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推薦

改善收費站“小假大堵”

重慶年內建成495條高速智能車道

2024年06月04日08:38 | 來源:重慶晨報網
小字號

自助收費機器人、車型識別機器人、遠程特情處理系統……6月2日,來自市交通運輸委消息稱,為有效改善主線收費站“小假大堵”的狀況,我市已全面推廣智慧收費站、智能車道建設,預計年內將建成495條高速智能車道,佔常開MTC(混合車道)的70%。如G65包茂高速重慶至武隆段,沿線收費站通過實施准自由流收費、無人智能車道、廣場及連接道智能誘導、擴寬車道提高通過能力等內容,預交易系統已通過部級第三方測試,提升ETC交易速度20%,提高MTC自助車道使用率35%。九永、長合、萬州環線、江瀘北線、銅安5條高速公路沿線22個收費站、52個收費車道,全部完成智能化收費改造。

據介紹,通過試點項目數字化升級改造,G65包茂高速重慶至武隆段智慧化管理水平顯著提高。2023年的交通事故率比2022年下降12%,實現了故障告警、巡查維修、驗收等全流程管理,維護效率也提升了16%。

(新重慶-上游新聞記者 黎靜)

新聞延伸

重慶高速公路智能收費站有多智能 記者帶你一探究竟

6月2日,來自中交一公局集團重慶運營區域總部消息稱,九龍坡至永川、長壽至合川、萬州環線、江津至瀘州北線重慶段、銅梁至安岳重慶段等5條高速公路全部完成智能化收費改造,沿線22個收費站、52個收費車道全部實現智能化運行,單車通行效率約提升20%。智能收費站如何智能?日前,記者來到重慶高速公路車流量較大的收費站——S7高新南收費站一探究竟。

智能收費機器人上崗

單車10秒鐘完成繳費

S7高新南收費站,即原S5九龍坡收費站,節假日單日最高車流量超過6萬輛次。

該收費站共設28個收費車道,9進19出,其中9個進口車道包括5個智能化車道和4個ETC車道,人工車道已經被智能化車道代替。

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收費亭,每個收費車道上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增加了多台智能設備:黃白相間的智能收費機器人,車型識別機器人和無感車檢器等,科技感十足。

其中,智能收費機器人高2米、寬0.9米,穿著橙白相間的“衣服”,直直地站立在收費車道一側。

記者看到,一輛小轎車緩緩駛入該收費站,司機將卡插入智能收費機器人后,系統自動完成車牌識別、費用支付等環節后,瞬間就抬杆放行,無須人工協助,該車通行時長不到10秒。“智能收費機器人十分智能,完全能代替人工。司機5秒鐘可完成取卡,10秒鐘就能完成繳費,即使沒有辦理ETC的車輛,也可走智能化車道。”現場負責人告訴記者。不僅如此,智能收費機器人還可提供智能語音客服,為駕駛員及時提供使用引導和特情處置服務,如果司機按了求助鍵,還可尋求收費站工作人員的幫忙。

無感車檢器

讓故障維修由1—2天縮短為幾分鐘

司機實現快速繳費、通過,除了智能收費機器人的功勞,還有車型識別小黃人和無感車檢器的“助攻”。

車型識別機器人,身高1.6米,頂部兩個大“耳朵”,可為下方的三個“大眼睛”(攝像頭)遮風擋雨,“腹部”配有兩個長長的夜間補光燈,全身穿著黃色衣服。當車輛進入收費車道后,車型識別機器人通過3個攝像頭,可全方位掃描車頭車身車尾,實時將車輛信息傳回后台,系統就可自動判斷車輛車型,精准計費。如果是在夜間,夜間補光燈會自動判斷來車,並啟動照明,以提升攝像頭識別精准度。設在收費道上的無感車檢器,可以實時檢測車輛是否進入收費車道指定區域,以便提前啟動收費系統。“現在無感車檢器代替了設在車道地下的感應線圈,即使設備出現故障,工作人員在幾分鐘內就可完成更換,維修效率大大提高。”現場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以前,埋在收費車道地下的感應線圈,若出現故障,工作人員必須封閉車道、對車道“開膛破肚”,前后需要1到2天時間,嚴重影響收費通行效率。

遠程特情處理終端

一天能處理突發事件500起

“師傅,麻煩你把臨時車牌對著攝像頭出示一下!”6月1日上午10時許,一輛小轎車緩緩駛入S7高新南收費站出口。因是臨時牌照,車輛進入收費站,需填寫相關信息,系統無法自動抬杆通行。司機輕按智能收費機器人的求助按鈕,設在收費站監控室的遠程特情處理終端的值班人員,立即收到求助信息並發出遠程對話,根據司機出示的車牌在后台完成相關信息的輸入。前后不到30秒,就完成了對車輛的放行。

中交一公局集團重慶運營區域總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改造之前,對應的車道故障由對應的收費亭工作人員來解決,即一對一解決特情、效率很低。現在遠程特情處理終端,實現1人監管多個收費車道運行情況,並對繳費、取卡操作進行語音指導,以及對臨時號牌車輛通行進行處理。

據介紹,S7高新南收費站遠程特情處理終端隻有兩個人值班,可監控所有自助車道,遠程處理車輛通行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一天最多能處理特情事件500起,也助力收費車道從“人工值守”到“無人值守”的轉變。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楊永芹

相關新聞

武兩高速全線最長隧道右洞貫通

6月3日,伴隨著一聲炮響,武隆至兩江新區高速(以下簡稱武兩高速)雪峰山隧道右洞順利貫通,為全線如期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武兩高速雪峰山隧道位於武隆區,全長9109米(左右線合計),是武兩高速最長隧道,由中鐵八局參建、中鐵二院設計。中鐵八局武兩高速公路項目部總工程師黃忠介紹,雪峰山隧道右線長4559米,最大埋深約396米,地質變化頻繁,岩體破碎、圍岩節理裂隙發育且呈水平狀態,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在施工過程中,隧道開挖面出現瓦斯。”黃忠說,為了確保后期施工及運營的安全質量,項目立即組織專家,開展專項評估,在掌子面進行超前探孔,實時監測洞內各部位瓦斯氣體含量,及時修正完善施工方案。此外,項目部還積極採用“四新”技術,不斷優化過程施工方案和管理方法,為隧道施工提供技術保障和后勤支持,確保隧道安全順利貫通。

據了解,武兩高速起於平橋鎮南側G69南涪高速公路岩口隧道,終點與南兩高速相接,全長36.7公裡。項目建成后,武隆到中心城區的車程可縮短至一小時,同時串聯繞城高速、南兩高速和三環高速。

新重慶-華龍網記者 劉艷

(責編:黃凌、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