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企業

李子壩觀景平台背后 還有這些設計美學

2024年07月09日16:32 |
小字號

近日,來自四川成都的游客張敏,不停地幫自己的表姐 拍照。“李子壩觀景台真的很出片,拍到軌道穿樓,低角度仰拍簡直美不勝收。”

暑期來臨,重慶李子壩迎來眾多游客打卡。出片的觀景平台背后,是重慶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市政設計研究院設計團隊對山城光影美學的詮釋。

李子壩。曾英豪攝

李子壩。曾英豪攝

通過低影響、微改造的設計,充分展現李子壩“軌道穿樓”的獨特魅力。重慶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市政設計研究院供圖。

通過低影響、微改造的設計,充分展現李子壩“軌道穿樓”的獨特魅力。重慶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市政設計研究院供圖。

攝影勝地:觀景台與夜景燈飾交相輝映

據重慶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市政設計研究院公共空間所所長、總工程師萬梓宇介紹,當時接到設計任務的時候就充分考慮游客的拍攝角度,因此在設計的時候團隊充分運用了“黃金三角”攝影構圖原理。以李子壩“軌道穿樓”為視覺中心,與場地選址形成33度夾角,特別是夜晚時分,地面燈飾結合輕軌出發及到達時間呈現出規律變化的燈光效果,實現“燈隨軌動”,對內觀軌道穿樓,對外賞江岸美景。

萬梓宇介紹,每一次設計,都是對美好畫面的靈光一現。李子壩觀景台設計充分利用周邊環境,設置不同功能的區域,主要包括大巴落客區、觀景拍攝區、棧橋觀景區及配套服務區等。通過景觀及建筑的一體化設計,打造出空間與視覺的連續性,流線型的屋頂在觀景台上延展,營造出李子壩獨特的故事場景。

安全集散:拓寬道路,設置臨時停靠點

“這裡沒有‘火’的時候,我就來過,人行道也不是這樣的寬,沒有修觀景台,拍照不是特別安全,”西南政法大學的大四學生趙健帶著她的同學再次前來李子壩拍照。

重慶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市政設計研究院公共空間所副總工程師彭京昊說,為了解決人流量帶來的交通問題,設計團隊將原道路人行道拓寬,形成了840平米的駐足停留觀景平台,為游客提供了寬敞的觀景空間。同時,旅游大巴臨時停靠點的設置,有效緩解了交通堵塞的壓力,軌道出站口增設的紅綠燈更是保障了人車分流,讓游客們安心賞景。

平台增設108m架空棧道作為片區旅游連接線,串聯周邊文旅資源點。重慶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市政設計研究院供圖。

平台增設108m架空棧道作為片區旅游連接線,串聯周邊文旅資源點。重慶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市政設計研究院供圖。

生態友好:低影響打造,結構技術創新

重慶一座城,以其獨特的設計魅力和創新精神,吸引著全球的目光。

重慶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市政設計研究院公共空間所副總工程師彭京昊表示,重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為設計師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意素材。李子壩觀景平台的設計,團隊尊重場地自然肌理,通過低影響及精細化的設計,確保每根柱墩都避開現狀樹木,成功保留了平台陡坡下方原有植被,最大限度地減少了項目建設對場地的影響。設計結合橋梁結構與民建結構的處理措施,設置了雙層結構,受力合理安全,現場採用裝配式建造工藝,極大地節省了造價及工期。

840平米的駐足停留觀景平台,為游客提供寬敞的觀景空間。重慶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市政設計研究院供圖。

840平米的駐足停留觀景平台,為游客提供寬敞的觀景空間。重慶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市政設計研究院供圖。

“我們期望繪制出山城的生活肌理,將最美的重慶分享給世界,創造出更多獨具特色的作品。”萬梓宇說。(張意、鄒如萱)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