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圖

從三個案例看永川如何因地制宜治理黑臭水體

目前當地已完成51條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消除面積93422平方米

2024年07月08日07:27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永川永榮鎮經過黑臭水體治理后的姜家坪塘變成了濕地公園。首席記者 陳維燈 攝/視覺重慶

永川永榮鎮經過黑臭水體治理后的姜家坪塘變成了濕地公園。首席記者 陳維燈 攝/視覺重慶

開欄的話

近年來,我市結合實際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錨定農村黑臭水體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雙百”目標,突出動態排查和源頭治理,不斷完善工作推進機制,推動農村黑臭水體和生活污水治理取得階段性進展。截至6月底,全市39個區縣累計完成農村黑臭水體治理656條,消除黑臭面積約119.9萬平方米。

即日起,《重慶日報》推出“農村黑臭水體清零在行動”系列報道,全景呈現我市在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和經驗做法,敬請關注。

小暑時節,永川區永榮鎮東岳村農貿市場外,姜家坪塘一汪碧水在細雨中蕩起層層漣漪。

傍晚時分,沿水塘修建的彩色人行步道上,不少村民撐著雨傘,在雨中漫步。

很難想象,在去年10月份之前,姜家坪塘還是一個臭水塘。

如今,通過黑臭水體治理,姜家坪塘不僅水質由黑臭水體改善至Ⅳ類,還成了周邊村民茶余飯后休閑散步的好去處。

不僅是姜家坪塘。近年來,永川高度重視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全區共排查出農村黑臭水體53條,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進行綜合治理,目前已完成51條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消除農村黑臭水體面積93422平方米。

永榮鎮姜家坪塘:

截污控源 修復生態

“臭水塘”變成濕地公園

“姜家坪塘屬小(二)型水庫,總庫容16萬立方米,集雨面積0.36平方公裡,水域面積2.5萬平方米。”永榮鎮副鎮長聞豪介紹,姜家坪塘緊鄰永榮場鎮,近年來,隨著永榮場鎮急速擴張,污水收集系統不完善、雨污管網設計不合理、局部雨污混流等問題突出,生活污水直排等嚴重污染塘內水質。

此外,沿姜家坪塘周邊,種植養殖污染長期存在,進一步加重了塘內污染。塘內水體嚴重富營養化,水體發黑發臭,周邊群眾反映強烈。

“去年10月,我們全面啟動姜家坪塘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程。”聞豪介紹,首先是進行截污控源,建設了污水提升泵站1座,新建和維修化糞池10座,新建雨污管道約500米﹔徹底取締整治周邊養殖污染源,基本解決場鎮生活污水及養殖廢水污染問題。

在截污控源基礎上,永榮鎮又對姜家坪塘及周邊區域進行了生態修復。

“我們建設了人工濕地2500平方米,護岸生態石籠1021平方米,生態護坡6958平方米,護岸綠化緩沖帶3000平方米,環塘生態滲濾溝699.5米,增殖放流魚苗1.2萬尾。”聞豪說,在全面清理沿岸及水面垃圾及大量枯死水草,徹底清除污染淤泥2萬立方米后,永榮鎮還將808米維護便道升級為親民步道……

“現在吃了飯,我們就喜歡過來走一走。這幾天睡蓮也開了,好多人跑來拍照。”永榮場鎮居民李永洪告訴記者,以前黑臭難耐的姜家坪塘現在已經成為周邊居民休閑游玩的濕地公園。

衛星湖街道大竹溪村大竹溪:

