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教育

沙坪壩區:“小切口”破題 推動教育加“數”轉型

2024年04月22日21:40 |
小字號

4月22日,沙坪壩區數字教育推進會暨基於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成果展示會在重慶七中舉行,通過探討數字教育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分享成功案例和經驗做法,進一步推動數字與教育深度融合,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數字教育新生態。

會上,沙坪壩區教委發布了沙區教育數字化2024“十件事”“數字教育·七星聯盟”和“沙磁智慧研修平台”。

活動現場。沙坪壩區教委供圖

教育數字化“十件事”發布

教育數字化是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沙坪壩區作為教育大區,在教育數字化中勇挑重擔,再次跑出“加速度”。

此次發布的教育數字化2024“十件事”“數字教育·七星聯盟”和“沙磁智慧研修平台”,便是以“小切口”破題,通過基於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的實踐探索,提升師生素質素養,促進區域間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推動全區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發布儀式+啟動儀式。沙坪壩區教委供圖

堅持“3A”理念推動數字化變革

數字教育的關鍵在於應用,其發展潛力在於資源共享,而生命力則在於創新。當前,沙坪壩區基於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堅持全程應用、全域共享、全面創新的“3A”理念,推動課堂、研修、資源、評價、治理五大數字化變革,在全區普及學校教育數字化理念及數字技術應用,多校試點“智慧校園”,推進教學方式從規模化向個性化轉變。

全程應用:以數字化激活課堂個性化,“數字化+學科”打造白板課堂、紙筆課堂、暢言課堂等多種課堂新樣態﹔尊重教師原有教學習慣,實現教師信息素養提升與新型教學模式構建“雙步走”。

全域共享:推動優質教育數字化資源在區域、城鄉、校際、群體間共建共享﹔構建雙師課堂新型教學場景,讓跨班級、跨年級、跨學科、跨時空共建共享成為實踐。

全面創新:教育數字化賦能德智體美勞五育全面發展,全面探索智慧農場、精准閱讀、數字體育、智慧安防等智慧教育新機制、新模式、新形態。

由於起步早、發展快,沙坪壩區教育數字化發展成效顯著。截至目前,已先后入選教育部“基於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區”、重慶市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區。沙坪壩區委常委黃可欣表示,沙坪壩區將持續深化“3A”理念,實施課堂數字化、研修數字化、資源數字化、管理數字化、評價數字化5大變革,以數字化激活教育發展新動能。

數字教育應用場景的探索與實踐

隨著教育數字化理念及數字技術應用的廣泛普及,沙坪壩區各校積極探索數字教育應用場景,創新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

沙小盛德小學校長郭健在會上介紹,學校通過鏈接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借助專家引領校本化實施研究、大小先生共建共享課程資源等3條途徑,構建“課程超市”資源。

大學城第三中學採取“1+2+3+N”的策略,打造數字教育新樣態。樹人景瑞小學建成了涵蓋大數據分析、智能決策、個性教學分析、多元評價於一體的蘭韻數字平台。

重慶六十八中學校長楊豐瑞談到,學校構建起教、學、管、評、研一體化數據應用,其數據匯集形成的大數據網,涵蓋了學校黨建、安全、德育、教育教學、管理等各個方面,並借此生成教師業務通雅畫像、學生成長和雅畫像等各種畫像,助力學校辦學品質不斷提升。

課例展示。沙坪壩區教委供圖

這些僅僅是沙坪壩區全力推進區域教育數字化轉型的一個縮影。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專家組組長李有增表示,沙坪壩區聚焦課堂改革,通過全程應用、全域共享、全面創新,以數字化內涵發展激活了教育發展的新動能,成為沙坪壩實驗區工作的重要裡程碑,為沙坪壩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重慶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市教委副主任江鵬表示,期待沙坪壩區“智慧型單元化學本教學”新模式不斷深化、鞏固,總結可推廣、可復制的高質量教學新模式示范應用﹔希望沙坪壩通過數字教育賦能教育的全局性、深層次變革,賦能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學校治理、教育生態,促進學校育人模式轉型和區域內學校共同發展,以數字化轉型推動教育更加優質均衡發展。(晏紅霞)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