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持續深化林業改革 推進集體林權制度創新
近年來,重慶市積極穩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創新,全面推動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有機統一。4月30日,重慶市林業局消息,重慶充分發揮“政府主導、銀行主推、企業主體、農民主力”作用,堅持政企合作、銀企合作、民企合作,探索“化零為整”模式創新推進儲備林建設,收儲集體林地300萬余畝。同時,健全利益聯結工作機制,採取勞務合作、經營權流轉、林木採伐分紅、產業帶動等多種形式,盤活閑置森林資源,提高森林資源整體價值。目前,林地流轉和務工費用兩項已為20萬余戶林農累計增收13.7億元。
南川:實現從砍樹掙錢到看樹賺錢的轉變
為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同時為社會持續提供各種生態產品,南川區全面深化林業改革,實施森林分類經營,控制不合理的採伐,提升森林質量,逐漸實現從砍樹掙錢到看樹賺錢的轉變,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其中重慶市南川區啟祿林場就是全區集體林改的典型縮影。
啟祿林場位於南川區南城街道雙河場村,是該村村民汪啟祿於1994年以來流轉村裡荒山1.1萬余畝,經過30年悉心經營打造而成的集休閑旅游和養生度假相結合的示范家庭林場。目前,每年接待游客5000人次,實現旅游年收入100萬元以上。
汪啟祿曾是南城街道林業員,對森林和大山有一種天然的熱愛。借著林改的春風,汪啟祿大膽投入人力、財力進行集中經營管護,在南川區林業局指導幫助下,使得當年雜草叢生的荒山變成了致富的綠色“銀行”。在汪啟祿的示范帶動下,全區培育發展家庭林場23家、森林人家104家、林業專業合作社206個、大型林產品加工企業2家,規模經營面積達43萬畝,涉及特色經果林種植、林下養殖、森林康養、森林食品加工等,解決剩余勞動力3000多個,年產值超10億元。
江津:放活經營權,富美一座山
在江津南部有一座很多人知曉的貓山,位於江津嘉平、蔡家、李市三鎮交界處,上世紀70年代初,貓山一帶農民開始在山上開荒種茶,建有10多家庭作坊式加工廠,這些加工廠大多設備簡陋,茶葉加工工藝簡單粗糙,缺資金、缺技術、缺品牌、效益差,導致茶園也逐漸衰敗。近年來,當地政府和相關12政府部門高度重視,通過經營權流轉方式,發動和引導社會資本投資貓山開發。
放活林地經營權,不僅實現了適度規模經營,還提升了林地經營水平,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如今,貓山上的茶葉和生態旅游兩大主導產業效益明顯,其中茶葉通過加工增值和品牌品質增效,每年總產值達2億元左右。茶葉經營和生態旅游給社會提供1000多個就業崗位,帶動了周邊農家樂和民宿產業以及農副產品的發展,周邊農戶、種養殖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年增收達25%--40%左右。
石柱:創新建立“林連互利共生”林下經濟發展模式
通過創新建立“林連互利共生”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石柱縣取得顯著成效。石柱縣確定了黃連種植的空間區域,種植面積達5.8萬畝,年產量超過3000噸,產值突破10億元,戶均收入達到10萬元。這一模式不僅推動了黃連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全縣林下經濟的蓬勃發展。2023年,全縣林下經濟產值達到40.8億元,增長了12.5%。
此外,石柱縣還建立了科學的管理體系,通過數字監管平台和全程監管機制,實現對林地利用、採伐、種植、復綠等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管。
重慶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盤活閑置森林資源,提高森林資源整體價值的同時,近年來,重慶還以綠富雙贏為突破,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創新實施橫向生態補償制度改革,推行以森林覆蓋率為指標的交易機制,2020年以來,促成區縣政府間共交易森林面積39.6萬畝、成交金額9.9億元。2023年8月率先在全國研究出台林業生態產品總值核算導則,完成2個特定區域和2個行政區域的構建試點工作。(周小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瞰山城︱重慶:數字賦能,讓生活更美好
- “在這裡辦理二手房過戶時,多花幾分鐘就用手機完成了水電氣過戶申請,不用分別跑到水電氣營業廳單獨辦理,實在是太方便了。”4月15日,在重慶市九龍坡不動產登記中心,29歲的何先生對“二手房交易與水電氣聯動過戶”業務贊不絕口。…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