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農商行:踐行社會責任 擦亮金融為民“底色”

近年來,重慶農村商業銀行(以下簡稱“重慶農商行”)恪守“服務三農、服務中小企業、服務縣域經濟”市場定位,大力推進“零售立行、科技興行、人才強行”發展戰略,在不斷夯實風險管控、合規發展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對接國家及地方重大戰略,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探索綠色金融轉型,謀劃推動數字化發展,積極投身公益、回饋社會,認真履行國企社會責任,在推動自身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為重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金融活水”。
重慶農商行支持的重慶果園港一角。重慶農商行供圖
支持重大戰略 服務地方經濟
近年來,重慶農商行持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助力長江經濟帶發展,傾力助推“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截至2023年末,該行向157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點項目和市級重點項目授信1211億元,支持重慶“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貸款余額657億元﹔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19.73萬戶、較年初增加2.13萬戶,貸款余額1285.16億元、較年初增加154.77億元,增速13.69%,增量、存量均居全市第一。
深耕“三農”縣域 助力鄉村振興
一直以來,重慶農商行始終堅持支農支小定位,深度貼近農村、下沉一線,在全市超8成的行政村推進“整村授信”,優化助農貸款二維碼申貸渠道,持續加大涉農信貸投放﹔創新開發“鄉村振興數字金融服務平台”,獲評中國人民銀行2022年度金融科技發展獎三等獎,上線“鄉村版”手機銀行,強化科技賦能鄉村振興。截至2023年末,該行涉農貸款余額2328億元,較年初增長171.75億元。
重慶農商行支持的重慶大唐國際武隆興順風電有限責任公司四眼坪風電場二期建設項目現場。重慶農商行供圖
聚焦低碳轉型 推動綠色發展
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重慶農商行深入推進“綠色金融”,設立綠色金融部,全面推動信貸結構綠色轉型。同時,該行加大綠電貸、綠信貸、“碳達峰、碳中和”綠色債券等產品投放力度,積極助力風力光伏發電、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等環保產業發展,著力構建綜合化綠色金融服務體系。
為全面升級綠色管理、持續夯實全行數字化基礎,該行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綠色信貸智能化快速、准確識別和認定,提高綠色金融認定效率。截至2023年末,該行綠色信貸余額620億元,較年初淨增130億元、增幅27%。
堅持創新驅動 加快數字賦能
近年來,重慶農商行積極融入數字重慶建設,全力推進數字化轉型,發起設立西南首家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構建形成“一會、一總部、一公司”的金融科技組織架構,金融科技人才佔比提升至4%。
同時,該行積極打造“專利池”“標准庫”,獲得5項國家級試點資格,申請各項專利達144項。此外,該行不斷豐富數字服務場景,加快建設“渝快貸+”數字產品體系,線上零售信貸規模超過1400億元﹔手機銀行榮獲中國金融認証中心“2023數字金融金榜獎-手機銀行匠心技術獎”,用戶數達1438萬,數字金融體驗持續提升。
牢記金融為民 服務社會民生
近年來,重慶農商行持續營造友善職場環境,注重保障員工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同時,該行堅守“以客戶為中心”理念,重視客戶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持續提升客戶體驗,不斷優化和整合線上與線下服務渠道﹔保護消費者權益,規范客戶投訴管理,積極投身公益慈善事業,普及金融知識,開展各類金融知識宣傳32000余場次,用實際行動回饋社會、造福人民。
“下一步,重慶農商行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認真履行金融國企社會責任,以更高水平提供金融服務,以更大力度服務社會民生,為積極支持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交出一份靚麗答卷。”重慶農商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李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國內首個"虛擬標准化兒童患者模型"在渝啟用
- 人民網重慶11月26日電 (陳琦、實習生姜曉軒)11月25日,“中國基層醫生兒科常見疾病處理能力提升”全國啟動會在渝舉行。來自會上消息,由重醫附屬兒童醫院牽頭承擔的國家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標准化兒童患者模型關鍵技術與應用”,成功創建我國首個標准化患兒模型,幫助更多的基層兒科醫生持續提升診療水平。…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