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條

瞰山城︱重慶:數字賦能,讓生活更美好

李增輝 張祎 劉政寧
2024年05月06日10:28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在這裡辦理二手房過戶時,多花幾分鐘就用手機完成了水電氣過戶申請,不用分別跑到水電氣營業廳單獨辦理,實在是太方便了。”4月15日,在重慶市九龍坡不動產登記中心,29歲的何先生對“二手房交易與水電氣聯動過戶”業務贊不絕口。

何先生感受到的便捷,源自2023年4月全面啟動的數字重慶建設。重慶通過搭建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台、三級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六大應用系統和基層智治體系,將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思維、數字化認知貫穿到管理服務全過程各方面,通過持續推動跨部門、跨領域、跨層級分散事項聯合集成,全面提升超大城市的現代化治理能力,創造高品質生活。

政務服務“一次辦”——讓群眾辦事不再繁瑣

“真快!以前辦理執照需要好幾天,現在隻需2小時就能拿到營業執照和一套免費的公章。”近日,重慶高新區某企業負責人陳先生在辦完“開辦企業一件事”后,大贊其辦事效率。

這一聲“真快!”,要歸功於政務服務APP“渝快辦”上線的“一件事”服務集成辦理專區。在這個專區,開辦企業涉及的設立登記、刻制印章、就業社保登記、申領發票,以及辦理公積金和銀行賬戶等事項被整合為“一件事”,實現了開辦企業隨時隨地“掌上辦”,辦理環節從改革前的15個減少至1個,所需時間從34天減少至半天。

在當前已上線的“一件事一次辦”集成套餐服務中,“新生兒出生”是位居榜首的高頻事項。

前不久,35歲的肖鳳英在渝北區婦幼保健院生下了自己的第二個孩子。和第一個孩子出生時的手忙腳亂相比,肖鳳英這次從容了許多。出生醫學証明辦理好后,她用手機登錄“渝快辦”,點擊“一件事集成辦理”,選擇“新生兒出生”,按照智能導辦填寫信息,僅用幾分鐘就打包辦理了新生兒戶口登記、醫保參保登記、社保卡申領等業務。3天內,肖鳳英在家裡就收到了這些証件。

市民在渝北區婦幼保健院辦理出生醫學証明。人民網記者 劉政寧攝

市民在渝北區婦幼保健院辦理出生醫學証明。人民網記者 劉政寧攝

“‘新生兒出生一件事’便民服務,將涉及衛生健康、公安、人社、醫保4部門的7件事7套流程,變成了7件事1套流程。”渝北區衛生健康委黨委委員葉興文介紹,借助人臉識別、電子証照、電子簽名等技術,以往需要提交的35項材料精簡為“零材料”,辦理事項的周期從平均80天壓縮為3—5天,曾經需要4個部門跑7次變成了全程網辦、一次不跑。

這些,是這一年來重慶推行政務服務“一件事一次辦”的一個縮影。重慶市政府電子政務中心副主任劉茨介紹,截至目前,重慶已累計推出80項“一件事”服務集成辦理,涵蓋個人從出生、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社會救助、退休到“身后”等重要階段的39個事項,以及企業從開辦、生產經營、政策服務、企業變更到企業注銷等重要階段的41個事項,平均減時間72.3%、減環節74.6%、減材料60.1%、減跑動91.5%。

“醫檢互認”通壁壘——為群眾減輕就醫負擔

4月17日一大早,家住重慶長壽區的王女士在女兒的陪同下來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就醫。為確保就診順利,她按照以往的經驗,專門空腹前來醫院。

“你是哪裡不舒服?”醫生鄭鵬仔細詢問她的病情。“這段時間一直頭痛,前兩天在長壽區人民醫院做了頭部CT、查血、心電圖三個檢查,CT顯示腦部疑似有囊腫。”王女士答道。

聽說前不久王女士才就醫,鄭鵬連忙說:“長壽區人民醫院的檢查結果我這邊可以通過電腦進行查看,你是否願意?”在征得同意后,鄭鵬用電腦進入了“渝閱 醫檢互認”平台,查看了4月15日王女士在長壽區人民醫院的多項檢查結果。

“從CT結果來看,你腦部確實有囊腫存在的可能,我建議再做一個核磁共振來明確。”聽了醫生的建議后,王女士趕緊詢問:“那今天還需要查血不?”

