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酉陽縣推動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
古村寨涌動新活力
位於酉水河河灣的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河灣村。 |
重慶酉陽龔灘鎮江面扁舟。 |
村民在酉陽苗繡非遺工坊繡制產品。 |
龔灘鎮小銀村,吊腳樓群依山就勢。 |
龔灘鎮小銀村一角。 |
重慶酉陽何家岩村梯田。 |
山多,路比預計的更遠。兩天半的行程,往返竟超過1000公裡——這裡是地處武陵山區深處的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也是渝、鄂、湘、黔四省市接合部。若用一句話概括沿途所見,實在是:地無三尺平、抬頭巴掌天,九山一水一分田。
作為重慶市面積最大、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縣,酉陽歷史文化悠久、民族特色濃郁,加上地理條件的天然阻隔,令許多古村寨得以完整保留,一縣之域如今坐擁2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41個中國傳統村落、35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還傳承著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於斯長於斯、此次與記者同行的重慶市作協主席冉冉,形容家鄉為“渝東南多民族文化繁衍交融、生生不息的‘活化石’”。
認識到這筆“文化寶藏”所蘊含的巨大價值,自2022年入選全國首批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市、區)名單以來,酉陽縣委、縣政府堅持“保護為先、利用為基、傳承為本”原則,整合要素資源,圍繞傳統建筑修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提升、人居環境整治等實施了28類保護發展項目,讓傳統村落既各美其美又美美與共,擦亮這一沓“亮麗名片”,為全縣鄉村全面振興、城鄉融合發展提供重要助力。
山一程水一程,輾轉乘渡船、跋涉國省道、遠眺新高速,記者深入採訪酉陽傳統村落的保護、傳承和利用,也勾連起這片古老地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酉水河鎮·河灣村
水上人家,保護“活起來”
出縣城,車行一個小時,才到酉水河鎮。山南水北謂之陽,酉陽因之得名的“母親河”酉水河,便在眼前。
兩岸青山夾碧水,一江青綠被畫舫式的動力渡船攪出漣漪。“來,帶你體驗下啥子叫水上人家!”酉陽縣住建委副主任劉繼明熟練地接過“船把式”拋來的纜繩,牽引著熄火后的船緩緩靠岸,以免船底與碼頭石階磕碰,接著一躍登船,又把記者拉上去。
“開車繞路,短途還不如走水道,河灣村家家有渡船、人人拿‘駕照’”,船上,酉水河鎮鎮黨委書記戴超頗為自豪地介紹,全鎮7個行政村,就有5個獲評中國傳統村落,“當地有句俗語,‘人住灣、鶴住灘’,酉水河流到這裡向西拐了個彎,河灣裡不易發生水險,建村600多年來沒遭過災,真是古人的智慧!”
青山兩岸走、渡船畫中游,涼風扑面、好不愜意。順河而下二十來分鐘,一片依山就勢、鱗次櫛比的土家族吊腳樓群落便出現在拐彎處。
“保護為先,是我們的首要原則”,上岸,劉繼明帶記者邊走邊聊。酉陽縣集中連片保護傳統村落,因地制宜劃分出了酉水河流域示范帶,河灣村便是示范帶的樣板。訪民居、看院壩,“兩年來,我們集中開展了傳統建筑修繕、基礎設施補齊、公共服務提升等工作”,劉繼明如數家珍,“就說傳統建筑修繕,首先要摸清底數、測繪建檔,然后根據留存現狀、使用情況分類施策,按照祠堂、民居等不同功能明確保護方向,採取搶險加固、重點修繕、提升性能等措施……”
據酉陽縣住建委統計:全縣已有31個傳統村落通戶道路實現硬化,修繕民居306棟、2.4萬平方米,新改建主次干道、村內道路60余公裡,配套給排水管網6400余米,安裝公共照明設施3000余盞。
偌大河灣村,即便走訪一角,已嗅得到氤氳其間的濃郁土家生活氣息,歷史風貌與原住村民相得益彰——這裡的傳統建筑是活的。
步入彭氏祠堂,這裡已辟為展館,“土家源流”“山川地理”“宴饗四方”“歌舞之鄉”等大量文獻實物,都是78歲的酉水河鎮中學退休老校長彭開福不辭辛勞整理收集的,“家鄉山好水好,我發揮點余熱算啥子,說出來你不信,我一輩子沒咋生過病!”
可不。登上當地配套修建的觀光步道,山林清香沁人心脾,不時偶遇碩大的鬆鼠。村民白友誼,一副好嗓子,從務農轉行做“伴游”,“幾時吹得木葉叫,隻用木葉不用媒”,“木葉情歌”等土家民歌嘹亮回響在山間。
“去年河灣村旅游人次近30萬,村民人均增收近千元”,戴超笑了——這不就是新業態嘛!
告別河灣村,白友誼在碼頭上遞給記者手工制作的土家火種包“柚子龜”,“銷路可好呢,下次初一、十五再來,帶你見識水上集市的盛況!”
麻旺鎮·光明村
路軌通衢,利用“火起來”
張海華總忘不了,10多年前返鄉時,從酉陽火車站到麻旺鎮光明村的10公裡路,開車走了1個小時。“全是爛泥坑,方向盤震得都不聽使喚。”
張海華生在這座有著400多年歷史的古村寨,大學畢業后曾就職於北京知名企業,后來回鄉創業。“利用國家級傳統村落改造資金,對所有房屋主體和院壩進行修復,進而引導鄉親們改造出80個房間120個床位,通過公司化運作打造民宿和銷售農產品”,視野開闊、性格活潑的她作為酉陽青創公司董事長,把研學、觀光農業、后備箱經濟搞得有聲有色——“如今路好了,到火車站隻要8分鐘,高鐵都通了!”
