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教育

共學共創 共同成長 一場沙龍帶你“讀懂兒童”

2024年04月27日09:35 |
小字號

4 月26日,啟誠巴蜀小學舉行“讀懂兒童 共同成長”2024教育沙龍。學生代表、家長代表、專家團隊圍繞“讀懂兒童”話題,通過博物校園參觀、多元課程體驗、教育沙龍對話、圓桌會議思辨、專家現場演講、專家線上直播等多種形式,共探新的課程形態、共建新的家校共育樣態、共享新的育人成果。

活動期間,全國性刊物《教育故事》啟誠巴蜀專刊正式對外發布。

活動現場。啟誠巴蜀小學供圖

積極構建校家社共育生態

近年來,為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啟誠巴蜀小學依托讀懂兒童實踐育人,構建校家社共育生態,助力每個孩子從啟航走向遠航。基於多元智能理論,學校專注小學教育的創新探索,讓博物校園成為兒童的學校、老師的學校、家長的學校,探尋基礎教育高質量的啟誠路徑。

啟誠巴蜀小學綜合管理校長王冰在《生涯規劃 成就兒童獨特的模樣》的報告中談到,展望未來,學校將進一步加強家校合作,為家長提供定制化的學情分析和學業規劃、一對一的家庭教育指導。

學生表演。啟誠巴蜀小學供圖

“啟誠巴蜀小學已經成為渝北區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幟。”渝北區教委四級調研員付啟萍評價,學校不僅在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上勇於創新,更在家校社聯動方面展現出卓越智慧和領導力,搭建起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家校社合作模式,為孩子的成長創造了一個更加和諧有利的環境。

江北區教師進修學院黨委書記李大聖表示,多元智能理論的本質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孩子,在啟誠巴蜀小學,看到了教育面向未來的樣子,看到了創新創造的技能、人際關系技能、個性化制定進度的學習、包容性的學習、真正基於問題和協作的學習、終身學習成長。這也是教育的共識,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學業成就,更要關注其身心健康。

建構課程體系變革課堂范式

為重塑學習模樣,啟誠巴蜀小學以兒童為中心去建構課程體系,去系統化規劃、結構化建模、程序化推進、多元化評價。同時,通過建構課程體系變革課堂范式,規劃作業圖譜,創新學業評價,讀懂孩子們生長的個性需求、核心素養、生長規律和發展趨勢,用全環境、全過程、全維度、全鏈條去激發成就每一個學生。

教師沙龍上,學校英語學科組長李珂,數學學術委員萬美現,語文學科組長羅小玲、陳銚,圍繞“我們所期望塑造的學生模樣是怎樣的”“如何讓孩子擁有向上的學習模樣”等問題,從課堂、作業、評價三個層面提供了不同的學習路徑。

教師沙龍。啟誠巴蜀小學供圖

“教學的本質就是發展學生的思維。”啟誠巴蜀小學教學校長汪小紅在《素養導向 重塑學習的模樣》的報告中談到,今年學校以思辨為起點,再次迭代更新,通過起承轉合去建構課堂,依托一個“好”問題、一場“大”活動、一件“小”作品、一次“長”學習,去進行任務驅動,讓每一個學生具身實踐深度學習。

對於家長如何參與跟進學習模樣的重塑,汪小紅認為,家長要相信相信的力量,做教育的同行者﹔相信看見的力量,做孩子的欣賞者,相信榜樣的力量,做成長的示范者。

綜合培養勾勒孩子成長畫像

馬可心是啟誠巴蜀小學的一名普通學生。她憑借毅力拿到了鐵人三項的冠軍,熱愛音樂劇,目前正在學習辯論。“學校豐富的活動應接不暇,我的各種興趣愛好也有了展示的空間。除了課本上的知識外,在這裡定制課和拓展課也同等重要,我定制了專屬課表,可以更深入地探索興趣所在。”馬可心在舞台上說。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師。李大聖強調,家長是有門檻的,一定要持續學習,確保給予孩子專業、正確和溫暖的支持。

馬可心的媽媽馮盈是一名珠寶設計師,此次也被邀請到現場分享教育心得。她認為孩子考多少分不重要,能夠自我管理、自我驅動才是核心競爭力。

馮盈說:“好的人生沒有模板,家長需要以終為始來培養孩子,即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是現在教育孩子的導向,知識不斷迭代更新,底層的綜合能力才是孩子應對未來挑戰的關鍵。我希望她可以找到自己喜愛的事情,並充滿熱情地去做,那就是有價值的人生。”

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劉衍玲表示,教材不是孩子們的世界,世界才是孩子們的教材。學生在分享、展示的過程中多次提到“熱情、堅持、自信、快樂”等關鍵詞,是孩子們心理安全感、力量感的表現,這樣的教育方式可以讓孩子們走得更遠。

學生表演。啟誠巴蜀小學供圖

當晚,啟誠巴蜀小學還邀請到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博士趙永萍,開展了一場題為《智慧家教 用心溝通》的線上直播,通過生動的案例讓家長們了解如何運用心理科學教育孩子。(晏紅霞)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