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頭圖

大足:創新種植“水上稻” 一水兩用魚稻共生

2024年04月23日17:52 |
小字號

走進大足區龍水鎮橋亭村,綠意盎然的田園裡,傳統的稻田被一片碧波蕩漾的魚塘所取代,一幅“水上稻”的別樣畫卷正徐徐展開。

工人們乘坐小船移栽秧苗。大足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工人們乘坐小船移栽秧苗。大足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與尋常的稻田不同,穗源種植養殖股份合作社的魚塘成為水稻生長的溫床。工人們忙碌地將秧苗和富含營養的土壤植入一個個盆中,而水面上漂浮的浮板,則靜靜等待著新生命的到來。當一切准備就緒,工人們乘坐小船,輕盈地在水面上穿行,將一株株秧苗仔細地移栽到浮板上的洞孔中。而這些浮板下方,正是魚兒自由游弋的家園。

近年來,穗源種植養殖股份合作社致力於探索“一水兩用、魚稻共生”的創新模式,並已成功培育出適應水上生長、耐倒伏、環境適應性強的水稻品種。

 一水兩用魚稻共生。大足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一水兩用魚稻共生。大足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我們的‘水上稻’,利用浮島進行水稻種植,既能淨化魚塘水體,又能產出生態稻谷。”大足區穗源種植養殖股份合作社負責人謝雲燦介紹,去年水上稻畝產達到了1020斤,每畝可以得到700多斤的大米,因為品質優異,每斤大米的售價達40元。“今年我們計劃栽種20畝水上稻,預計8月初能夠迎來收獲。”

這種創新的種植方式,不僅最大化地利用了有限的空間和資源,還實現了物質和能量的自然循環。水稻從魚塘中汲取養分,而魚兒的排泄物則為水稻提供了天然的肥料,形成了一種和諧的生態共生關系。

大足區穗源種植養殖股份合作社負責人謝雲燦表示,魚塘上種的水稻,如果覆蓋面積不足魚塘的百分之五則達不到水體淨化效果,如果超過百分之十則可能導致水體光合作用不足,微生物減少,養殖成本增高。未來將繼續探索在不影響水產質量和產量的情況下,擴大水上稻種植面積。(李東、陳柯男、賓振宇)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