在張海華的示范帶動下,村裡有30多名年輕人瞄准商機、返鄉創業。就連上了年紀的孃孃們,也成批去重慶主城接受服務培訓,回來大開眼界:“重慶的樓好高喲,抬頭看又怕帽子掉下來”“起床把酒店的被子踢了,中午又變回原樣噻”……
酉陽是個好地方,長壽老人還真多,光明村的陶未知大娘101歲了,能吃能喝身體好,也成了游客眼中的“網紅”。
“對酉陽來說,搞好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有相當強的比較優勢。這不僅是一項工作,更是鄉村全面振興、城鄉融合的重要著力點,是全縣長遠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酉陽縣委書記祁美文對記者表示。
這不,酉陽成立了縣委書記、縣長任組長,18個縣級部門領導及鎮街負責人為成員的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工作領導小組,構建起“縣級抓總、部門主導、鎮街實施、村級細化”四級聯動工作機制,納入縣委、縣政府重要議事日程,主要領導多次實地調研,現場解決堵點難點。
尤其對於傳統村落如何可持續發展,酉陽突出“利用為基”,充分銜接當地正在推廣的“鄉村職業經理人”創新機制,深化傳統村落產權改革,通過“村企合作”“村銀合作”等模式盤活資源,培育休閑度假、特色農業等文旅農旅融合產業,讓老房子變身“黃金屋”,切實提升傳統村落可持續發展能力……截至目前,酉陽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已完成投資近2億元,花田鄉何家岩村推出“雲稻米認養計劃”將100畝古梯田搬上雲端助力村集體增收,木葉鄉大板營村建設高山生態標准化茶園已實現年銷售2000余萬元。
龔灘鎮·小銀村
高速飛架,傳承“走出去”
一路向西,又是另一番風貌:群山高聳、峻嶺深峽,沿著國道省道盤行,常與一條阿蓬江不期而遇,直至其匯入烏江處,龔灘鎮小銀村便到了。
保護早、開發好,信步石板街上,與一家家茶室、咖啡廳比鄰的,是土家織錦、木雕、編織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獨特的土家織錦“四十八勾”技藝,繡出的“椅子花”“扎土蓋”令游客們耳目一新,而80后、90后土家繡娘正在成為非遺傳承的主力。
據統計,酉陽縣已有51人獲評國家級、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發各類非遺文創產品200余種,深受市場歡迎。
邊看邊聊,聽龔灘鎮黨委書記何波講,龔灘原名龔湍,因古時候山石滑坡造成水險難行,反而形成了卸貨換船的重要轉運碼頭。后來國道修通,航運乃廢,一旁江水不復百舸爭流卻成為旅游畫廊。他指向不遠處,隻見去年底剛合龍的阿蓬江大橋凌空矗立,平均橋隧比佔八成的渝湘高速復線正加快建設,“橋尾就設了個高速出口,將來從重慶主城到咱這裡的時間會大大縮短!”
路的意義,在酉陽變得更大,內涵也更豐富。
就在5月中旬的好時節,冉冉陪著《民族文學》創作班的60多位學者作家走進龔灘,以詩篇為媒介,激活文化基因,賦能鄉村全面振興。來自四川的羅開蓮是這批“文化使者”中最年長的寫作者,她被這裡個性化的文創產品所吸引:“設計新穎,匠心獨運,是充滿溫度和記憶的傳承。”
搭上數字的快車道,走出去的步伐愈發提速。去年底,中國一鄉一品(酉陽)鄉村振興先行示范區啟動建設,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的企業投資考察團深入酉陽,將重點圍繞數字經濟賦能、文旅智慧平台等未來產業,打造具有全國辨識度的酉陽傳統村落傳承發展樣板,真正留得住鄉親、記得住鄉愁……
一路回味,告別酉陽。看著車窗外的山重水復,心頭豁然開朗:山中求路,不也是渝東南乃至武陵山區發展賡續的母題嗎?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08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重慶330家企事業單位為大學生提供超萬個實習崗位
- 人民網重慶6月12日電 (記者胡虹、實習生趙鑫)11日下午,2024年“青春建功新重慶”大學生實習“揚帆計劃”新聞發布會舉行。大學生實習“揚帆計劃”即日啟動,330家企事業單位提供10201個崗位。…
- 端午假期重慶累計接待國內游客701.44萬人次
- 游客在重慶歡樂谷體驗泰式主題玩法。景區供圖 人民網重慶6月10日電 (記者馮文彥)6月10日,重慶市文化旅游委員會發布消息,2024端午假期,重慶市累計接待國內游客701.44萬人次,同比增長9.5%﹔實現旅游總收入41.23億元,較2023年同比增長17.9%。…
- 群眾反映家門口道路安全隱患問題 獲積極回復
- 人民網重慶6月10日電 (陳琦)“學校周邊大貨車車速過快、人行道被車輛佔用、小區門口車輛違停嚴重”……近日,有不少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留言,反映家門口的道路安全隱患問題,給生活帶來了不少“煩惱”,得到當地有關部門妥善解決。 隱患一:學校周邊大貨車車速過快 回復:加強對該路段貨車整治,確保校園周邊交通安全 “巴南區瑞龍路,下午3-4點有不少大貨車通行,其車速快噪音大,且攜帶灰塵造成空氣污染,瑞龍路一帶有幾所學校,學校周邊白天時間,大貨車是否該禁止通行?”最近,重慶市巴南區一位網民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校園周邊大貨車通行有安全隱患一事。…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