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

重慶火鍋辣味有度數 董宇輝最愛的是65度

2024年07月04日08:40 | 來源:重慶晨報網
小字號

7月2日晚,“與輝同行”重慶火鍋局開“涮”,董宇輝在兩江游輪上,與兩位重慶火鍋大師“同台比拼”炒火鍋底料,現場挑戰不同辣度的火鍋。一邊掐著點、一邊燙鵝腸,董宇輝直呼“原來重慶人涮火鍋都在算時間”。

如今,來重慶看夜景、吃火鍋,成為山城享譽全國的“城市名片”,此次選擇在兩江游輪上“燙火鍋”,見証重慶夜景與火鍋的“激情碰撞”。而這背后,折射的正是重慶蓬勃發展的火鍋產業,與創建世界火鍋之都的決心。

現場炒料 展現歷史悠久的火鍋文化傳承

火鍋味道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底料。而現場炒料,正是重慶火鍋的一大特色。

董宇輝的重慶火鍋局,便是從現場炒料開始的。一張長桌,香葉、白芷、草果、八角、青花椒、紅花椒等近20種火鍋底料原料,一字排開。辣椒作為主角,自然必不可少。桌上光辣椒就有五個品種:貴州子彈頭、天鷹小椒、內黃新一代、石柱紅3#和石柱紅5#。

在重慶市火鍋產業協會副會長、中國飯店協會火鍋專委會國家級評委卓曉兵的指導下,董宇輝掂起大勺,起鍋燒油,“聞著就能感受到,是層次分明的辣。”

現場炒料,不僅是重慶火鍋的特色,也是傳承。每個火鍋傳承人對於炒料,都有“獨門秘訣”,每一家火鍋店,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味道。正是這樣的百花齊放,造就了重慶火鍋蓬勃發展的生命力。

辣度分級

為迎接八方賓客完善火鍋體系

直播中,董宇輝不僅現場炒制火鍋底料,還品嘗了六個不同辣度的重慶火鍋。

火鍋辣度也能分級?這個真的有!2018年,重慶出台《麻辣火鍋底料辣度量化及等級劃分》的地方標准﹔2022年,《重慶麻辣火鍋底料麻度量化及等級劃分》地方標准發布……對辣度、麻度進行分級定標准,意味著重慶火鍋進入科學量化的數據時代。

此次亮相的,便是重慶獨有的標准辣度。據第七屆全國火鍋調味師專項賽金獎獲得者張幫建介紹,該標准是根據消費者對辣椒辣度的耐受度,並檢測火鍋底料和湯料中辣椒素含量而制定的麻辣火鍋標准辣度的分級方法,度數越高口感越辣:12度——微辣,小孩老人辣度﹔36度——低辣,偶爾吃辣人群﹔45度——中辣,適合常吃辣人群﹔52度——重慶微辣,適合愛吃辣人群﹔65度——重慶特辣,嗜辣人群﹔75度——爆辣,喜挑戰辣度人群。

嘗了一口12度,董宇輝笑著說:“很香,但是不夠辣。”吃到45度時,董宇輝已經感受到辣味了,但得知重慶人吃辣45度起時,他連連說“別人的終點,才是你們的起點”。

不過被問到最喜歡哪個辣度時,董宇輝直言最喜歡65度,被一旁的火鍋大師稱贊是標准的“重慶口味”。

為何要給火鍋辣度、麻度分級定標准,這也是為了更好推動重慶火鍋、不斷完善重慶火鍋體系。用度數來表示,可以讓消費者更精確地選擇鍋底。

據新重慶-華龍網記者 董進 吳禮霜

走進合川釣魚城

“浩浩蕩蕩的中華文明 闊步昂首走到現在”

昨天下午1點,“與輝同行”抖音賬號的直播再次開通,董宇輝一行走進重慶合川釣魚城,感受古遺址的新風韻。

“沿著長江有很多重要的軍事節點,釣魚城因地處三江交匯,成為中國歷史上不可忽視的一個重點。過去,這裡發生過多次不同力量之間的角逐,這些力量彼此融匯、影響,最終形成了浩浩蕩蕩的中華文明,闊步昂首走到現在。”在直播間,董宇輝用這樣一句話來介紹釣魚城。

那麼,這座飽經歲月風霜,有著數百年歷史的城池,究竟蘊藏了多少故事?

