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

把思政課開到歷史現場和藝術創作中

川美首創“大思政”工作坊探索鑄魂育人新模式

2024年04月24日07:39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你這裡的灰色,運用得不錯,把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大樓舊址的庄嚴肅穆,刻畫出來了,但可融入寫意手法,用雲、樹等,與之形成更強烈的對比……”

4月20日一大早,重慶紅岩村,四川美術學院40多名學生背著畫板來到這裡,一堂生動的寫生課正在進行。與以往的寫生課不同,本次陪同學生前往的,除了專業老師,還有由該校黨委書記唐青陽帶隊的思政教師團隊。

“思政+藝術”,把思政課開到歷史現場、生活現場和學生創作中,正是川美在全國首創“大思政”工作坊的一次全新探索。

把思政“小課堂”

搬到社會“大舞台”

“重慶是一塊英雄的土地,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豐富的紅色資源。我們身后的這棟樓,就是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大樓舊址。在這裡,留下了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進行革命實踐的重要足跡……”當天的課堂上,川美學生並未像以前一樣,走進寫生現場后,立即開始作畫,而是先由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楊晶集中上了一堂“踏尋紅色足跡 傳承紅岩精神”的思政課,讓同學們對紅岩精神有了整體印象后,才開始寫生創作。

紅岩,一直是川美師生的“創作寶庫”。在中國美術史上,留下有版畫插圖《紅岩》、連環畫《江姐》、主題雕塑《紅岩魂》、油畫《歌樂春暉》等影響深遠的作品。

該校造型藝術學院油畫系學生裴育嬌在專業老師、思政老師“雙師”指導下,很快完成了自己的寫生創作。

“我盡力在畫布上重現舊址原貌,同時融入我對紅岩精神的理解和感悟。”裴育嬌直言,這是她在寫生課中自己最滿意的一幅作品。“我之前也曾多次到紅岩村參觀、寫生,但此次有思政老師的參與,不僅讓我對紅岩精神有了更深領悟,創作的作品也更有靈魂、更有感染力。”

“這次寫生課,對我來說不只是一次專業課,更是一次與先烈的跨時空對話。以后,我不僅要努力做好革命藝術類作品的創作,更要努力成為紅岩精神的傳承人。”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學生劉列鳳表示。

探索新路徑

提升學生“走心率”

“我們創新打造的‘大思政’工作坊,就是將思政課堂與專業課堂有機融合,探索‘思政+藝術’特色育人新路徑,打破藝術院校傳統專業教育重技能傳授、輕價值引領的弊端,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提升學生的‘抬頭率’‘走心率’。”川美黨委常委、副校長段勝峰介紹。

該校“大思政”工作坊,具有三大顯著特點:

一是打造了由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共同組建、密切配合、協同育人的全新教學團隊﹔

二是構建了專業技藝訓練與樹德、增智等多重育人要素深度融合的立體實踐內容﹔

三是創設了鋪陳在革命聖地、城鄉社區、田間地頭、村鎮校園、名勝古跡的多元育人課堂。

今年,除了紅岩村這個點位,川美還組建了10支外出實踐教學“大思政”工作坊隊伍,利用學校組織的寫生季,帶領學生到祖國各地揮毫潑墨,描繪中華大地的斑斕畫卷。

從長征路上的貴州遵義,到多民族共生共榮的邊疆村落﹔從打造和美鄉村的重慶酉陽,到傳承非遺文化的雲南鶴慶﹔從陶行知建立育才學校的重慶合川,到歷代文人詠頌的四川峨眉……每到一處,工作坊老師都在寫生、採風等專業能力培養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關注紅色文化、生態文明等,拓展和豐富思政課內容。

值得一提的是,該校“大思政”工作坊還專門設計了諸如考察報告、藝術展演等多層面、多維度、多形式的課程作業,讓學生從思政角度提煉出專業性見解,從專業角度深化思政性的見識,把思政要素轉化為藝術創作的動力源泉。

建設“大思政課”基地

擦亮川美“金名片”

“增強學生思政課獲得感,既要在課堂教學中解答思想疑惑,又要讓學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最生動、最火熱的地方,去認識國情、豐富閱歷、磨煉意志、增長才干。”川美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陳斌說,川美“大思政”工作坊,表面看,是把思政課“搬入”生活實踐,“實則沒有看上去那麼輕鬆。”

工作坊強調“關鍵在教師、主體在學生、主陣地在課堂”,要求老師努力做“經師”和“人師”相統一的“大先生”。

作為藝術院校的思政老師,既要有“思政”教學扎實的功底和本領,又要對“藝術經典”有相當的認知、熟知、真知。為此,工作坊老師既從“思政”的角度考量“藝術”專業的實際,又從“藝術”專業的角度植入“思政”的元素。

“在備課方面,我們也由原先的‘單兵作戰’變為了‘集體備課’,再根據不同寫生地點匹配相應師資,進而提升課堂質量。”他說。

“我們除了在全國首創‘大思政’工作坊,還承擔了重慶市高校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建設,獲批20余門國家級、市級高校課程思政示范建設項目,讓理論‘立’起來、課堂‘新’起來、思維‘活’起來。”川美宣傳部部長賈安東稱。

唐青陽表示,接下來,川美將積極構建協同育人的“大思政課”新形態,把教育與國家、與時代、與世界、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聯系起來,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

同時,該校還將充分發揮藝術學科專業優勢,推出一批優質教學資源,做優一批品牌示范活動,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基地建設,用“思政之光”擦亮川美這張重慶文化的“金名片”。(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韓毅)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