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推薦

渝新攜手 跨越山海赴未來

2024年06月06日08:17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重慶與新疆,一個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正全力打造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和內陸開放綜合樞紐,一個位於古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千百年來使者相望於道,商賈不絕於途,是我國西向開放的橋頭堡。

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近年來,渝新跨越千裡,在能源互補、通道物流、算力支撐等領域合作全面鋪開,加快匯聚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重要力量。

“疆電入渝”帶來“及時雨”

“疆電入渝”工程建設如火如荼,不斷刷新“進度條”。

在距離新疆哈密市伊吾縣40公裡的工地上,一座座重60.33噸、相當於20層樓高的鐵塔,在戈壁灘上傲然站立﹔在重慶合川區香龍鎮,疆渝特高壓接入重慶的第一站——香山接地極已經完成基槽開挖,即將進入鐵塔組立階段。

“疆電入渝”工程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在新疆哈密、重慶渝北各新建1座換流站,線路途經新疆、甘肅、陝西、四川、重慶5個省區市,設計輸電能力800萬千瓦,動態投資286億元。同時,這一浩大工程還包括配套電源,將在新疆哈密新建電源1420萬千瓦,總投資約700億元。

“根據規劃,該工程將在2025年底前整體投運,屆時將為重慶每年新增電量供應360億千瓦時以上,超過全市1/4的用電量。”市能源局局長王祖勛說,這就像為重慶電力“旱情”下了一場及時雨。

為啥這樣說?從資源條件看,重慶水力發電資源開發幾近極限,風電、光伏發電剩余技術可開發量有限,2025年重慶市電力缺口預計達到1000萬千瓦。重慶新增能源需求必須依靠外來。經初步測算,到2027年、2030年,我市能源對外依存度將分別達到72%、75%。

更為嚴峻的是,未來全國大型清潔能源送出基地主要集中於西北地區和西藏,而各地“搶電大戰”愈演愈烈,“外電入渝”輸電通道競爭壓力逐步加大。

由此,“疆電入渝”工程,成為重慶“外電入渝”的關鍵落子。但如此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工程,為什麼直到去年才動工?

事實上,早在十年前,“疆電入渝”的構想就已然提出,但受制於龐大的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和電力輸送損耗等難題,項目遲遲未能落地。

火電是重慶市內第一大能源。過去幾年,渝新兩地的主要合作就是把新疆的煤送到重慶發電。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疆煤入渝”數據逐年增長,分別為236萬噸、293萬噸、376萬噸,佔全市煤炭消費總量比例為4.7%、5.7%、6.9%。

如今,隨著特高壓技術的不斷成熟,清潔電力從哈密出發,跨越天山、穿過河西走廊、翻越秦嶺,隻需7毫秒便可抵達重慶,“電力高速公路”跨越千裡,讓“疆電入渝”的藍圖變為現實。

除了“疆電入渝”工程,新疆(南疆)送電川渝工程的前期工作也已全面展開。根據規劃,該工程將在新疆巴音郭楞州若羌縣建設配套電源基地,新建1條±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落地川渝地區,大幅緩解重慶電力短缺壓力。

王祖勛介紹,未來重慶將加快推進“疆電入渝”工程,與四川共同爭取盡快實施“新疆(南疆)送電川渝工程”,加快落實重慶與新疆500萬噸煤炭產能置換工作,共同爭取國鐵集團及相關合資鐵路運營方酌情下調運費,提升疆煤入渝競爭力,持續夯實重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聯手打通國際物流大動脈

6月4日上午,新疆重慶攜手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聯運班列,從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中歐班列集結中心駛出,經由重慶集結后,發往東南亞國家。

謀求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疆和重慶有著共同的志向:以大開放促進大開發,從開放末梢走向開放前沿。

由此,聯手打通國際物流大動脈,成為兩地共同的選擇。

事實上,攜手在西部地區打通通江達海的物流通道,渝新兩地已經合作了13年。

2011年3月,作為國內開行最早的中歐班列,中歐班列(渝新歐)首次從重慶始發,經新疆出境,抵達德國杜伊斯堡。

2019年10月,重慶、新疆等西部地區12省區市和海南省、廣東省湛江市,在重慶簽署框架協議,合作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