釣魚城原為釣魚山,在合川區嘉陵江南岸5公裡處,佔地2.5平方公裡。傳說有一巨神在這裡釣嘉陵江中的魚,以解一方百姓飢饉,山由此得名。

釣魚城峭壁千尋,古城門、城牆雄偉堅固,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環繞。13世紀宋元(蒙)戰爭中,作為南宋川渝山城防御體系的關鍵支柱,此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又居高臨下、憑山控江,成為巴蜀要沖。

為保家衛國,釣魚城之戰堅持了36年,成為一場曠日持久的守城戰。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親自率領幾十萬人馬圍攻釣魚城,最終戰死釣魚城下,自此蒙古汗國不得不從歐亞戰場撤軍。這裡,創造了以山城設防擊敗蒙古鐵騎的奇跡,對宋、元(蒙)及歐亞大陸的戰爭與時局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釣魚城遺址,現存有8公裡的城垣、8座城門,以及炮台、水軍碼頭、兵工作坊、武道衙門、校場、皇宮等眾多南宋軍事及生活設施遺址。有遠古遺跡釣魚台、天泉洞、薄刀嶺、三龜石,唐代懸空臥佛、千佛崖、彌勒站佛、護國寺等,還有文天祥、劉克庄、楊慎、陳毅、郭沫若等歷代名人的吟詠、題記。

至今,釣魚城景區都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古戰場遺址,是創造中外戰爭史奇跡和改寫世界中古歷史的英雄名城,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國家4A級景區”。2012年,成功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培育項目”。

多年來,釣魚城景區堅持保護與利用,抓好基礎設施配套和服務質量提升,樹立了特有法人品牌形象,先后獲得“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田野考古獎”“重慶平安示范景區”“文學創作基地”“省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等榮譽。

據新重慶-華龍網記者 董進 吳禮霜

走進大足石刻

蔣勤勤與輝同行 “越了解越神奇”

在重慶大足,有著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大足石刻,它是人類石窟藝術史上的最后一座豐碑和巔峰之作。昨天下午,董宇輝“賽博重慶”之行來到大足石刻,帶領觀眾在悠悠山谷中傾聽石窟裡流淌著的歷史聲音。

“與輝同行”直播間,剛步入大足石刻的董宇輝就被眼前的石窟群像所震撼。他稱,這裡是一個在歷史上具有巨大影響力、造像時間持續很久的寶藏之處。“真是越了解,越覺得神奇。”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籍演員蔣勤勤此次也與董宇輝一道,直播中,她一邊推介家鄉,一邊打趣地用重慶方言打call。

據了解,大足石刻是大足區境內所有石刻造像的總稱,迄今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石刻多達75處,造像5萬余尊,其中尤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石刻最具特色。造像始建於初唐,歷經唐末、五代,盛極於兩宋,代表了公元9至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

大足石刻景區中,最為震撼的是千手觀音像。這尊觀音像高達7.7米,面帶微笑,姿態優美,手上都貼有金箔,每隻手形態各異,色彩鮮艷,足足有1000多隻手,有的拿著斧頭,有的拿著寶劍,有的拿著繩索等法器,千姿百態,無一雷同,如孔雀開屏般美麗。蔣勤勤也不禁感嘆:“千手觀音像讓我印象最為深刻。”

釋迦涅槃聖跡圖這尊臥佛像也極為特別,它是大足石刻最大的一尊造像。這尊臥佛,頭朝北,右側而臥,兩隻眼睛半開半閉,似睡非睡,安靜,祥和。前面都是他的弟子,有的手持如意,有的手拿水果,有的神情悲傷,表現了對逝者的厚愛和眷戀之情。

除了千手觀音像、臥佛像,大足石刻還有許多其他珍貴的摩崖造像。這些造像栩栩如生,仿佛在講述著一個又一個古老的故事。

1999年,大足石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

然而,大足石刻群像長期湮沒於荒山野嶺中,受風侵水蝕而病害多發,對其的保護修復尤為重要。

大足石刻博物館(大足石刻研究院),便是具體負責以大足石刻為主要內容的大足全區文物的保護管理、研究、宣傳和合理利用工作的專業機構,也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的石窟寺專業博物館。博物館位於大足寶頂山景區,建筑面積18000平方米,展陳面積近5000平方米,是一座集陳列展示、保護、收藏及服務於一體的公益性、綜合性的現代博物館。

據新重慶-華龍網記者 董進 吳禮霜

(責編:黃凌、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