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健康日:守護腸健康,健康“腸”相伴
主持人:大家好,歡迎觀看人民網健康視頻節目,我是主持人文彥。
腸道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更是營養吸收重要、關鍵的器官。如何做好腸病的“防”和“治”?在5月29日“世界腸道健康日”來臨之際,我們來到重慶東大肛腸醫院,邀請到該院肛腸科主任李鋼,和我們聊一聊相關話題。
主持人:李主任,您好!
李鋼: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李醫生,為什麼會有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個大腦”這種說法呢?
李鋼:我們人體所攝入的食物中,絕大部分營養物質都要依靠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腸道健康可謂是維持機體正常生命活動的基礎。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腸道是通過腸道菌群承擔機體一系列的生理功能,除了上述提到的消化吸收功能,腸道還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具有重要的免疫調節作用﹔之所以說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個大腦”,因為它擁有自己獨立運行的神經系統,發揮調節消化、排泄等功能﹔此外,腸道還承擔內分泌代謝、毒素轉化等一系列復雜的生理作用。腸道與肝臟、腎臟,甚至是肺臟、情緒心理之間都存在著密切的相關性。
主持人:健康的腸道有哪些標志呢?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標准來評判呢?
李鋼:症狀是最直觀的判斷方法,例如,是否存在腹痛、腹脹等腹部不適的症狀,也可通過觀察糞便形態、排便習慣進行判斷。若無上述情況的發生,表明腸道處於相對健康的狀態。
借助醫學檢查手段,通過腸鏡檢查、糞便隱血試驗等一些醫學手段進行監測。
主持人:這麼說來,腸道健康對維系整個人體健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腸道不健康,具體會導致哪些疾病呢?
李鋼:一旦腸道菌群失調,就會導致一系列的疾病,第一類消化道疾病:腸道菌群失衡造成腸道環境改變,誘發炎症性腸病、腸易激綜合征等腸道疾病,嚴重時還可能引發結直腸癌等惡性疾病。
第二類肝病:肝臟與腸道之間存在著廣泛而密切的相互交流,即“腸—肝軸”,研究証實,多種肝病的發生都伴隨著腸道屏障受損和腸—肝軸的紊亂。
第三類神經精神類疾病:孤獨症、阿爾茲海默症等一些退行性疾病可能與腸道菌群失調相關。
第四類代謝性疾病:研究表明,腸道菌群改變作為病因參與肥胖、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發生、發展。
主持人:日常生活中,影響腸道健康的危險因素有哪些呢?
李鋼:隨著年齡的增長,腸道功能可能會隨之下降,也會對腸道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濫用抗生素會殺傷腸道中的有益菌,導致腸道菌群失衡,影響腸道功能﹔長期食用油炸、腌制、燒烤等食物,抑或是頻繁飲酒、暴飲暴食、過度節食、久坐不動等不良生活習慣可能誘發腸道疾病﹔工作壓力大及焦慮和抑郁等心理狀態也可能對腸道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其他因素包括減肥、食品污染等也是影響腸道健康的重要因素。
主持人:為什麼許多結直腸癌發現時往往是中晚期呢?
李鋼:這是因為結直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有的即使有輕微症狀也容易被忽視和沒有引起重視,如:出現便血、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便秘和腹瀉交替等症狀。
發展到症狀明顯如出現粘液血便、墜脹、排便困難、消瘦、貧血等報警信號的時候,可能已經到了進展期(中晚期),因此,結直腸腫瘤早期的預防篩查工作尤為重要。
主持人: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預防或者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生?
李鋼:依據《國內外消化及腫瘤學術指南》,結直腸癌有三級預防,我們今天主要講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一級預防重點是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包括生活方式調整、健康的飲食習慣和排便習慣、加強體育鍛煉、減少紅肉(牛肉、羊肉、豬肉)以及腌制熏制肉品的攝入,增加膳食纖維,維生素、脂肪酸、奶制品、全麥食品及鈣劑的攝入、戒煙戒酒、情緒調節等﹔二級預防主要是定期檢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高危人群如有多發性息肉家族史、家族有腸癌病史、自身有其他惡性腫瘤史、年齡大於40歲、過度肥胖等高危人群,要定期腸鏡檢查,若鏡下發現有結直腸腺瘤、息肉等予以早期切除,以免進一步發展。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謝李主任的分享,同時也感謝大家的關注,再見!
李鋼:再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