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動態聚焦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成渝古道保護成果展示暨千年榮昌·歷史文化周活動啟動

2024年06月08日20:08 |
小字號

成渝古道文化旅游發展聯盟合作簽約。主辦方供圖

成渝古道文化旅游發展聯盟合作簽約。主辦方供圖

千年非遺城,繁榮昌盛地。6月8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成渝古道保護成果展示暨千年榮昌·歷史文化周活動在榮昌區安陶小鎮開幕。

本次活動由重慶市文旅委、四川省文旅廳、榮昌區委區政府聯合主辦,在榮昌區安陶小鎮、夏布小鎮及轄區21個鎮街舉行,為期11天。

活動以“文化+”為主線,融入旅游、美食、藝術、體育、招商等多種表現形式,共策劃“開幕式”“成渝古道文化生態保護成果展”“千年榮昌·千年陶”“千年榮昌·消費季非遺購物節”“千年榮昌·歷史文化名城”“千年榮昌·運動健康”“千年榮昌·新質綻放”“千年榮昌·聯動共情”8個系列44項子活動,將展現一場精彩紛呈的文體旅商盛宴。

非遺巡游展演隊伍與市民、游客同樂。主辦方供圖

非遺巡游展演隊伍與市民、游客同樂。主辦方供圖

川渝多方聯動 共推成渝古道文化發展

開幕式上,舉行了成渝古道文化旅游發展聯盟合作簽約。該聯盟由四川省資陽市、內江市、龍泉驛區、簡陽市文化旅游局和重慶市合川區、永川區、大足區、璧山區、銅梁區、潼南區、榮昌區文化旅游委、重慶高新區公共服務局組成,多方約定共謀“一盤棋”、聚焦“一體化”,健全合作機制,突出區域協同,集約共用宣傳資源,活化利用成渝古道歷史人文資源,搭建多層次交流平台。

據悉,成渝古道始於漢、成型於唐宋、興盛於明清,從成都的錦官驛到重慶的朝天驛,全長1080裡。在這條古道上,歷史遺存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民間藝術、民俗風情、傳統技藝等多元文化元素交相輝映。

榮昌作為成渝古道上的重要節點城市,是巴蜀多元文化的關鍵交融地、移民填川歷史的重要遺存地、重要非遺的集中彰顯地、畜牧文化的重要發展地、愛國民族精神的杰出傳承地。

此外,活動現場還舉辦了成渝古道文化生態保護成果展,展出時間從8日持續到18日,匯集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帶沿線12個地區圖文資料,觀眾可以直觀感受成渝古道沿線的發展與變遷。

巡游隊伍走過陶寶古街,游客紛紛拍照留念。主辦方供圖

巡游隊伍走過陶寶古街,游客紛紛拍照留念。主辦方供圖

創新場景呈現 探尋陶文化千年傳承密碼

千年榮昌·開窯記暨民俗文化巡游展演也於當天早些時候展開。流傳千年的窯王祭祀大典在陶寶古街火神廟再現,集結100余名匠人,創新演藝方式,還原榮昌窯王祭祀場景,傳承傳統民俗文化。

陶寶古街上,300余人的非遺巡游展演隊伍熱鬧非凡,窯王、窯工、旗手、貨郎等各類NPC與游客親密互動。開窯活動中,16口柴窯6000余件作品陸續開窯,“入窯一色,出窯萬彩”,見証泥與火帶來的色彩傳奇。

據悉,為方便游客快速了解開窯信息,榮昌區還上線了“榮昌開窯記”小程序,小程序設置活動資訊、匠人信息、窯口地圖、美食美景、線路住宿等板塊內容,為游客線下參與開窯活動提供多方保障。

據悉,活動期間還將舉行安陶小鎮AAAA授牌儀式、陶藝制作大賽、國際陶藝展、陶藝研學體驗等活動,發布《加快集聚榮昌國家級非遺人才十條措施(試行)》等政策,讓文化守得住、傳得廣、用得活。

