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黨建引領筑牢強國基點 面向未來致力使命踐行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証,是進一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關鍵所在。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和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重慶市委教育工委聯合人民網重慶頻道特別推出《重慶中小學百名書記話黨建》專題報道,聚力抓學習、強堡壘、創品牌、育新人,促進中小學黨建工作和教育教學雙融合雙促進雙提高,努力為教育強市建設提供堅強保障,為新時代市域黨建新高地建設貢獻教育力量。
“用黨建的規范化,引領實現工作的標准化和治理的現代化,破解拓展辦學中的質量控制難題。”近日,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黨委書記歐健在署名文章《黨建引領筑牢強國基點 面向未來致力使命踐行》中談到,近年來,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以黨建為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力量,將黨的建設作為現代學校組織治理與變革的核心,矢志建設“面向未來的,開放、健康、智慧的學校”。
以下為文章全文:
黨建引領筑牢強國基點 面向未來致力使命踐行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黨委書記 歐健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密圍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根本目標,以黨建為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力量,將黨的建設作為現代學校組織治理與變革的核心,實施課程改革,筑牢教育強國基點,矢志建設“面向未來的,開放、健康、智慧的學校”。
全面 縱深 創新的黨建工作 聚合紅色引領力量
一是黨建鑄“心魂”。為保証和加強黨對教育的全面領導,時刻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西南大學附中立足政治建設和思想建設在學校黨建中的根本性、基礎性作用,全力建設“學習型組織”,牢固圍繞“第一議題”開展理論學習,以理論武裝保障教育實績。堅持“四個結合”的學習模式,即中心組學習與支部學習相結合,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學習與研討相結合,輔導講座、專題黨課、外出觀摩交流相結合,形成“落實黨員分層學習、聚焦主題深化學習、結合業務創新學習”的理論學習機制,以及“領導干部100%領學、全體教師100%參學、學習內容100%覆蓋、學習效果100%掌握”的“四個100%”監督機制,形成先學先行、勤學篤行、深學善行的學習實踐氛圍。
西南大學附中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強黨性建新功,爭當紅岩先鋒”實地研學活動。西南大學附中供圖
二是黨建壯“筋骨”。西南大學附中以貫徹落實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為抓手,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校黨委書記作為重慶市首批中小學黨組織書記“雙帶頭人”,“挂帥”黨建,統籌業務,融合引領﹔領導班子以黨建與專業“雙優”為工作標准,將黨建與分管工作全面融合,在工作的垂直領域開展創新黨建工作,打造“優+”黨建品牌﹔開展“紅岩先鋒”黨員領導干部能力提升計劃,同步提升黨員干部的黨建與業務能力﹔圍繞黨建與事業融合高質量發展,制定9個中心、6個年級工作標准集,用黨建的規范化,引領實現工作的標准化和治理的現代化,破解拓展辦學中的質量控制難題﹔改革“級責制”與年級“五人組”等內部管理制度,以黨支部書記為年級第一責任人,增設副書記,將“青年委員”改設為“青聯委員”,突出黨建帶團建,發揮黨支部凝聚青年教師的作用,筑牢“紅色堡壘”。
黨員工作室授牌。西南大學附中供圖
三是黨建強“肌理”。在黨建引領下,西南大學附中圍繞育人使命不斷干出實績。僅過去一年,學校入選新時代中小學校黨建引領創新和質量創優工作培育創建單位,黨委書記入選重慶市首批中小學黨組織書記“雙帶頭人”,學校被評為“重慶市文明校園”,獲市“五四紅旗團委”“5個100”示范性團組織“小平科技創新實驗室”擬建學校等多項榮譽,學校被教育部辦公廳評為“中學生英才計劃”十周年優秀中學﹔學校受到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重慶日報等主流媒體報道近百次﹔成功入選全國“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獲得重慶市思政優質課大賽一等獎3個、思政學科基礎教育精品課5個,全國思政課教師教學基本功典型經驗名單1個,“全國中小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優秀案例”1個。擁有二十余年實踐基礎的《基於綜合實踐活動的生涯教育》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重慶市特等獎,美育改革案例獲得國家一等獎。
湯蕊嘉老師入選全國中小學思政課教師教學基本功優秀經驗名單。西南大學附中供圖
開放 健康 智慧的學校建設 形成面向未來格局