2020年12月,新疆國際陸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陸海新通道運營新疆有限公司。

2022年,渝新兩地成功開行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雙向班列,打通了新疆經重慶至廣西欽州港的“南向出海”新線路。

2023年8月,重慶渝新歐公司與新疆喀什當地企業合資設立公司,推動“中吉烏”公鐵聯運發展。

13年過去,這條在西部地區日益繁忙的國際物流大通道,結出累累碩果。截至2024年3月底,重慶經新疆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口岸出境的中歐(中亞)班列,累計超過1萬列。

如果說,馳騁歐亞的中歐班列成為重慶與新疆開展國際貿易的紐帶,那麼西部陸海新通道,就把中歐班列影響力進一步延伸到東盟地區和RCEP成員國。

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雙向班列已開行,新疆至越南海防、菲律賓馬尼拉北港的班列以及東盟至中亞跨境白糖班列已開通。新疆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2023年共運輸集裝箱522標箱、貨值0.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21%、350%。

以新疆、重慶為樞紐節點,西部陸海新通道與中歐(亞)班列聯結起中亞與東盟,讓優質商品更加便捷地跨越山海、走向世界。

以新疆番茄醬為例,自去年6月開始運抵重慶無水港集結,運至廣西北部灣港下海,最終抵達菲律賓馬尼拉北港及歐洲葡萄牙裡斯本等地,總共經西部陸海新通道出口運輸已超過3000噸。

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米本家表示,未來,重慶將與新疆攜手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依托跨區域綜合運營平台,加快建設中歐班列重慶集結中心和烏魯木齊集結中心,擴大重慶同中亞、歐洲經貿交流﹔將探索開行重慶—新疆—中亞“鐵公鐵”聯運,發展中吉烏線路,推動中歐班列南通道合作,持續提高西部地區對內對外開放水平。

產業合作“多點開花”

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全面開啟,算力就像工業時代的電力一樣,成為關鍵生產要素。

各地都高度重視算力的發展。比如,重慶渝中區目前已形成以工業軟件、信息技術服務、區塊鏈等為主的軟信產業集群,2023年,該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1.3%,算力需求井噴。

而遠在千裡之外的哈密,正積極參與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可滿足智算、超算等多場景多應用算力需求,自然成為渝中的合作目標。

為此,重慶依托國內頭部算力企業視聯動力研發中心,利用具有國密算法加密能力的“V2V視聯網”協議技術,共同布局覆蓋渝中—哈密的算力網。

建設基於視聯網技術的西部算力大通道,正是新疆算力入渝的關鍵鏈路通道。據了解,視聯網與算力網的融合可以將數據在4000公裡距離的往返時延控制在30毫秒以內,有效滿足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算力用戶的需求。

這樣的協作,還有很多。目前,重慶正牽手新疆共建算力網體系,聯合視聯動力、中交信通等企業,積極對接新疆哈密等西部地區算力服務商,實現算力資源共享共用,構建西部算力協同機制。同時,重慶還組織了七騰機器人、特斯聯、北大大數據研究院等10余家企業,依托國家(西部)算力調度平台,試用新疆哈密市伊吾縣智算中心算力。

未來,重慶還將全力支持兩地算力企業聯合對接西部地區算力服務商,探索渝新兩地算力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建設運營新疆算力項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重慶還將推動AI服務器研發生產制造合作,支持重慶產AI服務器銷往新疆,形成AI服務器研發生產在重慶、智算中心在新疆、算力用戶在重慶的產業格局,形成渝新產業良性互動。

除了以算力為依托的數字產業正在渝新兩地加快推進,近年來,渝新經貿往來正呈現“多點開花”的局面。

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新疆企業來渝投資項目22個,簽約項目正式合同額143.29億元,涉及能源、材料、化工、文旅、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其中巫溪至巫山高速公路(巫溪段)建設項目、綦江新型建材產業園項目等正有序推進。

據悉,未來,重慶將持續加強與新疆的產業合作,推動重慶“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與新疆八大產業集群對接,共同建設產業鏈條,共同推進現代服務業,共同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共同開拓國際國內市場。(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唐琴)

(責編:黃凌、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