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金融

農行重慶分行:金融助力文旅“出圈” 山城“出彩”

2024年05月22日17:26 |
小字號

8D魔幻、賽博朋克,火鍋之城、溫泉之都……江水與巴山相擁,傳統與現代交融,重慶,正迸發著澎湃的文旅消費活力。

文旅興,百業旺。近年來,農行重慶分行持續加大對文旅產業重點項目支持力度,積極打造“金融+文旅”有效路徑,為不同項目量體裁衣,提供創新性解決方案,催生了一系列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旅項目,讓山城文化底蘊和獨特魅力煥發新光彩。

激活地方文旅產業造血能力

助力武隆別樣“出圈”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千百年大自然鬼斧神工,在武隆造就了三座天生的石拱橋。橋高數百米,橫跨於深邃的峽谷與蒼翠的山巒之間,行走在蜿蜒曲折的橋下小道,林木清秀,微風徐徐,飛泉流瀑遍布其間。武隆天生三橋景區具有雄、奇、險、秀的喀斯特景觀,“鯉魚躍龍門”“一手遮天”“大刀倒影”“神鷹天坑”……一眾特色打卡地近年來吸引了眾多游客慕名前往。

天生三橋景區“神鷹天坑”景點。李金攝

為進一步提升景區服務質效,武隆區計劃對其轄內仙女山部分區域實施改造,但因資金短缺一直推進緩慢。今年1月,農行重慶武隆支行牽頭向區內旅游經營主體武隆區旅產集團發放擬上市發行的旅游景區公募REITs項目特許經營權購買貸款,成為推動當地文旅盤活存量資產,實現轉型升級的關鍵助力。

作為重點5A級旅游景區公募REITs項目,從計劃到落地農行面臨了重重挑戰。“該項目模式新、金額大、環節多,同步存在資金回收期長,景區維護成本高等問題,起初進展十分緩慢。”據農行重慶武隆支行客戶經理劉樹人介紹,為了消除推進過程中的障礙,該行組建專業服務團隊進行專項對接,強化同業、政銀協作,與武隆區委、區政府建立銀政會商機制,做好定期調度,最終通過“旅游景區特許經營權購買貸款”破除了項目發展的“瓶頸”。

從推進可行論証、方案設計、快速審查、落實用信,到貸款報批,農行強化分支聯動,堅持對該項目進行優先受理、優先支持、優先審批,同時開辟綠色服務通道,推動項目貸款實現了快速投放。“這筆資金有效支持了天生三橋和龍水峽地縫景區基礎設施改造,對旅游運營市場化、服務專業化,提高景區服務質量和效率都具有重要作用。”武隆區旅產集團融資部相關負責人說道,今年以來,武隆天生三橋景區先后接待游客84.6萬人次,相較去年同比人次上升54%。

天生三橋景區升級打造的360°旋轉電梯。李金攝

該筆貸款是農行重慶分行多年來護航武隆旅游發展的有力印証。踏上旅游開發“一次創業”征程以來,武隆區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成功探索出“興一個產業、活一地經濟、富一方群眾”旅游富民的“武隆樣本”。如今的武隆,旅游大巴車流如織,自駕車輛絡繹不絕,游客排隊有序井然……2024年1-4月,武隆區累計接待游客1373.78萬人次,同比增長11.25%。數字的背后,是金融和文旅的攜手並進。

“在武隆推動旅游開發的30年發展歷程中,90%以上的重點文旅項目都有農行支持的身影。”劉樹人表示,農行同武隆結緣於1994年向當地仙女山林場投放第一筆貸款,從2010年起,該行先后為武隆旅產集團投放貸款,支持了仙女山景區、芙蓉江景區、芙蓉江索道、接待中心、印象武隆景區、天生三橋電梯和仙女山室內滑雪場等多個核心景區和旅游項目建設。同時授信一定額度的流動資金貸款,為景區日常維修維護和營銷宣傳提供有力資金保障。

與此同時,該行還以“商戶e貸”“惠農e貸”等金融產品為抓手,先后向仙女山上3000余戶農戶和景區商戶發放貸款,傾力支持鄉村旅游和文旅產業發展。

在農行多年持續助力下,“深在閨中人未識”的喀斯特風貌走進越來越多的大眾視野,“三次創業”的武隆旅游迎來“三十而立”,完成了從“接待事業型”到“支柱產業型”轉變升級,從“窮鄉僻壤”蝶變為如今的“人間仙境”。