挖掘文化資源 推動文體旅商融合發展

為持續擦亮“千年榮昌”歷史文化名城名片,做大做強“千年榮昌”文旅品牌,本次活動還將陸續開展《千年榮昌》主題曲發布、榮昌歷代書畫作品展、濃情端午音樂會、成渝地區喜劇幽默節目演出、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主題講座等活動。其中,重磅推出的《千年榮昌》文旅主題曲由作詞人梁芒、作曲家楊飛、歌手陳宏凱等“大咖”聯袂創作,以榮昌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以及開放包容奮進的城市性格奏出大氣磅礡的樂章。

此外,活動期間,文體旅商系列活動豐富多彩。在體育賽事上,將舉辦端午龍舟賽、10公裡全民健身跑、青少年圍棋比賽,以運動健康理念推動體育文化、體育消費、體育產業發展﹔在商品消費上,將舉辦千年榮昌·成渝古道特色集市、非遺美食購物節暨電商資源對接活動、重慶農產品直播帶貨及品牌推廣大會,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推動消費升級﹔在招商引資上,將開展第二季度工業項目集中簽約、開工、投產活動,奔赴全國各地進行招商,持續叫響“123456”營商環境品牌。

此外,榮昌全域21鎮街也全面參與,盤龍夏布織造技藝大賽、吳家雙城燒烤文化節、雙河及古昌纏絲拳展演普及、銅鼓花椒節等“文化+”活動,從榮昌全域范圍全面挖掘文旅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周活動內涵。

下一步,榮昌將持續擦亮“千年榮昌”品牌,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縱深推進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以“文化+”賦能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李波)

新聞多一點:

活動當天,榮昌區還發布了《加快集聚榮昌國家級非遺人才十條措施(試行)》。措施分為十個部分,共28條政策及保障舉措。

一是“聚集人才學習非遺技藝”。提出支持畢業5年內高校畢業生、縣級及以上非遺傳承人(工藝美術師)、其他社會人才來榮昌學習榮昌陶、榮昌夏布、榮昌折扇3項舉措,吸引更多人才學習傳承榮昌三大國家級非遺。

二是“支持人才開設非遺工作室”。提出支持人才在榮昌區安陶小鎮、夏布小鎮、萬靈古鎮、古佛山景區或指定的重點文商旅發展集聚區,開設榮昌陶、榮昌夏布、榮昌折扇非遺工作室,以及非遺主理人品牌店3項舉措,吸引更多人才推動榮昌三大國家級非遺發展。

三是“鼓勵人才傳承非遺技藝”。提出支持非遺傳承人開展師帶徒、吸納高校畢業生實習或者留用,以及“非遺工坊”人才在區內學校開展傳承3項舉措,鼓勵榮昌三大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持續做好非遺保護傳承。

四是“加快現有人才培育提升”。提出支持現有人才的技能培訓(學歷教育)、等級評定2項舉措,激勵榮昌三大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不斷自我提升。

五是“大力聚集高層次人才”。提出支持引進省級及以上非遺傳承人(工藝美術師)、書畫家人才、其他高層次人才3項舉措,激發高層次人才在榮昌三大國家級非遺領域的創新活力。

六是“支持引進設計和營銷人才”。提出支持引進或培育從事藝術陶瓷設計、夏布衍生品設計、折扇設計工作的設計人才,以及非遺產品營銷人才2項舉措,持續提升榮昌三大國家級非遺產品的品質和市場美譽度。

七是“支持學校培養后備人才”。提出支持區內專科及以上高等院校開設陶藝、工藝美術專業,榮昌職教中心辦好陶藝專業,區內中小學校開設非遺課堂3項舉措,為榮昌三大國家級非遺保護傳承利用培育更多后備人才。

八是“鼓勵人才開展非遺研究”。提出支持人才強化對榮昌陶、榮昌夏布、榮昌折扇的工藝、理論、學術研究3項舉措,吸引多方人才合力推動榮昌三大國家級非遺理論成果的發展。

九是“支持人才開展非遺宣傳推廣”。提出支持非遺人才積極參賽、參展,以及建設非遺主題民間博物館3項舉措,進一步做好榮昌三大國家級非遺的宣傳推廣。

十是“強化服務保障工作”。提出強化經費保障、兌現程序等3項舉措。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