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人民日報記者遍神州

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依托智慧平台建設地下管網——

新城區,前瞻規劃支撐長遠發展

本報記者 常碧羅 王欣悅
2024年07月16日13: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談到建設城市地下管網,強調這是城市的“裡子”工程,“咱們中國傳統都是要面子,實際面子裡子要一起要,要更重裡子。”

  建好管好城市“裡子”工程,是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要求。近日,記者分赴不同規模、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探訪地下管網建設維護的實踐經驗。

  ——編  者  

 

  核心閱讀

  新城區如何加強管網規劃建設,以承載更大規模產業發展、滿足更長時間的未來需求?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以智慧平台為載體,前瞻規劃、智能監測,推動規劃、建設、管理一體化發展,積極探索新城區地下管網設計、管理新路徑。

 

《 人民日報 》( 2024年07月16日 04 版)

《 人民日報 》( 2024年07月16日 04 版)

  1993年,國務院批准設立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重慶經開區”)。發展至今,重慶經開區規劃發展面積160.05平方公裡,是重慶主城東部槽谷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截至目前,已有規上企業663家,常住人口34萬人。

  30余年來,重慶經開區以智慧平台為載體,推動規劃、建設、管理一體化發展,積極探索新城區地下管網設計、管理新路徑。

  建設,如何打好提前量?

  預留空間,滿足未來建設需要

  長江上游,容納了眾多企業和新建項目的重慶經開區,地下管網如何規劃建設,才能滿足未來建設需要?

  “未來,這裡將引進一批新的先進制造業企業,隨著招商引資力度和本地企業成長速度加快,管網配套設施也要跟上……”在重慶經開區,一場協商會正在舉行,水電氣網施工單位共同會商如何鋪設地下管網。

  “老城區鋪設新管道,往往需要見縫插針。新城區則不同,可以進行統一規劃。”國網重慶市南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工作人員尹棟告訴記者。

  考慮到重慶經開區人口增長、產業布局以及交通發展等因素,規劃團隊預留了足夠的接口和擴建空間,方便后續建設接入互通。“一些新的地塊,現在看還是空地,但未來可能會引進廠房、住宅、商圈等,我們在規劃時就要打好提前量。”重慶經開區生態環境和建設管理局環境監管科負責人肖勝說。

  新城區“年齡”也在不斷增長,如何預防未來出現“馬路拉鏈”問題?答案就在綜合管廊。

  什麼是綜合管廊?以前,施工單位各自建設地下管道,道路一開挖,碰到的管線就有十幾條。“現在,在綜合管廊裡,電力、通信、供水等管線集中‘安家’。”重慶市經開區生態環境建管局建筑管理科科長徐龍說。綜合管廊內,給水管道被安裝在管廊中間,兩側牆壁上的支架預留有弱電、通信網絡線路﹔高壓區入廊管線則包括了110千伏、220千伏高壓電纜。

  為確保入廊管線安全運行,管廊內配備通風系統、防火系統、消防系統等安全生產體系,未來還將使用機器人自動巡檢,提升運維效率。據介紹,重慶經開區計劃2030年建成綜合管廊164.13公裡,總投資約61.43億元。

  隨著城市建設不斷拓展,一些老街區也被納入了新城范圍。如何銜接新區與老區的管網?“以排水管道為例,因為新老城區的水管粗細、大小、流速等都不相同,我們在分析管道坡度和流速等數據后,設計出新舊管道間接頭銜接的方案。”肖勝告訴記者,聚焦老城區排水管網混接等問題,重慶經開區開展排水管網“大摸底”,發現並解決錯接點5000余處,提升了系統運行的穩定性。

  維護,如何提高安全性?

  智能監測,避免故障排查“開盲盒”

  近段時間,重慶連連降雨。“持續降雨可能導致路面積水。”智慧監管平台發出預警。收到預警后,運維人員立刻趕赴現場疏通排水,採取應急措施。

  在地下管網的更新升級中,重慶經開區積極探索智能運維模式,與重慶環問問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研制出了“重慶經開區智慧排水管網監管平台”。工作人員在易澇積水點位、排水管網匯水等關鍵節點安裝攝像頭、水質監測設施等物聯網設備,實現排水系統24小時可視化管理,結合GIS(地理信息系統)地圖模塊,實現管網信息一站式查詢。

  “通過數採儀進行多維監測,數據模型根據監測數據進行淹沒分析,並模擬出區域內最先淹沒地點以及淹沒速度、方向及擴散影響范圍,能幫助我們在風險發生前及時處理。”環問問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沈洋說。

  在重慶經開區,地下管網的智慧化監管系統已經應用到各條線路。

  電信線路上,在重要開挖路段安裝了人工智能攝像頭,將實時情況通過軟件進行預警。不久前,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南岸分公司網絡部經理羅東升手機上就收到一條“預警信息”,提示“在茶園東站配套區域南山村”有路段開挖,可能會破壞地下通信管網。收到信息提醒后,運維人員立刻趕到現場檢查電信管道鋪設情況,避免了施工誤傷。

  供電線路上,為了防止地下電纜起火,安裝有火災超早期預警裝置、測溫智能質檢設備。在廣陽島,現代智慧配電網正在自動運行。“這裡電纜線路遇到故障后能夠迅速自動切換線路,防止大范圍停電、漏電等危險發生。”尹棟說。

  …………

  此外,重慶市住建委還開通了“e呼通”平台。“管線建設單位在平台上發布工程信息,系統自動匹配相關權屬單位,並要求權屬單位在5個工作日內答復進展,提高了權屬單位和施工單位之間的溝通效率。”肖勝告訴記者,該平台還為施工工人提供開挖段詳細信息,進一步提高了管線修建與改造的可控性與安全性。

  監管,如何助力城市管理?

  產學研融合,賦能數字城市建設

  作為產業重鎮,重慶經開區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為智能化管理企業污水排放,經開區搭建起智能排水一體化監管平台,利用三維排水網模型、勘測數據和GIS,實時監測,一旦發現企業偷排、漏排的情況,就會發出警告。工作人員隻需在智慧平台上點擊警告點位,開啟溯源模型,就能分析出可能違規排污的地區,然后通過分析污染物,逐步排查出違規工廠。

  “地下管網隱蔽性強,過去發生過工廠偷排的情況。現在,監管平台幫助我們很快找到問題源,也在倒逼企業不斷增強環保意識,偷排污水的情況大大減少。”肖勝說。

  排水系統監管平台的技術革新,是產學研融合的結果。

  在系統升級過程中,環問問科技有限公司與重慶的高校合作,從去年3月至今,已有重慶工商大學和重慶交通大學的20多名教授、80多名學生參與模型研發。

  校企合作,解決管網數字化的技術難題,也推動學校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直接把技術應用到場景中,有利於更好拓展學生的思維,實現教育資源、科研資源與產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助力城市數字化轉型。”重慶工商大學教授盧鵬說。

  “現在,我們以排水設施為基礎,已經構建起長達160公裡的數字資產。我們與高校合作研發了多種配套模型,保障數據資產的安全。”沈洋說。

  據介紹,當地正進一步優化智能排水一體化監管平台專業模型,計劃增加模型維度,細化維度至50余個,以應對更加復雜的污染源。下一步,重慶經開區將進一步全面排查、改造問題管網,同步更新數據,規范和加強地下管網數據資產管理。

  本期統籌:張佳瑩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