擴塘擴容 淨化尾水

水花基地實現綠色生態轉型

永川衛星湖街道大竹溪村,雨中的大竹溪流過叢生的水生植物,清澈的溪水裡魚蝦成群。

大竹溪畔的水花(魚苗)基地是全國知名的淡水魚苗生產基地,“永川水花”是重慶市著名地理商標,魚苗銷售遍布全國各省市及俄羅斯、阿富汗等國,年產值3000余萬元。

然而,水花基地卻一度面臨被關停的危機。“養殖過程中,養殖戶會在魚塘裡添加雞蛋清和飼料,未經處理的養殖尾水直排大竹溪,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大竹溪水質一度下降到劣Ⅴ類。”衛星湖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涂林介紹,隨著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的強力推進,水花基地面臨被取締的危機。

為保住水花產業,永川全面實施水花基地“水生態修復+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工程分為污水管網和治理區建設。污水管網建設包括220個魚塘底閥改造,1750米污水管網和2個淤泥初沉池建設。”永川區生態環境局土壤污染防治科工作人員唐治華介紹,治理區共有3個:一是佔地約42.3畝的擴塘擴容+濕地區,包括擴容河道,增設堰壩,鋪設卵石濾床、種植挺水植物等,發揮河流自然水生態濕地處理效果,提高河道自淨能力﹔二是佔地約12.1畝的尾水淨化區,包括建設沉澱池、生態過濾壩、微納米曝氣池、生態淨化池、一二級生態濕地和配套管網等﹔三是河流緩沖帶,在河道兩岸護坡種植草皮、灌木等,涉及河道長度500米。

“通過治理,不僅大竹溪又干干淨淨了,也避免了水花基地被關停。”水花基地養殖戶石毓民告訴記者,在黑臭水體治理的基礎上,養殖戶在政府引導下發展“星湖乳魚(即魚苗在魚塘中生長四五個月后長至幾厘米長的小魚)”養殖,延長“永川水花”產業鏈,“我們家也養起了‘星湖乳魚’,還推出了十幾道‘星湖乳魚’特色菜品。”

寶峰鎮龍鳳橋村鳳橋河:

改變觀念 群眾參與

給河流做“排毒”手術

斜陽微醺,永川區寶峰鎮鳳橋河水面上,睡蓮點點,間或有白鷺掠過,一派怡人的鄉村田園風光。河畔水泥路上,村民三三兩兩沿河散步、閑話家常。

“隻要不落雨,就要沿著河走兩轉,跟城裡人逛公園一樣。”村民鄧世奇說。

難以想象的是,曾經的鳳橋河是掩藏於雜草亂竹間的一條黑臭小河溝。不僅河水臭不可聞,河畔也是泥濘難行。

鳳橋河發源於龍鳳橋村台上村民小組,全長隻有約一公裡,最寬處不超過5米,在寶峰鎮登東場與登東河匯流入臨江河,最終匯入長江。

隨著場鎮建設加快,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再加上生活垃圾隨意傾倒、上游農田種植面源污染加劇,鳳橋河由清變濁,最終成為人見人厭的黑臭河溝。

鳳橋河的整治迫在眉睫。

“我們採用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態修復、水系連通等措施對鳳橋河進行綜合治理。”永川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就像給鳳橋河進行一台“排毒”手術。

可“手術”並不順利。

“鴨和鵝剛被趕‘上岸’,轉身就被村民偷偷放了出來。”寶峰鎮不少人家散養家禽和生豬,鎮村干部不僅“趕鴨子上岸”,還挨家挨戶上門溝通,但“村民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是家常便飯。”

怎麼辦?鎮村干部相信“行勝於言”。

於是,村民看到挖掘機清理河底淤泥,鎮村干部也拿起鐵鍬參與,一身黑臭﹔為解決村民洗衣問題,建設了5個便民洗衣台,洗衣污水全部接入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為方便出行,沿河兩側修建了總長3公裡多的水泥路……

環境在改變,村民的想法也在轉變,許多人自覺參與到保護生態環境的行動中來。曾經被勸阻的養殖戶如今成了義務監督員,看到有人亂排污水會勸阻,見到河中有垃圾還會主動打撈……就這樣,鳳橋河終於一改舊顏,成了村民們眼中的景觀河。

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陳維燈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