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

高質量發展必須保証高質量充分就業

2024年06月17日07:25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六月十四日,四川外國語大學,2024屆畢業生春招補錄暨2025屆實習生招聘雙選會吸引近千名大學生參加。通訊員 郭晉 攝\視覺重慶

六月十四日,四川外國語大學,2024屆畢業生春招補錄暨2025屆實習生招聘雙選會吸引近千名大學生參加。通訊員 郭晉 攝\視覺重慶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是新時代新征程就業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持續促進就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不斷增強廣大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就業穩,人心安,信心足。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充分”是要千方百計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擴大就業容量﹔“高質量”是要增強就業的適配性穩定性,讓人民群眾更好安其崗位、樂其職業。

人們關心就業,就是關心自己的飯碗,關心未來的發展。如何在高質量發展中保証高質量充分就業,破解“有活沒人干”“有人沒活干”的現實難題?就業優先戰略背景下,如何抓緊抓好就業這一“頭等大事”?

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解決就業問題隻有進行時,而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高質量發展的過程,就是就業提質擴容的過程。

一方面,隻有高質量的發展,才能支撐高質量充分就業,不斷滿足群眾對於高品質就業的新期待﹔另一方面,高質量發展呼喚高質量就業,勞動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為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能。

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必須把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如果一家企業在科技革命、產業升級的浪潮中取得了不錯的發展成果,卻沒有在帶動高質量就業上發揮應有的作用,也只是冰冷的、不充分的發展。

輿論場上,職場話題備受關注,“班味”“內卷”“996”“職場PUA”等話題背后,反映出個別行業和單位存在工作壓力過大、上升通道狹窄、職場風氣不佳等諸多現實問題,就業質量有待提升。

同時也要看到,隨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勞動者特別是新生代勞動者的職業觀念和擇業傾向也在發生變化,對福利保障、職場環境、發展空間的期待也越來越高。

這就要求各地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通過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就業提質擴容,打造更多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厚植高質量充分就業動能,不斷開發出新的就業增長點,為勞動者提供更多優質的工作崗位和成長空間。

必須強化就業優先導向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突出就業優先導向,並提出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的預期目標。

為什麼是“就業優先”?

就業一頭連著千家萬戶,一頭連著國家社會。一方面,就業優先關系著每一個人的飯碗,影響著一個家庭的安居和樂業﹔另一方面,就業優先正在成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抓手,也是應對經濟轉型升級壓力的“底盤”所在。

然而在發展過程中,受產業轉型升級、人口代際變化、技術迭代演進等多種因素影響,我國結構性就業矛盾日益突出。表現在就業市場上,“就業難”與“招工難”現象並存,人力資源供需不匹配成為制約用人單位和求職者“雙向奔赴”的一大障礙。

要破解這一“兩難”困境,要求有關部門和工作人員直面矛盾,主動肩負起破題的責任,從供需兩端入手,培育更多現代化人力資源,塑造更加合理的就業結構,實現用人所長、人盡其才。

比如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手段,加強人力資源供求趨勢分析,搭建權威高效的信息發布平台,提高資源匹配效率﹔又如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做精做優職業教育,持續提升勞動者市場競爭力﹔再如健全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加大人才招引力度,促進人力資源有序流動、精准匹配、高效配置等。

就業不僅是重要的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隻有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切實抓好就業這個民生頭等大事,努力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才能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

落腳點是人民的高品質生活

就業是久久為功的民生考題,推動就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不斷增進百姓的民生福祉,才能把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確保人民安居樂業、國家長治久安,就必須解決好重點群體就業,守牢群眾的安全感。

近年來,我國青年人口總量穩中有增,高校畢業生規模持續增加,促進就業任務依然繁重。而穩住高校畢業生、農村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穩住了就業基本盤。

其中,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是重中之重。眼下正值畢業季,預計今年高校畢業生超過1170萬人,如何開發更多有利於發揮高校畢業生所學所長的就業崗位,拓寬青年就業渠道,事關青年的前途、民族的未來。

此外,還應優化政策和配套服務,促進農民工特別是脫貧人口就業創業,健全針對大齡、殘疾、長期失業等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制度,積極做好退役軍人、育齡女性等群體就業工作,讓更多勞動者求職有門路、就業有出路、生活有保障。

回應好人民對於高品質就業的新期待,還需要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用一樁樁民生實事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感。

群眾期待更公平的就業環境,就應該制定政策並採取措施規范就業市場,嚴厲打擊黑中介、虛假宣傳和就業歧視等違法違規行為﹔群眾期待更可靠的權益保障,就應該完善勞動法律法規,加強市場監管和勞動保障監察執法,讓法律和制度為勞動者權益保駕護航﹔群眾期待更清朗的職場風氣,就應該加強宣傳引導和輿論監督,努力讓廣大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陽光發展……

滿足群眾期待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唯有積極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努力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才能充分激發廣大勞動者通過勤奮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動力和活力。(重慶瞭望 杜鎧兵)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