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技術轉化為“活資產” 明月湖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變現

今年2月,國家知識產權局等五部門印發《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計劃實施方案》,提出引導中小企業深度參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盤活工作,推動企業需求與技術供給精准匹配、有效對接。6月3日,記者從兩江協同創新區獲悉,一批明月湖畔的科研機構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變現,越來越多的好技術正轉化為“活資產”。
中科計算技術西部研究院(下稱西研院)專注於智能AI、物聯網和大數據等領域創新研發,專利技術富集。今年以來,該院積極探索以知識產權轉讓和知識產權作價入股,拓寬科技成果轉化渠道。
通過知識產權實繳的政策,西研院將院屬《分布式深度學習推理雲平台任務調度方法》《一種用於分布式訓練的通信方法及系統》等專利技術由第三方評估機構作價25萬元,順利轉讓給中科弘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截至目前,西研院有數個發明專利被轉讓或作價入股,合同作價金額200多萬元。
又如,通過儀器設備進行低成本、快速篩查是及時發現足型問題的有效方法,可以服務大批青少年兒童。針對青少年的足型問題,重慶生物智能制造研究院團隊進行了近2年的深入研究,沉澱了多項專利技術。但過往,這些技術因為缺乏硬件和渠道支撐,無法變現,隻得束之高閣。
重慶生物智能制造研究院研發部副主任劉應瑞介紹,面對研究院客觀存在的短板,團隊轉換思路,以技術入股的方式與重慶凱聞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重慶黎曼醫療設備有限公司達成“技術+硬件+渠道”的三方合作。
據介紹,上述三方採用先進的人工智能圖像識別技術,利用先進的人工智能目標檢測和實例分割技術,訓練出能精確檢測並分割出各種足型的深度神經網絡,對足型的檢測與分割准確率達到99.3%。2023年,三方合作開發出足底快速檢測設備。開發過程中,還形成了《一種足底圖像快速採集裝置及足底檢測系統》《一種基於實例分割算法的足弓指數計算方法》等多個專利。
據了解,足底快速檢測設備已在2023年下半年上市銷售。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專利技術轉讓和設備銷售,預計到今年年底,營收有望突破百萬元。(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申曉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