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人民日報記者遍神州

重慶市消防救援總隊水上支隊太平門站

“隻為警鈴響起時最快出警”

本報記者 沈靖然
2024年05月23日16: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隊員在進行陸上日常訓練。
  黃 興攝(人民視覺)

  隊員在開展水上訓練。
  重慶市消防救援總隊水上支隊供圖

  隊員在開展激流救援實戰化訓練。
  肖樂峰攝(人民視覺)

  山城下,長江畔,兩艘高大躉船靜靠江岸。在重慶市渝中區長濱路附近,重慶市消防救援總隊水上支隊太平門站坐落於此。

  “為方便日常出警和訓練,我們這支隊伍以船為站,兩艘躉船就是我們工作的地方。”太平門站政治指導員徐航說,“我們主要承擔長江、嘉陵江重慶段兩江四岸271公裡滅火救援、搶險救災等任務,也執行其他地區跨區域抗洪搶險任務。”

  成為消防員16年以來,徐航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轄區范圍大,汛期長,警情也多。一年的出警量有600多起,入夏常常大半天都在外面執行任務。”徐航說。

  站長助理馬建輝是站裡掌舵最穩健的輪機長,也是國內最早一批專業從事激流水上救援的消防員。“吃穿住行都在船上,在水上待了20多年,回到岸上有時都還挺不適應。”馬建輝說,“水上救援復雜性更大,救援環境是動態的,極為考驗現場應變能力。”

  2020年夏天,重慶遭遇洪峰,在朝天門碼頭,躉船幾乎與路面齊平,洪水沒過了濱江步道。一天深夜,太平門站接到緊急任務,長嘉匯附近水域一艘躉船遭遇激流無法靠岸,船上尚有10余名乘客待轉移。馬建輝與一級消防長李詩強分別駕駛兩艘沖鋒舟,前往該水域救援。

  “被困船隻正處兩江水流匯合處,過去10多分鐘船程就能到達的距離,那天晚上我們足足嘗試了近3小時才得以靠近。剛到那附近就聽到‘砰’的一聲,被困船隻一根錨鏈斷了,船尾有一半都在水下。”回想起當時的場景,馬建輝仍舊心有余悸,“指導員當機立斷,我們輪機手實時觀察江面動態,保持船隻平穩,救援人員加緊登上船隻,用最短時間成功營救被困群眾。”

  改制后,太平門站共接處警2500余次,營救遇險群眾1000余人。赴湯蹈火、打通生命通道,這些需要的不僅是竭誠為民的勇氣,更離不開嚴格訓練打磨的業務水平。

  “我們常常開玩笑說,不在訓練中把水喝飽,就說明訓練強度還沒到位。”徐航說。相比訓練基地等室內場地,戶外激流訓練是消防員面臨的更高難度挑戰。太平門站的消防員們曾多次前往重慶巫溪大寧河及貴州赤水河等激流水域進行戶外訓練。“水下全是亂石,還有涌動的暗流,3毫米厚的救援服都被刮爛了,雙腿上劃了無數的傷疤。”馬建輝回憶道,“喝飽了渾水,才學會了真本事,訓練中多吃苦,實戰中才能多救人。”

  多年參與水上救援,馬建輝也有自己的心得:“一根繩子在水中膨脹后,和岸上粗細完全不同。如果繩子架錯,就可能在水中無法動彈,帶來極大危險。再比如,水中救援要用好各類泳姿,需要不斷地學習並嘗試。”日復一日的艱苦訓練帶來專業能力的提升,太平門站的消防員們先后獲得內河船舶駕駛、舟艇駕駛、激流救援、潛水救援、繩索救援、應急救護等專業技術資質300余人次。

  按照規定,已婚且符合輪休條件的消防員每隔兩到三周可以回家休息兩天。但對大多數家庭不在主城區的消防員來說,一年隻有一個月的探親假,其余大多數時間都在船上。“消防救援隊伍必須時刻待命,隻為警鈴響起時最快出警。特別是在重慶這樣水域廣布的城市,我們水上消防救援隊伍更是不能鬆懈。”談起自己的工作,徐航日日夜夜緊繃著,一刻也不放鬆。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23日 14 版)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23日 14 版)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