面向未來辦學的西南大學附中,將開放的人才培養,健康的文化涵育,智慧的現代治理作為建設重點。
西南大學附中實行“開放的人才培養”,包括建設開放的課程群組,培養開放的發展視野,形成開放的生涯路徑。開放的課程群組,包括指向“全面發展”的“五育融合”課程群組,指向“終身發展”的綜合實踐與生涯教育課程群組,以及指向“個性發展”的專業探索課程群組。開放的發展視野,是指培養具備深厚的文化根基和全球視野的學生,培養既堅守對國家、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愛,能擔當民族復興的時代大任,也關心人類福祉的“新民”。開放的生涯路徑,指為學生創造能夠廣泛體驗、探索和實踐的空間,允許學生嘗試多種可能性,培養志趣、熱情和生涯想象力,增加生涯路徑的寬度和深度。
“健康的文化涵育”,是指由育人生態、發展觀念、實踐規范等組成的學校文化,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在育人生態方面,學校深入貫徹落實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實施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五雙”工程,全面加強師德師風與內控制度建設﹔在發展觀念方面,以袁隆平院士題詞“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為焦點,以“師道淳朴,學術立身”為教師發展指引,以成為“生涯幸福的民族復興大任擔當者”為學生發展指引,形成了內在邏輯和價值導向清晰的整體發展觀念﹔在實踐規范方面,制定30余萬字的中心、年級“標准集”,確保實踐環節與育人生態和發展觀念相互協調。
智慧的現代治理,指結合先進技術和創新管理理念,以數據驅動決策、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治理透明度,通過持續的創新和改進,對人員、工具、資源、制度綜合運用,提升組織運行效率和質量。學校圍繞“標准集”落實“級責制”與“中心制”,為集團化辦學中各校區、各年級預留“制度接口”,促成校區和年級間管理經驗繼承創新和數據的高效流轉﹔依托“U雲校”的建設,完成對課程設計、課堂組織、評價方式、教學管理等一系列的教學環節的數字轉換,實現教育教學雲端部署,建立了適應數字時代的課程觀、學生觀、教學觀,以及配套的方法論。
強校 強教 強國的發展願景 兌現人民滿意承諾
讓黨放心,人民滿意,是新時代中學的共同遵循和承諾。“為生涯幸福奠基”“辦一所面向未來的,開放、健康、智慧的學校”是西南大學附中踐行這一遵循,以“強校”促“強教”,以“強教”助“強國”的發展願景。
圍繞學校“十四五”規劃中確立的“大學裡的中學,中學裡的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先行者、示范者、引領者”兩個定位,高質量推進育人變革。積極引入大學資源,增加課程的深度和厚度,共建人工智能中心、數理實驗基地、人文強基中心等7個課程項目,“青藍工程”“卓越計劃”“領航工程”等10個教師發展平台,人才培養體系全面升級﹔大力引入社會資源,增加課程的廣度和寬度,與合作單位共建綜合實踐課程,設立數十個校外生涯實踐基地﹔發掘各界校友、家長資源,提升課程的靈活和豐富程度,聯合開展“彩虹生涯月”“生涯大講堂”“大先生講座”,解決課程建設的師資問題。
西南大學附中啟動第二期卓越教師培養對象研修項目。西南大學附中供圖
圍繞教育數字化,助力教育優質均衡。作為西南地區唯一的部屬中學,附中開展幫扶薄弱地區學校工作已經有20余年的歷史,足跡遍及雲、貴、川、藏、渝等省市不同層次的數十所縣域中學,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辦學聲譽。以數字化轉型為契機,附中通過“U雲校”雲端課程,構建了由全國各地數十所學校組成的數字化教育共同體,完成了管理的信息化升級、資源的數字化轉換,課程的網絡化共享,師資的協同化成長,惠及數千萬名教育薄弱地區的學生,促進育人方式變革。
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教育強國。抓住高考“三新”變革機遇,加大人才培養力度,與一流高校共建人才培養基地,打通特殊人才成長“綠色通道”,服務高層次人才自主培養的國家戰略﹔鞏固“雙減”成效,解決師生家長的“急難愁盼”問題,改革作業設計,優化課程設置,實施評價改革,形成生涯教育、心理健康、繽紛體育、美術創新、科創教育、綜合實踐、跨學科學習、人工智能、勞動教育、家校共育10個核心素養發展課程序列﹔以110周年辦學慶典為契機,匯集《附中學本》《中心工作標准集》《年級工作標准集》《辦學年鑒》等文獻成果,形成高質量辦學的智慧資源﹔依托一校多區的集團化辦學架構,“全國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區域)合作體”“全國學科教育聯盟”等成員身份,建成聯合100所學校的“為生涯幸福奠基”教育價值共同體,進一步實現自身優質教育資源對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地乃至全國的輻射引領作用,為教育強國貢獻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我國首個大型頁岩氣田上半年油氣產量實現雙增長
- 涪陵頁岩氣田員工進行氣舉作業准備。涪陵頁岩氣公司供圖 人民網重慶7月2日電 (記者劉政寧)7月2日,記者從江漢油田涪陵頁岩氣公司獲悉,今年1至6月,我國首個大型頁岩氣田——涪陵頁岩氣田累計產氣35.785億立方米,產油15575噸,同比分別增長3500萬立方米、4125噸,保持油氣生產向“上”的勢頭,實現超計劃運行。…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