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健康>>資訊

微創救“心” 鬆山醫院開展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

2024年07月29日16:23 |
小字號

近日,重慶鬆山醫院心血管病醫院在不開胸,心不停跳情況下用前沿微創介入技術,為一名75歲高齡心臟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患者換上新“閥門”——人工瓣膜,解決心力衰竭等問題,恢復心臟正常功能。

據了解,趙爺爺(化名),反復胸痛已有一年,數月前還曾出現過一次暈厥。因症狀較輕,未引起重視。最近,他的胸痛更加頻繁,輕微活動后開始氣促,夜間甚至出現陣發性呼吸困難,遂緊急來到重慶鬆山醫院心血管病醫院就診。

完善檢查提示:主動脈瓣重度狹窄、鈣化、輕度反流﹔二尖瓣中度關閉不全﹔肺動脈高壓﹔心功能Ⅲ-Ⅳ級。

主動脈瓣。重慶鬆山醫院供圖

主動脈瓣。重慶鬆山醫院供圖

如果說心臟是人體的“發動機”,那主動脈瓣就是“閥門”,是心臟搏出血液通向全身的重要通道。主動脈瓣狹窄,則是指這道“閥門”隻能開條小縫,心臟血液不能順暢地泵入主動脈循環系統。

“正常情況下,主動脈瓣打開后的面積約為3-4平方厘米,而患者的主動脈瓣打開后不足1平方厘米,瓣口收縮期血流速度高達4.65m/s,平均跨瓣壓差55.3mmHg。”心血管病醫院主任耿召華講解道。

這使得其心腔內長期處於高壓狀態,而全身處於缺血狀態,導致胸痛、氣促、暈厥等症狀,甚至出現心力衰竭,危及生命安全。

常規的瓣膜置換術需要開胸、心臟停跳及建立體外循環,創傷和風險不言而喻。因此,對於一些因高齡、身體條件差、基礎疾病多不宜手術的老人而言,主動脈瓣狹窄幾乎等同於“不治之症”。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是近年來治療心臟瓣膜病的前沿微創介入技術,顛覆了傳統的主動脈瓣置換方式和路徑。

該項技術可在心臟正常跳動狀態下,在患者大腿根部開一個1厘米左右的微小切口,穿刺股動脈,通過血管入路,送入導管、輸送人工瓣膜到病變處,就位后釋放,替代原來的主動脈瓣。

幸運的是,經過大血管CTA檢查及各項評估,患者各項指標滿足開展TAVI手術的要求。得知這一消息,患者和家屬綜合考量,決定接受手術,以解決心臟問題,改善日后生活質量。

然而,手術技術門檻高,要想順利開展,還需要醫院強大綜合實力的支撐。決定手術后,在醫教部協助下,心血管病醫院迅速組織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重症醫學科、麻醉科、超聲科、放射科等多個科室會診,各科專家深入細致地分析和討論,研究手術方案,制定一系列應急預案,為手術的成功打下了堅實基礎。

多學科探討手術方案。重慶鬆山醫院供圖

多學科探討手術方案。重慶鬆山醫院供圖

術中,按照既定手術方案,多學科高效協作,心血管病醫院主任耿召華、副主任醫師張源萍為患者開展手術,經右側頸內靜脈路徑留置臨時起搏器,起到為保持心臟跳動“保駕”功能。

手術現場。重慶鬆山醫院供圖

手術現場。重慶鬆山醫院供圖

同時,手術團隊進一步克服患者橫位心、主動脈鈣化等難點,迅速建立TAVI通道,臨時起搏器輔助下,精准定位,抓准時機,成功將人工瓣膜置入,流入端位於瓣下3毫米,分毫不差。造影顯示人工瓣膜位置、開閉良好,主動脈瓣周無明顯反流,手術成功。

術后檢查提示:瓣口收縮期血流速度2.13m/s,平均壓差10. 2mmHg。趙爺爺胸痛、氣促等症狀消失。

耿召華表示,TAVI手術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讓本來已經喪失手術機會的高危心臟瓣膜病患者重獲新生,同時,還可讓更多患者免受傳統手術“開胸之苦”。(重慶鬆山醫院)

(注: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