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已建成老年助餐設施1578個,85%以上達到盈虧平衡——
社區老年食堂如何開穩走遠

六月十一日,金湯街社區老年食堂坐滿了食客。記者 張莎 攝\視覺重慶
隨著社區老年食堂發展進入快車道,我市各區縣積極探索多元化老年食堂運營模式,全市已建成老年助餐設施1578個,85%以上達到盈虧平衡。
發展社區老年食堂原本是為解決老年人“吃飯難”問題,后因其“性價比高、食品安全有保障、口味不錯”,也吸引了附近上班的年輕人、社區居民前來就餐。
用著干淨高質的食材,還要低於市場價售賣,社區老年食堂如何才能開得穩走得遠?記者就此走訪了其中3家。
一家網紅面館養活一個社區食堂
每到中午,江北區華新街街道橋北社區老年食堂人聲鼎沸、座無虛席。就餐人員約為“五五開”:一半老年人,一半年輕人。
提起社區老年食堂的由來,運營方——重慶董渝生餐飲有限公司董事長、“瘋狂掌門人”創始人龔洪明說,他經營的網紅面館2021年換址到華新街,開業即延續了火爆。
沒過多久,華新街街道、橋北社區找到龔洪明,不僅帶來一年5萬元的運營補貼,還承諾給予更多資源。雙方一拍即合,共同挂上了社區老年食堂的牌子。
轉型為社區老年食堂后,龔洪明拓寬營業范圍,除繼續銷售“網紅面”外,還加入了中餐、早點。針對老年人就餐,推出了1元大饅頭、4元小面、4元豆花飯、12元套餐和各種小碗菜。因地理位置優越、價格實惠、味道可口,前來就餐的人很多。
“我們這個社區老年食堂,可以說是靠網紅牛肉面養活的。”龔洪明介紹,橋北社區老年食堂的盈利和牛肉面息息相關——
首先,食堂以網紅面館引流,面世數年的“網紅面”粉絲群體龐大,98元一碗的“滿漢全席面”、82.5元一碗的“大碗英雄面”,火爆的時候一天能賣四五十碗,這類單價較高的市場化產品可平衡老年餐的成本。
其次,有食客覺得牛肉面好吃,想來拜師學藝,龔洪明順勢與街道、社區聯合探索出“社區食堂+學堂”模式,在1000多平方米的社區老年食堂開辟培訓區域,開展小面傳承培訓和就業幫扶。培訓收費6800元至3萬元不等,貧困對象和有突出貢獻志願者可免費培訓。目前,這個學堂已線下培訓1000余人。
此外,在華新街街道協調下,社區老年食堂的水電氣從商用變為民用,降低了運營成本。社區安排3名志願者,固定在就餐高峰期維持秩序,減輕了人力成本。
龔洪明透露,橋北社區老年食堂每月運營費用15萬元,可盈利兩三萬元,其中“網紅面”和培訓各佔盈利點的50%、40%。
今年4月,橋北社區老年食堂單日人流量突破3000人次。龔洪明正與南岸區民政局、南坪街道洽談,有望今年內將社區老年食堂成功經驗復制到南坪步行街。
區位優勢吸引年輕人來當老人“飯搭子”
中午11點過,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民主村社區食堂自助餐區熱氣騰騰的飯菜已出鍋。鹽菜燒白、黃豆燒肉、苦瓜炒肉、麻婆豆腐、素炒南瓜、涼拌豆干、炒河粉……20余道精心烹制的菜肴整齊地擺放著。老人、年輕人陸陸續續走進食堂,有序地排起長隊,等待打飯就餐。
“我從大渡口過來,她從巴南過來。”石阿姨和徐阿姨是閨蜜,兩人特地來民主村社區食堂打卡,吃完飯再一起逛萬象城。
2022年初,民主村社區啟動城市更新項目並納入全國有關試點。重慶九龍坡城市更新建設有限公司將社區食堂建好、裝好后,與重慶嘉華投資實業開發有限公司聯合運營,於2023年4月正式投用。
作為一家專業的商業運營公司,為何接社區食堂這個“小項目”?重慶嘉華投資實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杜斌認為,民主村社區食堂從商業上說,具有三個明顯優勢:區位優勢,食堂毗鄰萬象城和楊家坪步行街﹔規模優勢,這裡是九龍坡最大的城市更新項目﹔場景優勢,過去是建設廠生活區,有2萬多老居民。
果然,社區食堂一開業,就吸引了數百人就餐,目前這個數據已漲至每天最高800多人。其中,35%是老年人,其他為年輕居民、游客等。
記者在食堂裡見到,中午的自助餐有20個左右菜品,包括葷、素、涼菜、水果、小吃。菜品隨便選,對外18元,社區居民隻要16元,60歲以上老人15元。
收費不貴,還是自助餐,社區食堂怎麼盈利?
