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健康>>資訊

萎縮性胃炎如何“逆轉”?鬆山醫院:根除幽門杆菌是關鍵

2024年06月11日11:44 |
小字號

脹氣、反酸、打嗝,胃老是不舒服,前往消化內科檢查,被告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好好的胃,怎麼就萎縮了?聽說這是癌前病變?今天就跟著重慶鬆山醫院消化內鏡中心副主任醫師周銀斌一起來了解一下。

好好的胃,為什麼會萎縮?

萎縮性胃炎也稱胃萎縮,這種胃炎除了有炎症表現外,還有胃黏膜腺體萎縮,以及上皮細胞類型改變(即腸上皮化生,指原有的胃黏膜上皮細胞被類似腸黏膜上皮細胞所替代的一種病理改變)。

整個萎縮過程,就像土地發生水土流失。當胃黏膜遭受反復損害時,就會導致其固有的腺體萎縮、減少,黏膜層變薄、變“貧瘠”。

萎縮性胃炎。重慶鬆山醫院供圖

萎縮性胃炎。重慶鬆山醫院供圖

萎縮性胃炎又可分類為自身免疫性萎縮性胃炎和環境性化生性萎縮性胃炎,常說的萎縮性胃炎,一般是指環境性化生性萎縮性胃炎。環境和飲食因素與此類萎縮性胃炎的發生息息相關:

幽門螺杆菌感染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幽門螺杆菌感染列為一類致癌因素,其在萎縮性胃炎的發生及癌變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當幽門螺杆菌在胃黏膜長期生存、繁殖時,可分泌細胞毒素相關蛋白、尿素酶、細胞空泡毒素等物質,久而久之造成胃黏膜受損。

不良飲食習慣

喜食高鹽、刺激性食物,過度飲酒,水果、蔬菜攝入量少等,都可能導致胃黏膜的損傷。

慢性膽汁反流

胃腸道動力異常、肝臟和膽道疾病以及遠端消化道梗阻時,可以引起膽汁反流。

膽汁中的膽酸、膽鹽等會破壞上皮細胞脂蛋白,長期反復刺激或發展為萎縮性胃炎。

萎縮性胃炎離胃癌有多遠?

萎縮性胃炎主要表現為食欲減退、惡心、噯氣、胃灼熱、上腹持續或間斷性脹滿,少數患者可發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貧血等情況。但,早期也可能沒有症狀。

胃鏡檢查和胃黏膜病理活檢是診斷萎縮性胃炎最可靠的方法

很多被診斷為萎縮性胃炎的患者會將其與胃癌劃等號,並因此焦慮不安。萎縮性胃炎是胃癌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胃癌的出現也是如此。

一般來說,胃癌的大致發展過程是: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癌症。

胃癌發展進程。重慶鬆山醫院供圖

胃癌發展進程。重慶鬆山醫院供圖

其中,由萎縮性胃炎發展到胃癌,往往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能夠及時發現,及時干預,那麼就有可能延緩疾病的進展,從而避免發展為胃癌。

萎縮性胃炎,可以“逆轉”嗎?

萎縮性胃炎治療遵循個體化原則,消化內科醫生會盡可能針對病因進行診療。但如果發現有幽門螺杆菌這一致病因素,應盡快消除。根除幽門螺杆菌可以使部分萎縮性胃炎逆轉、轉化為淺表性胃炎或被治愈。

同時,內鏡下治療發展迅速,如內鏡下射頻消融術,通過射頻電流產生凝固壞死而消除病變的一種內鏡微創治療技術,為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案。

此外,以防萬一,定期檢查隨訪也很重要。基於萎縮的嚴重程度、腸化范圍和胃癌危險因素(如胃癌家族史),無胃癌家族史的萎縮性胃炎患者(胃竇和胃體均存在重度萎縮性改變或腸上皮化生),建議每2-3年進行1次色素放大胃鏡檢查。有胃癌家族史的晚期萎縮性胃炎患者,每1—2年1次色素放大胃鏡檢查。(重慶鬆山醫院)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