“不用了,你前兩天在長壽做的檢查,我們現在都可以互認了,不用重復再查,一會兒你可以先去把早飯吃了。”鄭鵬叮囑道。

同樣的症狀,換個醫院看病,就得重新做一大堆檢查,付出大量的精力和花費,檢查結果卻並沒有什麼不同——這是不少患者都有過的就醫體驗。“在看病的時候檢驗檢測結果能夠互認,是廣大老百姓一個普遍呼聲。”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數字社會專題組副組長李堅平表示,針對這個情況,重慶市衛生健康委開發“醫檢互認”應用,搭建統一標准、統一結構、統一質量的數據庫,建成互認共享平台,建立了112項跨層級、跨機構互認醫療檢測項目,其中檢驗項目45項、檢查67項。

截至目前,重慶全市共有1151家醫療機構接入應用,匯集各類檢查檢驗資料1.3億份,存儲量達2573TB,初步建成“市—(區)縣—基層”三級數字網絡。“醫檢互認”應用上線以來,累計調閱量252.32萬次,互認量8.89萬人次,已為群眾節約就醫費用3900余萬元。

數字化集成“守護”——讓獨居老人有人來管

重慶城鄉二元特征突出,火災防控工作,弱在偏遠農村地區,難在獨居老人等重點群體。巴南作為重慶中心城區最大的行政區,獨居老人安全“無人管、預警慢、處置遲”的難題曾經長期存在,難以通過傳統手段有效破解。

去年,巴南區消防救援支隊牽頭謀劃了“獨居老人安全守護一件事”,與城運中心、國家電網、區應急、民政、衛生健康、殘聯等單位共建共享,通過數字化技術和消防物聯感知終端的安裝應用,在姜家鎮試點布局一張基於用火用電用氣等實時監測,多部門協同聯動、快速處置的安全守護網。

今年2月初的一天,上午11點多,姜家鎮基層治理指揮中心的大屏上出現一條彈窗信息,顯示居住在姜家社區的74歲老人蹇光亮家中煙霧報警器發出警報。值班工作人員立即將信息上報給網格員,網格員一邊往事發地跑一邊聯系蹇光亮。在外散步的蹇光亮接到電話猛然一驚:“糟了,忘記廚房還燉著湯。”

消防工作人員上門為獨居老人做防火宣傳。人民網記者 劉政寧攝

消防工作人員上門為獨居老人做防火宣傳。人民網記者 劉政寧攝

幾分鐘后,網格員和蹇光亮抵達現場時發現,濃煙滾滾的廚房裡,燉湯的鐵鍋早已燒得通紅,煙霧蔓延至一旁的客廳觸發了警報。關火、開窗,緊急處置后的蹇光亮心有余悸:“還好去年鎮裡給我安裝了火災報警、燃氣報警等消防產品,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守護不只是防火。冬季天氣寒冷,居住在農村的群眾有燒炭取暖的習慣。今年春節前的一天晚上,平原村81歲獨居老人趙高淑家中的一氧化碳報警器發出警報。網格員上門時發現,趙高淑老人及回家過年的親人正聚在一個門窗緊閉的房間烤火,於是趕緊開窗通風,把炭火移至室外。此時,屋內已有人出現頭暈的症狀。了解前因后果后,趙高淑對上門的網格員感激萬分。

“目前,‘獨居老人安全守護一件事’已在8個鄉鎮進行應用。”巴南區消防救援支隊防火監督科科長蔣孟逍介紹,老人家中安裝的物聯感知設備一旦觸發警報,系統會第一時間將信息推送給住戶本人、村社網格員以及鎮街工作人員。網格員也會發揮地域優勢,第一時間趕至現場,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置。在今年年底前,全區1.9萬獨居老人都將納入守護范圍。

“渝悅·根治欠薪”應用,為2.6萬勞動者追討工資3億元﹔“渝悅·惠學生”應用,解決學生入學報名“多頭跑”等問題﹔“渝悅·救助”應用,構建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制度體系﹔“渝你同行”應用,解決群眾聯乘和跨區出行不暢等問題……數字重慶建設一年來,重慶緊扣就業、教育、醫療、信用、社會救助、勞動權益保障等領域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不斷豐富“數字+生活”服務,初步構建起數字社會為民利民惠民高效精准服務體系,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責編:劉政寧、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