支持縣域產業提檔升級

農戶吃上“旅游飯” 增收路更寬

武隆區雙河鎮第一家標間式農家樂在2009年建成,當地最大的一家農家樂在2016年建成,從首家到規模最大,這樣的成就見証了肖玉梅多年的不懈努力,也是武隆區文旅產業快速發展最直觀的體現。

2009年,受到旅游區開發帶來的利好,在豐都務工多年的肖玉梅決定回到家鄉新春村經營農家樂。“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當時就差那麼一些資金,農家樂就開不了張,掙不了錢。”時隔多年,肖玉梅回憶起當時的困境,十分感慨。農行重慶武隆支行客戶經理傅小康在日常走訪中得知了她的難處,考慮到肖玉梅的勤奮實干以及鄉村旅游良好的發展潛力,傅小康迅速為她爭取到3萬元資金支持,不久后,當地第一家農家樂正式開業。

傅小康日常走訪了解肖玉梅經營情況。李金攝

肖玉梅所在的新春村氣候宜人,夏季溫度通常也隻攀升至二十幾度,是避暑的絕佳勝地。農家樂一經開業,便迎來了炎熱季節客人潮涌的盛況,常常一房難求。為此,肖玉梅計劃打造一家更大規模的酒店,以滿足持續增長的客流需求。然而,規模擴大所需投資也將成倍增加,如何填補這個資金缺口?肖玉梅再次找到了傅小康。

“當時的小額貸款對肖玉梅的資金需求而言,可以說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傅小康表示,肖玉梅這樣的情況,在當時農家樂經營戶中十分普遍,“對於上規模、上檔次的農家樂經營者,我們應該要推出更加靈活、更契合農戶實際經營的金融產品,才能達到他們合理的資金需求。”

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傅小康專門撰寫報告向上級業務部門詳細說明本地農戶的資金需求情況,並積極爭取更高額度的貸款支持。不久后,農業銀行發放50萬元信用貸款,支持肖玉梅個人生產經營之需,成為農行重慶武隆支行對農家樂經營者發放的首筆大額信用貸款。“我當時根本就沒有抱多大希望,沒想到傅經理這麼上心,沒有農行資金支持真的沒有我后續的發展。”這筆資金讓當時籌錢無門的肖玉梅十分感動。兩個月后,佔地50余畝、有上百間客房的全新農家樂如期開張,成為了當地規模最大的鄉村酒店。

如今,在雙河鎮木根村、新春村及周邊村社,大大小小的農家樂開門迎客。為更精准地滿足農戶經營需求,農行重慶分行多次對當地農家樂產業開展針對性的調查分析,深入了解了肖玉梅等經營群體的經濟狀況、經營實力和行業盈利潛力,持續推動金融產品創新升級。從2010年的3萬,到2014年的10萬,到2019年的30萬,再到現在的50萬,農行“農家樂貸”最高額度逐漸攀升,成為當地農戶產業發展的有力支撐,也見証了農行重慶分行在支持縣域特色產業過程中的不懈探索。“我們最值得驕傲的就是當地兩鎮一鄉每一個村最大的農家樂幾乎都是農行支持發展起來的。”傅小康說道。

除了經營農家樂,當地農戶在旅游淡季還積極從事種植高山蔬菜、飼養豬牛等農業活動。“農家樂帶頭人肖玉梅就承包了3000畝山林,今年春筍收獲時節,帶動當地農戶增收一百萬多萬元﹔石壩村一養殖戶最初隻有十頭種牛,如今加上小牛犢已經有一百多頭牛了﹔石龍村一生豬養殖戶由最初隻有七八十頭,現在常年存欄五六百頭,年出欄一千多頭生豬……”談及當地農戶家中產業,傅小康如數家珍。深耕當地縣域多年的農行重慶分行,成為了推動這些產業發展的堅實后盾,該行通過持續加大資源投入,創新推出鄉村特色產業金融服務產品,幫助農戶們實現了多渠道發展,為大家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增長,也為當地經濟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助力。(李金)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