杜斌介紹,開業之初,就在社區食堂劃出7個檔口,外包給抄手、漢堡、雞雜等經營者。這樣一來可以月入3萬多元租金,二來能豐富社區食堂的就餐供給,“社區食堂必須要有自我造血功能,才能有效解決公益與盈利的平衡難題。”
目前,民主村社區食堂的盈利為每月5000元左右,呈持續增長趨勢。
老板點子多盤活小食堂
渝中區七星崗街道金湯街社區老年食堂於2023年10月投用,為公建民營形式。
年近八旬的陳桂福老兩口是金湯街社區老年食堂的忠實“粉絲”。“自己做飯太麻煩了,菜買少了,人家不賣,買多了兩個人吃不完容易壞。”陳桂福說,因為子女不在身邊,午餐大部分時間都在這裡吃。
“莫看老人喜歡,剛開始,我一個月差不多虧損1萬元。”食堂運營方、重慶峻沛健康養老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張莉坦言,開業失利主要歸結於就餐人員浮動,員工對進貨、出菜把握不准,出現浪費。
總結失敗教訓后,他們開始為食堂吸引穩定的客源,在渝中區民政局、七星崗街道、金湯街社區支持下,走進周邊社區開展各類宣傳活動。
“食堂的定價對老人來說很有吸引力,3葷3素1湯會員價隻收10元,重慶人愛吃的小面隻要3元。”張莉說,為照顧行動不便的高齡老人,食堂還提供送餐服務,“我們讓社區低保對象負責送餐,送餐費3元全部給他們,幫助他們增加收入。”
隨著老人就餐、送餐量穩定,食堂的供應鏈慢慢完善,微有盈利。
此時,張莉又想到“線上+線下、一堂兩用”。食堂推出小火鍋、毛血旺、燒白、蒜泥白肉、無刺烤魚等特色菜,並在抖音、美團推廣,年輕人可在家點社區食堂的外賣,這部分盈利佔社區食堂利潤的60%。“年輕人堂食、外賣的人均消費大約三四十元,這樣的定價他們覺得實惠,我們也有盈利空間。”
此外,張莉的老本行為鄉村產業,其公司在巴南、萬盛、渝北有蔬菜、水果、養殖基地。她一方面組織老人鄉村游,一方面在社區老年食堂開設鄉村振興城鄉集市,將優質農產品賣到城市社區。這部分利潤佔比30%。
有了這些盈利點支撐,張莉的食堂從今年2月開始扭虧為盈,5月起月盈利萬元左右。張莉說,有了盈利作保証,這個食堂就能一直經營下去。
記者手記>>>
持續創新讓社區老年食堂長久飄香
作為老年助餐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老年食堂兼具公益性與商業性,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關鍵要看在堅持公益性的基礎上能否實現盈利。
記者採訪發現,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經營自主”的理念,各地基層和食堂運營方正努力通過各種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或聯合“網紅餐廳”,吸引更多客流量﹔或將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辦,利用規模效應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服務、保証質量﹔或開發線上模式,實現服務范圍的倍增擴大……
社區老年食堂的盈利並非易事,無論哪種方式,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找到合適的盈利點反哺老年助餐服務。通過創新和智慧的經營方式,社區食堂有望實現公益性與商業性的統一。
不久前,我市啟動老年食堂可持續運營機制改革,確保到2026年“一刻鐘城市老年助餐服務圈”基本形成。希望各地老年社區食堂在服務模式、運營機制上進一步創新,探索各具特色、方便有效的服務方式,讓社會力量廣參與、留得住、可持續,讓社區老年食堂長久飄香。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張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重慶330家企事業單位為大學生提供超萬個實習崗位
- 人民網重慶6月12日電 (記者胡虹、實習生趙鑫)11日下午,2024年“青春建功新重慶”大學生實習“揚帆計劃”新聞發布會舉行。大學生實習“揚帆計劃”即日啟動,330家企事業單位提供10201個崗位。…
- 端午假期重慶累計接待國內游客701.44萬人次
- 游客在重慶歡樂谷體驗泰式主題玩法。景區供圖 人民網重慶6月10日電 (記者馮文彥)6月10日,重慶市文化旅游委員會發布消息,2024端午假期,重慶市累計接待國內游客701.44萬人次,同比增長9.5%﹔實現旅游總收入41.23億元,較2023年同比增長17.9%。…
- 群眾反映家門口道路安全隱患問題 獲積極回復
- 人民網重慶6月10日電 (陳琦)“學校周邊大貨車車速過快、人行道被車輛佔用、小區門口車輛違停嚴重”……近日,有不少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留言,反映家門口的道路安全隱患問題,給生活帶來了不少“煩惱”,得到當地有關部門妥善解決。 隱患一:學校周邊大貨車車速過快 回復:加強對該路段貨車整治,確保校園周邊交通安全 “巴南區瑞龍路,下午3-4點有不少大貨車通行,其車速快噪音大,且攜帶灰塵造成空氣污染,瑞龍路一帶有幾所學校,學校周邊白天時間,大貨車是否該禁止通行?”最近,重慶市巴南區一位網民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校園周邊大貨車通行有安全隱患一事。…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