復制體內生理和病理條件,為藥物篩選和精准醫療提供新一代、更精准和可靠的研究模型。
目前,摩方使用該3D生物芯片已成功培養出世界上最大體積的體外結直腸癌模型,在對直腸癌藥物的測試中,該腫瘤模型表現出與臨床人體試驗高度相似的反應。上述負責人表示,將來,該芯片還可廣泛應用在疾病模型分析、新藥開發研究、生理模型探究、精准醫療研發、化妝品檢測、環境評估、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檢測分析。(記者 申曉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