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推薦

重慶如何發揮區位優勢加速構建現代化物流體系

用好西部陸海新通道是關鍵

2024年05月25日08:51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五月二十四日,重慶國際博覽中心,現代物流服務現代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推介會現場,二〇二三年度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指數報告發布。記者 謝智強 攝\視覺重慶

五月二十四日,重慶國際博覽中心,現代物流服務現代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推介會現場,二〇二三年度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指數報告發布。記者 謝智強 攝\視覺重慶

重慶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運營組織中心,如何用好這一國家戰略,發揮區位優勢,加速構建現代化物流體系?

5月24日,在第六屆西洽會活動——現代物流服務現代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推介會上,業內人士就如何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提高經濟運行效率進行了探討,並提出相關建議。

重慶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連續4年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連接生產和消費、內貿和外貿,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介紹,2023年我國社會物流的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4%,較上年下降了0.3個百分點。

“這是我們建立國家物流統計制度以來的最好水平。”崔忠付說,物流效率提升、社會物流成本降低,為產業核心力的提升和經濟運行質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撐。

重慶的物流發展情況,也符合全國發展態勢。

市政府口岸物流辦主任楊琳介紹,2023年重慶社會物流的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3.7%,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連續4年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在此基礎上,重慶全市物流市場主體超8萬個,線上物流企業746家,5A級物流企業達到10家,現代物流業助力實體經濟強筋健骨,實現高質量發展。

此外,重慶還依托通道樞紐資源優勢和“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高標准規劃建設重慶樞紐港產業園。目前,該產業園已集中簽約開工項目47個,總投資額達到444億元。

重慶在物流發展上,有很強的優勢

“重慶在物流發展上,有很強的優勢。”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秘書長李志民認為,當前國際物流格局正在發生變革,重慶擁有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四向物流通道,這為重慶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提供了重要支撐。

崔忠付持類似觀點。他認為,重慶作為西部工業重鎮和內陸開放高地,承擔著重要的物流組織和樞紐的功能。近年來,重慶依托產業底蘊,在強化物流主樞紐功能,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創新協調機制,打造區域共享共建循環樞紐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重慶應該如何發揮區位優勢加速構建現代化物流體系?嘉賓們不約而同地提到了西部陸海新通道。

“重慶對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物流貢獻度非常高。”崔忠付說,重慶后續可以繼續以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為牽引,發揮好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紐帶作用,面向全球打造國際互聯互通開放樞紐。

李志民表示,重慶可以發布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50強名單,引導培育壯大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貨運代理市場的主體,打造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標志性成果。

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理論委員會經濟金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宋吉說,老撾非常贊賞重慶在陸海新通道建設方面的成績。后續,老撾希望依托陸海新通道、中老鐵路,深化與重慶在物流領域的合作。

加快探索陸上貿易規則,為通道建設服務

除了西部陸海新通道,與會嘉賓還在很多方面為重慶現代物流業發展建言獻策。

李志民認為,重慶應該加快探索建立陸上貿易規則,讓這些規則為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發展提供支持與服務。此外,重慶應主動參與到中國國際貨運代理法的修訂。

“這部法律1995年制定,目前國務院准備對其進行修訂。”李志民說,重慶可以將建設開放通道時掌握的信息貢獻出來,幫助完善法律條款,比如通道運行過程中的關鍵環節、要點等。

崔忠付建議,重慶要創新物流服務模式,挖掘一批企業降低物流成本的典型場景,總結一批現代物流支撐現代化產業發展的典型。同時,要在物流領域加強數字化建設,通過科技賦能,提升現代物流業的發展。

中國宏觀科技研究院(國家高端智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汪鳴建議,重慶應重新認識供應鏈對物流能力的提升作用,逐步建立跨產業、跨區域、跨國的供應鏈生態圈,在提升物流能力的同時,提升物流產生的價值。

“西部陸海新通道就是一個跨區域的產業鏈供應鏈系統,通道沿線的各樞紐節點,都在利用這條物流通道,為當地的產業鏈供應鏈提供物流服務。”汪鳴說。(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楊駿)

 

相關新聞>>>

2023年度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指數報告發布

同比增長12.1%,呈現三大特點

本報訊 (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楊駿)5月24日,第六屆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2023年度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指數報告(以下簡稱指數報告)正式發布。指數報告顯示,西部陸海新通道正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指數以發展規模、發展質量、競爭力為三大主線,全面評估通道建設的進展和成效。指數由3個一級指數、13個二級指數和31個三級指標構成,以《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發布時間為基期,以100為基准。

2023年,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指數為151.5點,較2022年的135.2增長12.1%,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反映通道建設呈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具體來看,呈現三方面的主要特點——

一是通道規模指數穩步增長。由2022年的156.8上漲至163.6,同比增長4.3%,反映出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持續完善。在此背景下,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跨境公路班車等物流規模都有大幅上漲,2023年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到發合計11680列,運輸集裝箱58.4萬標箱,同比增長7%。

二是質量指數穩中有升。由2022年的111.3微升至111.6。其中,對外開放指標表現亮眼,為109.5,同比上漲10.2%,反映出通道沿線地區與東盟國家經貿往來加速升溫。2023年通道沿線省區市與東盟十國進出口規模達到9115億元,同比增長3.3%。

三是競爭力指數加倍提升。由2022年的125.6大漲至159.2,同比增長26.8%。物流成本、服務能力、通關便利化、港口競爭力指標都實現了不同程度增長。其中,通關便利化指數為439.8,同比增長321.9%。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