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健康>>資訊

重慶東大肛腸醫院:胃部不適建議3—12個月做一次胃鏡檢查

2024年04月17日12:17 |
小字號

今年35歲的郭女士(化名)長期腹部隱脹,經常拉肚子,一直以為是消化不良,症狀持續反復了五六年。她曾想過去醫院做個胃鏡檢查,但潛意識對做胃鏡又很抗拒,便一拖再拖,導致病情越來越嚴重。最近半個月,郭女士發現藥吃了不管用,連續多日的腹痛腹脹,讓她精神萎靡,食欲減退,影響了工作和生活,這才下定決心到重慶東大肛腸醫院做胃鏡查明病因。

醫生進行胃鏡檢查。重慶東大肛腸醫院供圖

醫生進行胃鏡檢查。重慶東大肛腸醫院

拿到胃鏡報告后,看到胃裡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息肉,郭女士忐忑不安,胃裡怎麼會長息肉?可以預防嗎?

重慶東大肛腸醫院醫生介紹,盡管息肉發生的原因並不十分清楚,但一般認為與以下因素有關。

遺傳

基因變異與胃息肉的形成息息相關,具體機制未明。

幽門螺杆菌感染

幽門螺杆菌能釋放多種炎症介質及細胞因子,對胃黏膜造成損傷,刺激胃上皮細胞增生,導致胃息肉產生,根除后息肉會縮小或消失。

膽汁反流

十二指腸液含有膽酸、胰酶、反流入胃內,可損害胃黏膜,並引起胃黏膜的炎症性增生,導致胃息肉產生﹔同時大量反流液使胃內PH值增高,使得胃泌素增生,導致增生性息肉產生。

抑酸藥

長期服用抑酸藥可導致胃泌素血症,可促進胃腺體囊擴張,形成胃息肉﹔胃底腺息肉多與服用該藥密切相關,部分該類患者停用抑酸藥后胃底腺息肉可消失。

吸煙

可能與吸煙會增加幽門螺杆菌的感染率有關,另一方面,煙草煙霧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可結合DNA形成加合物,干擾細胞復制,影響DNA修復,使胃黏膜發生不可逆轉的改變,誘發息肉形成。

飲酒

可損傷胃黏膜,細菌繁殖增加,促進亞硝氨類致癌物質合成,從而增加胃息肉發生的風險。

年齡性別

老年人比青年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罹患胃息肉。

重慶東大肛腸醫院提醒,很多人長了息肉卻渾然不知,因為大多數息肉並無明顯症狀,往往是在胃鏡檢查中偶然發現。有些人可能會出現上腹部輕微疼痛、不適、惡心、厭食、消化不良、體重下降以及慢性腹瀉等症狀。若息肉表面發生糜爛或潰瘍,可能會引發間歇性或持續性出血。對於較大的息肉,如果它們阻塞了幽門或息肉樣胃竇黏膜滑入十二指腸,可能出現幽門梗阻的症狀。

醫生建議,如果是健康人群,可以每3—5年做一次胃鏡﹔如果是有胃部疾病的患者,建議3-12個月做一次胃鏡。(重慶東大肛腸醫院)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